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液体废料及固体废料装载用填埋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8499发布日期:2022-08-03 01:5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险液体废料及固体废料装载用填埋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危险废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险液体废料及固体废料装载用填埋筒。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危险废料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危险废料又分为固态的和液态的,危险废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
3.如中国专利:cn210754290u,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固化填埋桶,包括桶体,和密封桶体的桶盖,桶体内设置有渗液板,且渗液板将桶体分隔为呈上下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渗液板上开设有若干渗液孔;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腔体底部连通第二腔体和外界的排液管。本实用新型在整个等待固化完成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渗液横流,也不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以及外界杂物进入桶体内,具有很好环境友好性。
4.但上述专利中,危险废物在填埋筒内固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渗出液(危险废物固化是用物理以及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然后将危险废物装入填埋筒内,使其固化的一种过程),而渗出液也具有危害性,但上述专利中并没有描述对渗出液进行如何的处理,后续还需要对渗出液进行单独处理,增加了处理成本,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危险液体废料及固体废料装载用填埋筒,解决了不能对危险废物固化时产生的渗出液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后续还需要对渗出液进行单独处理,增加了处理成本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危险液体废料及固体废料装载用填埋筒,包括桶体和密封桶体的桶盖,桶体内设有将其内部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渗液板,所述桶体上设有与下腔体相连通的排液管,所述上腔体内设有靠近渗液板的圆板,所述圆板与渗液板之间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圆板的顶面固定有装载筒,所述装载筒的顶部贯穿有固定连接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顶端贯穿桶盖,所述进液管的上端套设有螺纹连接并位于桶盖上方的密封筒;所述圆板上还固定有将装载筒套住的外筒。
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将经过处理后的危险废物装入桶体内的上腔体中,使危险废物将外筒完全包裹住,再盖上桶盖等待危险废物固化,危险废物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通过渗液板上的渗液孔进入下腔体中;当下腔体中的渗出液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排液管将下腔体中的渗出液排出收集起来,然后将渗出液通过进液管注入装载筒内,当危险废物完全固化,并且
危险废物渗出的所有渗出液都注入装载筒内后,使用密封筒将进液管密封,再将桶盖与桶体固定在一起后将桶体进行转移填埋;本实用新型利用危险废物固化将外筒包裹住后,配合外筒对装载筒起到层层保护的作用,并且增加了外筒的抗撞击效果,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装载筒受到撞击或挤压等情况后出现损坏而导致液体废料泄漏的情况,无需再对危险废物固化时产生的渗出液进行单独的处理,节约了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载筒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桶盖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桶体;2、桶盖;21、圆柱;22、密封管;3、渗液板;4、排液管;5、圆板;51、固定块;52、竖管;6、装载筒;61、进液管;62、密封筒;63、外筒;64、罩筒;65、空心管;66、螺纹柱;7、收纳袋;8、危险废物;9、上腔体;91、下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15.如图1、图2和图3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危险液体废料及固体废料装载用填埋筒,包括桶体1和密封桶体1的桶盖2,桶体1内设有将其内部分隔成上腔体9和下腔体91的渗液板3,所述桶体1上设有与下腔体91相连通的排液管4,所述上腔体9内设有靠近渗液板3的圆板5,所述圆板5与渗液板3之间固定有固定块51,所述圆板5的顶面固定有装载筒6,所述装载筒6的顶部贯穿有固定连接的进液管61,所述进液管61的顶端贯穿桶盖2,所述进液管61的上端套设有螺纹连接并位于桶盖2上方的密封筒62;所述圆板5上还固定有将装载筒6套住的外筒63。排液管4上设有阀门(未在图中展示),打开排液管4上的阀门可以将下腔体91内的渗出液排出;桶盖2的轴心处开设供进液管 61顶端穿过的孔洞,进液管61的外壁与孔洞的内壁相接触(孔洞未在图中展示)。
16.如图1、图2和图3所述,所述外筒63内螺纹连接有将装载筒6上半部罩住的罩筒 64,所述罩筒64顶部的轴心处开设有供进液管61穿过的穿孔;所述罩筒64的顶部贯穿有固定连接并且延伸至罩筒64底部下方的空心管65,所述空心管65的顶部贯穿桶盖2,所述桶盖2的顶部固定有将空心管65位于桶盖2上方的部分罩住的圆柱21,所述圆柱21 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管22。可以将罩筒64螺纹连接在外筒63内,使进液管61的顶端穿过罩筒64顶部的穿孔,罩筒64的顶部固定有供工作人员进行转动的凸块,凸块未标注;罩筒64将装载筒6的上半部分罩住后,可以对装载筒6起到一定的保护,同时桶盖2 盖在桶体1上与桶体1固定后,当工作人员需要查看装载筒6内的渗出液是否出现泄漏时,可以取下密封管22后,将细长的检验杆插入空心管65内,当检验杆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 65底部的下方与圆板5相接触后,再将检验杆从空心管65内取出,查看检验杆的杆头是否有液渍(检验杆是由一个细长的杆子以及在杆子的一端固定海绵块后制成的,就如加长的棉签);桶盖2上开设有供空心管65顶端穿过的开孔(开孔未在图中展示),圆柱21 将空心管65位于桶盖2上方的部分罩住,圆柱21的内壁与空心管65的外壁相接触,对空心管65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避免空心管65因外力出现折断的情况。
17.如图1所述,所述下腔体91内的底部固定有一组依次贯穿渗液板3和圆板5的竖管 52,所述竖管52上开设有一组圆孔。一组竖管52可以增加圆板5的牢固性,同时危险废物8在桶体1的上腔体9内固化时,危险废物8渗出的渗出液也可以通过竖管52上位于渗液板3上方的圆孔进入竖管52内后,再通过竖管52上位于渗液板3下方的圆孔进入下腔体91内,加快渗出液排入下腔体91中的效率。
18.如图3所述,所述密封筒62内的顶部固定有插入进液管61内并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柱66。当密封筒62螺纹连接在进液管61的外侧后,螺纹柱66则插入进液管61的内侧与进液管61螺纹连接,对进液管61进一步的起到密封的作用。
19.如图1所述,所述桶体1底部的凹陷处内设有展开后将桶体1和桶盖2罩住的收纳袋 7。当危险废物8装入桶体1内前,将收纳袋7从桶体1底部的凹陷处拉出,使收纳袋7 的袋口位于排液管4的下方并将桶体1的下方罩住,收纳袋7密封的一端与桶体1凹陷处内的顶部相固定;桶体1当桶体1内上腔体9中的危险废物8固化完毕后,下腔体91内的渗出液全部注入装载筒6内后,将桶盖2桶盖螺栓等固定在桶体1上;然后使用收纳袋 7将桶体1和桶盖2罩住后,将收纳袋7的袋口通过绳索系紧,收纳袋7可以采用尼龙等材料制成,后续就可以将桶体1运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填埋,收纳袋7可以对桶体1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并且可以保护桶体1表面设置的各项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查看;当桶体1内对一些严重的危险废物8进行装载后,可以在收纳袋7将桶体1罩住后,向收纳袋7内装入水泥,等待水泥凝固将桶体1包裹住后,再将桶体1进行填埋。
20.使用时,将经过处理后的危险废物8装入桶体1内的上腔体9中,使危险废物8将外筒63完全包裹住,再盖上桶盖2等待危险废物8固化,危险废物8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通过渗液板3上的渗液孔进入下腔体91中;当下腔体91中的渗出液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排液管4将下腔体91中的渗出液排出收集起来,然后将渗出液通过进液管61 注入装载筒6内,当危险废物8完全固化后将外筒63包裹住,固化后的危险废物8配合外筒63可以有效的防止装载筒6内的渗出液出现泄漏;或者也可以在装载筒6内注入其它的危险液体废料后,将危险液体废料和固化后的危险废物8一同进行填埋;圆板5与渗液板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供危险废物8填充,危险废物8固化后配合圆板5同样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泄漏效果。
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