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010发布日期:2022-08-06 05:1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中,缺乏有效对土壤加热的设备,无法高效实现以热传导形式将热空气携带的热量传递至地下土壤,这给土壤的污染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体为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包括:加热井本体,所述加热井本体预埋至土壤内,该加热井本体是由内、外层壳体所封闭构成的双层壳体结构,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形成有可供气流通过的腔室一,所述内层壳体内部的下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均匀排布的中空散热风管的腔室二,内层壳体的上半部形成有腔室三,所述中风散热管的一端布置于腔室三内,另一端延伸至腔室一内;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出气管连通至腔室三内,以向中空散热风管提供压缩空气并排至腔室一中;热介质循环加热器,所述热介质循环加热器通过出口管和进口管分别连通至腔室二内,以实现对中空散热风管的循环加热;其中,位于所述加热井本体的外层壳体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以供压缩空气通过该通孔向外排出。
5.所述进口管位于腔室二的上部,所述出口管位于腔室二的下部。
6.所述外层壳体的内侧形成有位于腔室一上方的腔室四,所述腔室四位于内层壳体的外侧,并通过横向布置的格挡环与所述腔室一密闭隔离。
7.所述中空散热风管于腔室二内竖直均布有多个,该中空散热风管具有位于腔室三内的进口端以及位于腔室一底部的出口端。
8.所述通孔沿外层壳体的周向由上至下环绕均布。
9.于土壤内埋设有位于加热井本体外侧的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至热介质循环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
1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加热井本体作为热传导的媒介,通过热介质循环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将热空气传导至土壤内部,从而实现对土壤的高效加热效果,可以使得被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以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实现污染物与土壤颗粒的分离。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井本体的a-a剖面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井本体的b-b剖面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井本体的侧剖图。
15.图中:100加热井本体、110外层壳体、111外层壁、1111通孔、112外层底板、113腔室一、120格挡环、130挡板、140中空散热风管、141进口端、142出口端、150内层壳体、151内层底板、152内层壁、160腔室二、170腔室三、180腔室四、200热介质循环加热器、210进口管、211进气口端、220出口管、221出气口端、300空气压缩机、310出气口、320压缩空气出气管、400控制器、50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1-4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17.该中加热井装置包括有加热井本体100、向加热井本体100内提供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300以及用于加热所述加热井本体100内部的热介质循环加热器200。
18.加热井本体100大体上为内外双层结构的圆筒形结构,其结构相对密闭,即在加热井本体100的外层壁111上开设有通孔1111,空气压缩机300通过压缩空气出气管320连接至其内部,热介质循环加热器200通过进口管210和出口管220连接至其内部,其密闭的结构只允许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通孔1111排出。
19.具体来说,加热井本体100包括有外层的所述外层壳体110,以及位于内层的所述内层壳体150,外层壳体110具有周向环形布置的外层壁111以及沿着外层壁111底部包裹延伸出的外层底板112,所述的通孔1111开设在外层壁111上;所述内层壳体150具有周向环形布置的内层壁152以及沿着内层壁152底部包裹延伸出的内层底板151,所述外层壳体110和内层壳体150将所述的加热本体100分割成具有内外层状结构的腔室结构,位于外层的腔室通过上部横向布置的格挡环120形成了上、下相对独立的腔室一113和腔室四180,其中,腔室一113的底部位于外层底板112和内层底板151之间;而位于内层的腔室通过挡板130形成了上、下相对独立的腔室三170和腔室二160,四个腔室均具有其各自以及相互配合的使用效果,如下:
20.在位于腔室二160内安装竖直分布的多个中空散热风管140,所述的中空散热风管140具有位于腔室三170内的进口端141以及位于腔室一113底部的出口端142,同时,进口管210的进气口端211穿过腔室三170延伸至腔室二160内的上部,出口管220的出气口端221穿过腔室三170延伸至腔室二160内的下部,于实作中,空气压缩机300向腔室三170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进口端141进入至中空散热风管140中,并从出口端142排出至腔室一113内,最后从通孔1111向外排出,在压缩空气进入中空散热风管140之前,热介质循环加热器200通过进口管210的进气口端211向腔室二160内排出热空气,并通过出口管220的出气口端221实现循环,以保证腔室二160内的温度,通过该种方式对中空散热风管140的压缩空气实现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通孔1111排出至土壤中,同时,为了保证腔室一113内热空气不易散失,在位于腔室一113的上方形成有用于阻隔的腔室四180,以此提高实用效率。
21.位于加热井本体100的外侧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00,一般来说,温度传感器500可以沿着加热井本体100的周向排布设置有多个,以此监测土壤的内部温度;同时,该温度传感器500电性连接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电性连接至热介质循环加热器200和空气压缩
机300,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反馈,可以实时调控热介质循环加热器200的温度和空气压缩机300的进气速率和进气量,以实现对土壤加热的温度控制。
2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井本体,所述加热井本体预埋至土壤内,该加热井本体是由内、外层壳体所封闭构成的双层壳体结构,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形成有可供气流通过的腔室一,所述内层壳体内部的下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均匀排布的中空散热风管的腔室二,内层壳体的上半部形成有腔室三,所述中空散热风管的一端布置于腔室三内,另一端延伸至腔室一内;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出气管连通至腔室三内,以向中空散热风管提供压缩空气并排至腔室一中;热介质循环加热器,所述热介质循环加热器通过出口管和进口管分别连通至腔室二内,以实现对中空散热风管的循环加热;其中,位于所述加热井本体的外层壳体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以供压缩空气通过所述通孔向外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位于腔室二的上部,所述出口管位于腔室二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的内侧形成有位于腔室一上方的腔室四,所述腔室四位于内层壳体的外侧,并通过横向布置的格挡环与所述腔室一密闭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散热风管于腔室二内竖直均布有多个,该中空散热风管具有位于腔室三内的进口端以及位于腔室一底部的出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外层壳体的周向由上至下环绕均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土壤内埋设有位于加热井本体外侧的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至热介质循环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被污染土壤修复的加热井装置,包括:加热井本体,所述加热井本体预埋至土壤内,该加热井本体是由内、外层壳体所封闭构成的双层壳体结构,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形成有可供气流通过的腔室一,所述内层壳体内部的下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均匀排布的中空散热风管的腔室二,内层壳体的上半部形成有腔室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出气管连通至腔室三内;热介质循环加热器,所述热介质循环加热器通过出口管和进口管分别连通至腔室二内。本实用新型将加热井本体作为热传导的媒介,通过热介质循环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将热空气传导至土壤内部,从而实现对土壤的高效加热效果。的高效加热效果。的高效加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佩 李晓雪 黄璨 奚姗姗 张豆 陈晓芳 王福友 彭勇 孙伦涛 高宇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