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5008发布日期:2022-07-23 06:4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中,生物池通常与沉淀池单独建设,通过管道连接,不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构筑物之间的空间和土建投资均有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应用较多的为aao工艺,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常常随季节波动较大,呈现夏季水质浓度低、冬季水质浓度高的趋势,常规aao生物池的分区固定,无法针对水质浓度灵活调整各个分区池容,导致生物池处理能力并非常年处于最佳状态,能耗有一定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且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
4.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5.改良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
6.沉淀池,与所述改良生物池邻接,并与所述好氧区的出口连通;
7.其中,所述兼氧区配置有搅拌机和曝气器,且所述搅拌机和所述曝气器独立控制,以使得所述兼氧区可在好氧模式和缺氧模式之间切换:
8.当关闭所述曝气器、打开所述搅拌机时,所述兼氧区处于所述缺氧模式,具有与所述缺氧区相同的作用;
9.当关闭所述搅拌机、打开所述曝气器时,所述兼氧区处于所述好氧模式,具有与所述好氧区相同的作用。
1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基于aao(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处理污水。
11.发明人发现,一、生物池通常与沉淀池单独建设,通过管道连接,不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构筑物之间的空间和土建投资均有一定程度的浪费。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常常随季节波动较大,呈现夏季水质浓度低、冬季水质浓度高的趋势,常规aao生物池的分区固定,无法针对水质浓度灵活调整各个分区池容,导致生物池处理能力并非常年处于最佳状态,能耗有一定浪费,为此,为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为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发明人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相互邻接的改良生物池与沉淀池,改良生物池与沉淀池邻接,以较二者单独建设并通过管道连接的方案而言,能够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改良生物池具有兼氧区,且兼氧区配置有搅拌机和曝气器,故可根据水质切换好氧模式和缺氧模式运行,以延长特定分区的停留时间,例如,在进水tn(总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关闭曝气器、打开搅拌机,当做缺氧区使用;在夏季进水水质浓度较低或者cod(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浓度较高情况下可关闭搅拌机、开启曝气器,可当做好氧区使用,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
1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良生物池和所述沉淀池在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同;
13.沿第二方向,所述改良生物池和所述沉淀池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4.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的宽度方向;由于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的长度相同,且二者在宽度方向邻接,故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适合在现有的cass或cast工艺原位改造而成,即,合理利用现有的建筑,降低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建造成本。
1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在所述第二方向邻接,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比例为3:1;
16.所述改良生物池设于所述第一池体,所述沉淀池设于所述第二池体。
1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18.所述沉淀池配置有沉淀进水渠,用于连通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区,所述沉淀进水渠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中心且沿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以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两个区域;所述沉淀进水渠为双侧进双侧出进水渠。
1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还配置有沉淀配水渠,所述沉淀进水渠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进口,所述沉淀配水渠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端且与所述两个进口连通,所述沉淀配水渠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区连通;
20.所述沉淀进水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通过沉淀进水孔与所述两个区域连通。
21.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改良生物池的出水进入沉淀进水渠后,通过两侧的沉淀进水孔有效地进入沉淀池。
2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还配置有沉淀出水渠和出水管,所述沉淀进水渠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沉淀出水渠;
23.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出水管并排设置并与所述沉淀出水渠连通。
2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还配置有污泥回流渠,两个污泥回流渠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区域的两侧;
25.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外回流渠,所述沿所述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边缘延伸,并将两个所述污泥回流渠与所述预缺氧区连通。
2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池体、第二子池体以及第三子池体,所述第一子池体、所述第二子池体以及所述第三子池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三子池体与所述第二池体邻接;
27.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均设于所述第一池体,且依次连通;所述兼氧区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子池体并与所述缺氧区连通,所述兼氧区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子池体并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兼氧区的两个部分相互连通;所述好氧区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子池体,所述好氧区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三子池体并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28.其中,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兼氧区和所述好氧区的进口
和出口不在同一侧。
29.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池体包括三个尺寸相同的子池体,即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为四个尺寸相同的矩形池体构成,其能够适合拥有4座cass或者cast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池原位改造;其中,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的进口和出口不在同一侧,即水量交替进出,避免发生短流的情况,使得反应充分进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3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池体设有隔板,以将所述第三子池体中的所述好氧区分隔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第二好氧区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31.所述改良生物池还包括脱气区和内回流井,所述脱气区和所述内回流井设于所述第二子池体,所述脱气区连通所述第二好氧区和所述内回流井,所述内回流井连通所述缺氧区。
3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良生物池配置有污水进水渠,所述污水进水渠设于所述第一子池体,且所述污水进水渠具有多个进水口,以分布连通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沉淀池的局部示意图。
36.图标:1-进水管;2-进水井;3-预缺氧区;4-厌氧区;5-缺氧区;6-兼氧区;7-第一好氧区;8-第二好氧区;9-脱气区;10-污水进水渠;11-沉淀配水渠;12-沉淀进水渠;13-沉淀出水渠;14-污泥回流渠;15-外回流渠;16-沉淀区浮渣渠;17-内回流渠;18-内回流井;19-预缺氧区进水口;20-厌氧区进水口;21-缺氧区进水口;22-沉淀配水渠进水口;23-沉淀配水渠出水口;24-沉淀进水孔;25-沉淀出水孔;26-沉淀池进水浮渣排放口;27-浮渣排放孔;28-污泥回流出水口;29-剩余污泥排放孔;30-出水管;31-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4.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沉淀池的局部示意图。
4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且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
46.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改良生物池(图中以a标识)和沉淀池(图中以b标识)。改良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兼氧区6和好氧区(参见图1中的标号7和8)。沉淀池与改良生物池邻接,并与好氧区的出口连通。
47.其中,兼氧区6配置有搅拌机和曝气器(图中未标识),且搅拌机和曝气器独立控制,以使得兼氧区6可在好氧模式和缺氧模式之间切换:
48.当关闭曝气器、打开搅拌机时,兼氧区6处于缺氧模式,具有与缺氧区5相同的作用;
49.当关闭搅拌机、打开曝气器时,兼氧区6处于好氧模式,具有与好氧区相同的作用。
5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基于aao(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处理污水。
51.发明人发现,一、生物池通常与沉淀池单独建设,通过管道连接,不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构筑物之间的空间和土建投资均有一定程度的浪费。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常常随季节波动较大,呈现夏季水质浓度低、冬季水质浓度高的趋势,常规aao生物池的分区固定,无法针对水质浓度灵活调整各个分区池容,导致生物池处理能力并非常年处于最佳状态,能耗有一定浪费,为此,为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为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发明人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相互邻接的改良生物池与沉淀池,改良生物池与沉淀池邻接,以较二者单独建设并通过管道连接的方案而言,能够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改良生物池具有兼氧区6,且兼氧区6配置有搅拌机和曝气器,故可根据水质切换好氧模式和缺氧模式运行,以延长特定分区的停留时间,例如,在进水tn(总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关闭曝气器、打开搅拌机,当做缺氧区5使用;在夏季进水水质浓度较低或者cod(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浓度较高情况下可关闭搅拌机、开启曝气器,可当做好氧区使用,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
5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在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同。沿第二方向,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并排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53.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的宽度方向;由于改良生物池和沉淀池的长度相同,且二者在宽度方向邻接,故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适合在现有的cass或cast工艺原位改造而成,即,合理利用现有的建筑,降低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建造成本。
5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图中以d标识),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在第二方向邻接,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在第二方向的尺寸比例为3:1。改良生物池设于第一池体,沉淀池设于第二池体。
5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沉淀池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沉淀池配置有沉淀进水渠12,用于连通沉淀池和好氧区,沉淀进水渠12位于沉淀池的中心且沿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以将沉淀池分隔为两个区域(即沉淀区31);沉淀进水渠12为双侧进双侧出进水渠。
5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沉淀池还配置有沉淀配水渠11,沉淀进水渠12具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进口,沉淀配水渠11的出水口(沉淀配水渠出水口23)位于第一端且与两个进口连通,沉淀配水渠11的进水口(沉淀配水渠进水口22)与好氧区连通。沉淀进水渠12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通过沉淀进水孔24与两个区域连通。
5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改良生物池的出水进入沉淀进水渠12后,通过两侧的沉淀进水孔24有效地进入沉淀池。
5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沉淀池还配置有沉淀出水渠13和出水管30,沉淀进水渠12在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沉淀出水渠13。出水管30设置于第二端,两个出水管30并排设置并与沉淀出水渠连通。
5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沉淀池还配置有污泥回流渠14,两个污泥回流渠14分别设置于两个区域的两侧。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外回流渠15,沿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边缘延伸,并将两个污泥回流渠14与预缺氧区3连通。
6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池体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池体、第二子池体以及第三子池体(第一子池体、第二子池体以及第三子池体在图1中以a、b、c表示,其中第二池体在图1中以d表示),第一子池体、第二子池体以及第三子池体在第二方向的尺寸均相同,第三子池体与第二池体邻接。预缺氧区3、厌氧区4和缺氧区5均设于第一池体,且依次连通;兼氧区6的部分设于第一子池体并与缺氧区5连通,兼氧区6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子池体并与好氧区连通,兼氧区6的两个部分相互连通;好氧区的部分设于第二子池体,好氧区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三子池体并与沉淀池连通。
61.其中,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兼氧区6和好氧区的进口和出口不在同一侧。
6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池体包括三个尺寸相同的子池体,即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为四个尺寸相同的矩形池体构成,其能够适合拥有4座cass或者cast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池原位改造;其中,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兼氧区6和好氧区的进口和出口不在同一侧,即水量交替进出,避免发生短流的情况,使得反应充分进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6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三子池体设有隔板,以将第三子池体中的好氧区分
隔为第一好氧区7和第二好氧区8(其中处于第二子池体的好氧区的部位标号为7)。第二好氧区8与沉淀池连通。改良生物池还包括脱气区9和内回流井18,脱气区9和内回流井18设于第二子池体,脱气区9连通第二好氧区8和内回流井18,内回流井18连通缺氧区5。
6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改良生物池配置有污水进水渠10,污水进水渠10设于第一子池体,且污水进水渠10具有多个进水口,以分布连通预缺氧区3、厌氧区4和缺氧区5。
6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本装置由四座等长等宽的矩形池体组成,节省占地,且装置中各个分区的设置方式(通过隔板分化区域,且在隔板上设置各个分区的进口和出口)让所有水流均沿着分区的斜对角交替进出,不易短流。在图1中可以看出水流的流向。本装置特别适合拥有4座cass或者cast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池原位改造。
66.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由改良aao生物池(改良生物池)与双侧进水双侧出水、矩形周进周出的沉淀池构成,其中改良生物池与沉淀池的池长相同、池宽之比为3:1。改良生物池分区依次为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兼氧区6、好氧区组成,其中兼氧区6同时安装了搅拌机和曝气器,在进水tn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关闭曝气器、打开搅拌机,当做缺氧区5使用;在夏季进水水质浓度较低或者cod、bod、氨氮浓度较高情况下可关闭搅拌机、开启曝气器,可当做好氧区使用,灵活应对不同水质要求。合建的沉淀池为中间双侧进水双侧出水、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沉淀进水渠12和沉淀池的沉淀区31均设置浮渣排放口。其中,需要解释的,中间双侧进水双侧出水、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适用于长宽比小于4的矩形池子改造。
67.具体地,污水经进水管11进入进水井22,在污水进水渠10中通过各个进水口(图中以19-21标号示出,预缺氧区进水口19、厌氧区进水口20、缺氧区进水口21)分别进入各分区(预缺氧区3、厌氧区4和缺氧区5),污水依次经过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进入兼氧区6,并通过兼氧区6的特定运行(好氧模式或缺氧模式),延长污水在缺氧区5或者好氧区4的停留时间,随后污水经好氧区(包括第一好氧区7和第二好氧区8)后进入脱气区9,并通过穿墙回流泵进入内回流井18、沿内回流渠17回流至缺氧区5,改良生物池的出水则通过沉淀配水渠11进入沉淀进水渠12,并通过沉淀进水孔24进入沉淀区31(沉淀池被分隔出的两个区域),出水则进入中间端的沉淀出水渠13,并经由沉淀出水孔25进入出水管30。
68.污泥回流通过污泥回流出水口28经吸泥泵进入污泥回流渠14,污泥经过外回流渠15进入预缺氧区3,剩余污泥由经过剩余污泥排放孔29排放。
69.沉淀区31的表面浮渣进入沉淀区浮渣渠16,进水渠12的表面浮渣通过沉淀池进水浮渣排放口26与沉淀区31的表面浮渣汇合,通过浮渣排放孔27排放。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