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7870发布日期:2022-08-20 01:0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回收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主要用于输出高温水或高温蒸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降低耗能,通常设置专用的管道用于输送高温水或高温蒸汽,并会设置回流管道回收利用锅炉水。
3.然而,自来水经锅炉加热后容易产生水垢,从而导致回流管回流的水体中会携带水垢,容易对水泵等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引起锅炉爆管造成锅炉事故。因此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消除回流管中水体中含有的水垢,以减小水泵损害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处理装置、回流管以及锅炉,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和回流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端与锅炉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净化罐,所述净化罐内设置有水垢吸附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回流管回流的水体进入净化罐内,因净化罐内部设置有水垢吸附体,水垢吸附体将水体经锅炉加热后产生的水垢吸附,实现对水体的净化,从而使得回流至锅炉的水体保持干净,有利于保护水泵和防止锅炉爆管,进而有利于水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转。
8.优选的,所述净化罐的出水端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水压表,所述输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支管和增压装置,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第二支管和安装在第二支管上的水泵以及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出水端均与锅炉的进水端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压表实时显示输水管中的水压,当水压足够大时,回流水经第一支管回流至净化罐内,从而无需利用水泵给水体加压,有利于节约能源消耗。当回流水的水压不足时,关闭第一止回阀,开启第二止回阀和水泵,水泵工作为水体加压,使得水体能够顺利地回流至锅炉,以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
10.优选的,还包括储压罐,所述储压罐的出气端与第二支管的出水端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压罐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小因水泵和第二截止阀突然关闭所产生的水锤效应,从而起到保护水泵和第二截止阀的作用。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管上还设置有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所述第一球阀设置在第二支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二球阀设置在第二支管的出水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球阀用于调整第二支管中水体的流量,第二球阀用
于调整储压泵泵入第二支管中的气体的流量,以减少水锤效应。
14.优选的,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罐体的底部之间形成净化腔,所述水垢吸附体位于净化腔内,所述回流管与罐体的底部连通,所述输水管与罐体的顶部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垢被水垢吸附体吸附后又被过滤网滤下,从而起到回流水的作用。
1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还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排水管与净化腔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清理吸附水垢的水垢吸附体。
18.优选的,所述增压装置设置有两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一组增压装置日常使用,另一组增压装置留作备用,以便应付突发状况。
20.优选的,所述水垢吸附体为硅磷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磷晶不仅具备优异的阻垢能力,而且可以解决“黄水”、“红水”问题,避免管道和设备的腐蚀,因此选择硅磷晶作为水垢吸附体是一个优异的选择。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中净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中净化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回流管;2、水处理装置;21、净化罐;211、罐盖;212、罐身;22、进水管;23、过滤网;24、支撑环;25、固定环;26、排水管;27、截止阀;3、锅炉;4、输水管;5、水压表;6、第一支管;7、增压装置;71、第二支管;72、第一球阀;73、水泵;74、第二止回阀;75、第二球阀;8、出水管;9、第一止回阀;10、储压罐。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水循环利用系统。参照图1,包括回流管1、水处理装置2以及锅炉3,回流管1的进水端与输送高温水或高温蒸汽的管道连通,回流管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处理装置2的进水端连通,水处理装置2的出水端通道管道与锅炉3的进水端连通。
29.参照图2,水处理装置2包括净化罐21,净化罐21呈圆筒状设置,包括罐盖211和罐身212,罐盖211盖合在罐身212的上端并通过螺栓与罐身212锁紧连接。罐身212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22,进水管22通过管道和回流管1以及自来水管(图中未展出)连通,回流管1和自来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以便控制自来水或锅炉3回流水进入罐身212内部。
30.参照图3,罐身212内设置有过滤网23,罐身2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24,过滤网23放置在支撑环24上.罐身212内还设置有固定环25,固定环25的外径与罐身212滑动连接,固定环25与支撑环24通过螺栓锁紧连接,过滤网23卡接在固定环25和支撑环24之间。
通过设置固定环25和支撑环24,方便拆装过滤网23,以便清理过滤网23上依附的水垢。
31.参照图3,过滤网23和罐身212的内底壁以及内侧壁形成净化腔,净化腔内投放有水垢吸附体(图中未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垢吸附体为硅磷晶。当回流水通过回流管1流入罐身212内后,回流水中携带的水垢被硅磷晶吸附并被过滤网23滤下,从而净化水体,起到保护水泵73和降低锅炉3爆管的可能性的作用。罐身212的底部还连通有排水管26,排水管26上设置有截止阀27,以便处理和更换硅磷晶。
32.参照图1和图2,罐盖211的中部连通有输水管4,输水管4上安装有水压表5,输水管4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支管6和增压装置7,本技术中增压装置7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增压装置7日常使用,另一组增压装置7留作备用。第一支管6的出水端、两组增压装置7的出水端均通过管道连通同一根出水管8,出水管8的一端封闭,输水管4的另一端与锅炉3的进水端连通。第一支管6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9,水压表5实时显示回流水的水压,当回流水的水压足够大时,回流水经第一支管6回流至锅炉3内,当回流水的水压不足时,回流水经其中一组增压装置7增压后再回流至锅炉3内。
33.参照图1,增压装置7包括第二支管71和安装在第二支管71上的第一球阀72、水泵73、第二止回阀74以及第二球阀75,第一球阀72、水泵73、第二止回阀74以及第二球阀75自第二支管71的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分布,第二支管71的进水端与输水管连通。当回流水的压力不足时,第一球阀72、第二止回阀74以及第二球阀75均打开,水泵73工作从而对回流水加压,使得回流水能够顺利地流入锅炉3内。
34.同时,为减小水泵73停止工作或第二止回阀74突然关闭所产生的水锤效应,增设储压罐10。具体的,储压罐10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支管71的出水端连通,当需关闭水泵73或第二止回阀74时,先打开储压罐10以往第二支管71输送高压气体,从而减缓回流水的流速,进而减小水锤效应发生的可能性,有效保护水泵73和第二止回阀74。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