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1866发布日期:2022-08-12 21:0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


背景技术:

2.废水处理领域常常用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色度等指标来表示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类型和 / 或量。其中 cod,也称作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cod 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cod 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3.为了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对污水中的cod进行降解,因此,亟待开发高效的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以对污水中的cod进行降解,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包括:
7.储水箱,储水箱上连通有废水进水管;
8.填料箱,用于加入酸性溶液,填料箱内设有第一ph检测仪;
9.加药箱,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氧化氢加药箱和碱性溶液加药箱,过氧化氢加药箱用于接收从填料箱溢流出的废水,碱性溶液加药箱用于接收从过氧化氢加药箱中溢流出的废水,碱性溶液加药箱内设有第二ph检测仪;
10.沉淀箱,通过溢流管与碱性溶液加药箱连通;
11.曝气管组,分别设置在储水箱、填料箱和加药箱内;
12.出水箱,用于接收从沉淀箱中溢流出的处理后的废水,出水箱上设置有净化水出口,出水箱与储水箱之间连接有二次废水循环处理管组,出水箱内还设有第三ph检测仪;
13.排空管组,与储水箱、填料箱、加药箱、沉淀箱一一对应设置。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废水处理时,废水进入储水箱,通过一定时间曝气,进入加有酸性溶液的填料箱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水质ph值通过第一ph检测仪,使其控制在酸性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反应后,进入过氧化氢加药箱内,在双氧水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经过一段时间氧化后,再进入碱性溶液加药箱,加入适量碱液,经第二ph检测仪检测使ph值保持在碱性范围内,然后进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后溢流到出水箱,经过ph检测仪检测,在ph值为7后,排放出水口,在ph值还在碱性范围时,开启二次废水处理管组进行二次废水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cod,减小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15.进一步的,储水箱、填料箱、加药箱、沉淀箱和出水箱集成在一个废水处理箱体内。
16.有益效果:能够减小整个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的占地面积,节省成本。
17.进一步的,定义废水处理箱体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废水处理箱体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纵隔板以将废水处理箱体划分为前半区和后半区,前半区和后半区内均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块横隔板以将前半区和后半区划分为多个隔室,储水箱和填料箱分别由前半区的对应隔室形成,过氧化氢加药箱、碱性溶液加药箱、沉淀箱和出水箱分别由后半区的对应隔室形成。
18.有益效果:在保证废水有效处理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废水处理箱体的占地面积,从而使整个废水处理箱体的结构更为紧凑。
19.进一步的,沉淀箱具有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第一沉淀区通过溢流管与碱性溶液加药箱连通,第二沉淀区与出水箱之间设有溢流口,第一沉淀区内设有防冲装置,防冲装置包括圆柱管和同轴连接在圆柱管下方的圆锥筒,圆柱管与所述溢流管连通,圆柱管的圆周通过多根连接杆与沉淀箱的对应箱壁连接,圆柱管的圆周还通过多根连接板与圆锥筒的圆周连接,圆柱管的底部与圆锥筒之间具有间隔。
20.有益效果:废水从溢流管溢流到第一沉淀区时,在圆柱管和圆锥筒的作用下,能够减小水的冲击力,防止废水溅射,同时具有缓慢沉淀的功能,保证最佳的沉淀效果。
21.进一步的,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的底部均呈漏斗状。
22.有益效果:漏斗状具有一定的坡度,也具有缓慢沉淀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保证沉淀的效果。
23.进一步的,沉淀箱的对应第二沉淀区的箱壁上设有观察口。
24.有益效果:便于观察沉淀箱内沉淀的污泥量,以便及时将污泥排出。
25.进一步的,曝气管组包括曝气管和连接在曝气管上的曝气阀,与储水箱、填料箱和加药箱一一对应的各个曝气管组中的曝气阀共同连接在同一根曝气总管上,曝气总管上开设有气源接口。
26.有益效果:能够减小曝气管的使用数量和气源的使用数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又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主视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后视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俯视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左视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右视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中防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废水处理原理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废水处理箱体,2-横隔板,3-纵隔板,4-储水箱,5-填料箱,6-过氧化氢加药箱,7-碱性溶液加药箱,8-沉淀箱,9-第一沉淀区,10-第二沉淀区,11-观察口,
12-曝气管,13-曝气阀,14-曝气总管,15-排空管组,16-圆柱管,17-圆锥筒,18-连接杆,19-连接板,20-第一ph检测仪,21-第二ph检测仪,22-挂斗,23-支腿,24-废水进水管,25-加药管组,26-出水箱,27-气源接口,28-溢流管,29-二次废水循环处理管组。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9.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设备的具体实施例:
40.本实施例中,以降解环氧乙烷废水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降解废水中cod设备包括废水处理箱体1,废水处理箱体1的底部四个角的位置均设置有支腿。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定义废水处理箱体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如图3和图6所示,废水处理箱体1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纵隔板3,纵隔板3将废水处理箱体1划分为前半区和后半区。其中,前半区内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五块横隔板2而将前半区分隔为六个隔室,其中前四个隔室用于接收废水,形成储水箱4,后两个隔室形成填料箱5。后半区内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五块横隔板2而将后半区分隔为六个隔室,其中,自右往左,前三个隔室形成加药箱,加药箱中,第一、第二个隔室为过氧化氢加药箱6,第三个隔室为碱性溶液加药箱7;自右往左,第四、第五个隔室形成沉淀箱8,第四隔室为沉淀箱8的第一沉淀区9,第五隔室为沉淀箱8的第二沉淀区10;第六个隔室形成出水箱26。
41.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废水处理箱体1的外周设有呈矩形的曝气总管14,曝气总管14上开设有气源接口27,用于与曝气源连通。曝气总管14对应储水箱4的各个隔室、填料箱5的各个隔室、加药箱的各个隔室内均设有曝气管12,每根曝气管12与曝气总管14之间均设有曝气阀13,以控制对应隔室内的曝气量。同样的,废水处理箱体1的外周对应储水箱4的各个隔室、填料箱5的各个隔室、加药箱的各个隔室、沉淀箱8的两个沉淀区的位置各设置有排空管组15,排空管组15包括与对应隔室连通的排空管和连接在排空管上的排空阀门。
42.如图3所示,储水箱4处连接有废水进水管24,用于接收排出的环氧乙烷废水。储水箱4中的环氧乙烷废水通过水泵抽至填料箱5内,填料箱5的第二个隔室内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20,填料箱5的第一个隔室内用于加入炭用酸溶液。其中,炭为颗粒状活性炭,粒度为90~200目,酸溶液为体积浓度为98%的硫酸。环氧乙烷废水溢流至填料箱5的第二个隔室内时,由第一ph检测仪20检测ph,根据检测到的ph值调节加入的炭用酸溶液,使ph值保持在3~4。
43.如图6所示,过氧化氢加药箱6和碱性溶液加药箱7内均设置有加药管组25,填料箱5的第二隔室与过氧化氢加药箱6之间设有溢流口,从该溢流口溢流出的废水能够进入到过氧化氢加药箱6内。碱性溶液加药箱7与过氧化氢加药箱6之间也设置有溢流口,在过氧化氢加药箱6内经过氧化反应后的废水从该溢流口溢流到碱性溶液加药箱7内。本实施例中,过氧化氢溶液采用40%的双氧水,碱性溶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溶液加药箱7内设有第二ph检测仪21,在第二ph检测仪21的检测下调节碱性溶液加药箱7内废水的ph,使ph稳定在9~10。
44.沉淀箱的第一沉淀区9和第二沉淀区10相互连通,其中,第一沉淀区9通过溢流管28与碱性溶液加药箱7连通,第二沉淀区10与出水箱26之间设有溢流口。第一沉淀区9内设有防冲装置,如图6和图9所示,防冲装置包括圆柱管16和同轴连接在圆柱管16下方的圆锥筒17,圆柱管16与溢流管28连通,圆柱管16的圆周通过多根连接杆18与沉淀箱8的对应箱壁
连接,圆柱管16的圆周还通过多根连接板19与圆锥筒17的圆周连接,圆柱管16的底部与圆锥筒17之间具有间隔。废水从溢流管28溢流到第一沉淀区9时,在圆柱管16和圆锥筒17的作用下,能够减小水的冲击力,防止废水溅射,同时具有缓慢沉淀的功能,保证最佳的沉淀效果。如图5所示,第一沉淀区9和第二沉淀区10的底部均呈漏斗状,漏斗为倒四棱柱,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该处排空管连接在漏斗的侧壁位置。另外,在第二沉淀区的箱壁上设有观察口11,便于观察沉淀箱内沉淀的污泥量,以便及时将污泥排出。如图7和图8所示,观察口11的上方钩挂有一个挂斗22,用于实验时储存药液。
45.出水箱26与第二沉淀区10之间的横隔板上设有溢流口,从第二沉淀区10溢流出的处理后的废水从该溢流口处进入到出水箱26中。出水箱26内设有第三ph检测仪(图中未示出),第三ph检测仪用于调节出水箱内处理过废水的ph值,使ph调至7而从出水箱中排出。为避免一次处理后的废水不合格,如图1和图4所示,在出水箱26和储水箱4之间还设置有二次废水循环处理管组29。
46.本实施例中,曝气管的曝气速度为50~100r/min,加入双氧水的过程全程曝气。双氧水和碱性溶液的加入量均由气泵控制。
47.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的废水处理过程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1)将环氧乙烷废水注至储水箱,并进行曝气3小时,曝气量可通过曝气阀控制;(2) 经流量水泵将废水溢流到填料箱中,经第一ph检测仪调节,ph值保持在3-4范围内,同时曝气4小时;(3)填料箱填料箱达到水位后,溢流到加药1号箱(即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氢加药箱),设备通过水泵和时间计时器按比例和时间加入质量浓度为40%的双氧水,持续曝气3小时,流量计时器作用是定量加入合适量的双氧水来达到充分反应;(4)加药1号箱达到水位后,经溢流口溢流到加药2号箱(即本实施例中的碱性溶液加药箱),加入碱液,经过第二ph检测仪把ph值控制在9-10,持续曝气;(5) 沉淀箱达到水位后经溢流口溢流到调节箱,经过ph监测仪将ph值调成7进到出水箱内。若是检测到出水箱内处理后的废水中cod值仍不达标时,通过二次废水循环处理管组再次转入至储水箱内,设备进行二次处理。当然,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出水箱和调节箱也可以二合一,即直接在出水箱内把ph值调至7。
48.采用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去降解废水中的cod,流程简单、全自动、废水应用范围广、cod降解效率高、污泥产生少,节能环保,为后续工艺减少负荷工作等特点。处理过程为全程全自动溢流处理,环氧乙烷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由对应的ph检测仪调节控制,双氧水加入量由气泵控制注入量,碱性溶液由气泵制作注入量,设备设计有循环处理管组,如高浓度环氧乙烷废水在处理后不合格,将循环进入第一个储水箱进行再次全自动处理。设备沉淀箱设计有防溅缓慢沉淀功能,能够保证沉淀最佳效果,底部有污泥容量观察口及排污管道,废水经过沉淀后出来的水,经cod专业部门检测达标后,方可直排市政管道。
49.本实用新型的降解废水中cod的设备集成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成本较低,节能环保,废水处理时能全自动化处理。
50.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废水处理箱体内也可以将四个形成储水箱的隔室打通,使其成为一个隔室。
5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废水处理箱体中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储水箱、填料箱、加药箱、沉淀箱和出水箱,此时无需设置纵隔板。
52.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
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