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0520发布日期:2022-08-12 19:2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阻垢缓蚀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中都离不开水的冷却应用,硬水煮沸后所含矿质附着在容器内壁逐渐形成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等。水垢的导热能力较差,如果锅炉内形成的水垢过厚则会导致锅炉效率降低,重则会引起锅炉爆管造成锅炉事件。
3.为了阻止锅炉结构及腐蚀,常常会中水中加入阻垢缓蚀剂,从而降低炉水硬度软化水质,有效减少结垢及腐蚀现象的发生。
4.目前测试阻垢缓蚀剂性能一般都是在锅炉中悬挂挂片,挂片插于炉水中,然后通过称取挂片的增重量便可知道阻垢缓蚀剂的性能,但此测试比较低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可轻便高效地测试阻垢缓蚀剂的性能。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一空腔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炉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炉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第一电磁阀门,通过进水管往炉体内灌注工业生产冷却所用的硬水和阻垢缓蚀剂,启动加热组件对炉体内的硬水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试验人员打开第一电磁阀门用采样器皿收集从炉体内排出的水,然后根据gb/t 16632-2008测定阻垢缓蚀剂的性能,相比通过称取挂片的增重量去测量阻垢缓蚀剂的性能,本技术的测量所需的时间更短,从而更加轻便高效地测试阻垢缓蚀剂的性能。
9.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有多个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吊设于所述炉体顶部的内壁,多个所述加热棒间隙竖着排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板加热棒间隙竖着排列于炉体内,能有效增加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从而提高测试阻垢缓蚀剂的性能效率。
11.可选的,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的第一空腔内灌满用于加热硬水的液体介质,硬水和阻垢缓蚀剂混合并通过进水管进入螺旋管道并从出水管排出,加热组件对第一空腔内的液体介质加热,温度升高的液体介质通过热传递对螺旋管道内的水进行加热,此加热方式一方面螺旋管道能有效减少测量水体的量,从而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另一方面螺旋管道的
螺旋状增大与液体介质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测量效率。
13.可选的,所述炉体侧壁和所述炉体底壁之间开设有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炉体外壁连接,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炉体外壁连接,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炉体侧壁固定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接有第一抽水管和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穿设所述炉体的侧壁与所述螺旋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与所述炉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二抽水管与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螺旋管道远离所述第一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炉体内壁连接,且所述螺旋管道远离所述第一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的第一空腔内灌满用于加热硬水的液体介质,硬水和阻垢缓蚀剂混合灌满炉体侧壁和炉体底壁之间的第二空腔和螺旋管道,启动加热组件对液体介质进行加热,启动抽水泵抽水,从而使得硬水和阻垢缓蚀剂在第二空腔和螺旋管道之间的连通空间中循环流动模拟工业锅炉的流动冷却工况,从而使得实验室测试的结果更加接近工业锅炉的流动冷却工况,从而使得测得的数据更加科学和真实。
15.可选的,所述螺旋管道靠近所述炉体底部的管道竖直连接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与所述炉体底部内壁连接,且所述放水管远离所述螺旋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放水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螺旋管道中的水充分排出时,打开第一电磁阀门和打开第二电磁阀门,螺旋管道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空腔再从出水管排出。
17.可选的,所述炉体顶部连接有用于取样所用的排气漏嘴,所述排气漏嘴与所述炉体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漏嘴一方面有效起泄压作用、另一方面排气漏嘴可以方便测试人员添加阻垢缓蚀剂。
19.可选的,所述炉体的外侧壁连接有两手提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外侧壁所连接的两手提耳便捷试验人员搬移试验装置。
21.可选的,所述炉体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滑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底部所连接的多个滑轮便捷试验人员搬移试验装置。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的效果:
24.1.相比通过称取挂片的增重量去测量阻垢缓蚀剂的性能,本技术的测量所需的时间更短,本技术采用根据实验室的规模设置炉体的大小以模拟真实工业锅炉的生产状况,本技术装置的体量要小很多,从而更加轻便高效地测试阻垢缓蚀剂的性能。
25.2.启动加热组件对液体介质进行加热,启动抽水泵抽水,从而使得硬水和阻垢缓蚀剂在第二空腔和螺旋管道之间的连通空间中循环流动模拟工业锅炉的流动冷却工况,从而使得实验室测试的结果更加接近工业锅炉的流动冷却工况,从而使得测得的数据更加科学和真实。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炉体;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2、加热棒;3、螺旋管道;4、进水管;41、出水管;5、第一电磁阀门;51、第二电磁阀门;6、抽水泵;61、第一抽水管;62、第二抽水管;7、放水管;8、排气漏嘴;9、手提耳;91、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包括炉体1、进水管4、出水管41、螺旋管道3、加热组件和抽水泵6,炉体1的外侧壁焊接有两手提耳9,炉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9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滑轮91数量为四个,四个滑轮91周向设置于炉体1的底部,炉体1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1,炉体1的侧壁和炉体1底壁之间开设有连通的第二空腔12,螺旋管道3设置于炉体1的第一空腔11内,进水管4连接于炉体1的顶部侧壁,且进水管4与炉体1的第二空腔12连通,出水管41连接于炉体1的顶部侧壁,且出水管41与炉体1的第二空腔12连通;
32.抽水泵6固定设置于炉体1的顶部侧壁上,抽水泵6连接有第一抽水管61和第二抽水管62,第一抽水管61穿设炉体1的侧壁与螺旋管道3的一端连接,第二抽水管62与炉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二抽水管62与炉体1的第二空腔12连通,螺旋管道3远离第一抽水管61的一端与炉体1内壁连接且与第二空腔12连通;
33.加热组件包括有多个加热棒2,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棒2的数量为四根,加热棒2吊设于炉体1顶部的内壁,加热棒2长度的延伸方向与炉体1高度的延伸方向同向,加热棒2竖直间隙排列于螺旋管道3的中央,炉体1的顶部连接有排气漏嘴8,排气漏嘴8与炉体1的第二空腔12连通;
34.出水管41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门5,螺旋管道3靠近炉体1底部的管道竖直连接有放水管7,放水管7远离螺旋管道3的一端与炉体1内壁连接,且放水管7与炉体1的第二空腔12连通,放水管7连接有第二电磁阀门51。
35.试验前关闭第一电磁阀门5和第二电磁阀门51,向炉体1的第一空腔11内灌满液体介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体介质为水,通过进水管4将试验用的硬水通入炉体1中,通过排气漏嘴8向炉体1的第二空腔12内加入阻垢缓蚀剂,硬水灌满炉体1的第二空腔12和螺旋管道3,启动加热棒2对水进行加热,第一空腔11中的水受热升温然后对螺旋管道3内试验用的硬水进行热传递加热,启动抽水泵6使得第二空腔12和螺旋管道3内的试验用的硬水循环,关闭加热棒2和抽水泵6打开第一电磁阀门5取样,然后根据gb/t 16632-2008测定阻垢缓蚀剂的性能,测试完毕后,打开第一电磁阀门5和第二电磁阀门51将螺旋管道3中的水全部排出炉体1。
36.第一方面,硬水和阻垢缓蚀剂在第二空腔12和螺旋管道3之间的连通空间中循环流动模拟工业锅炉的流动冷却工况,从而使得实验室测试的结果更加接近工业锅炉的流动冷却工况,从而使得测得的数据更加科学和真实、第二方面,相比通过称取挂片的增重量去测量阻垢缓蚀剂的性能,本技术的测量所需的时间更短,本技术采用根据实验室的规模设置炉体1的大小以模拟真实工业锅炉的生产状况,本技术装置的体量要小很多,从而更加轻
便高效地测试阻垢缓蚀剂的性能。
37.炉体1的外侧壁连接有两手提耳9,炉体1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滑轮9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滑轮91数量为四个,四个滑轮91沿炉体1的底部周向设置,炉体1外侧壁所连接的两手提耳9便捷试验人员搬移试验装置,炉体1底部所连接的多个滑轮91便捷试验人员搬移试验装置。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锅炉循环水阻垢缓蚀试验装置的实施原理为:试验前关闭第一电磁阀门5和第二电磁阀门51,向炉体1的第一空腔11内灌满液体介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体介质为水,通过进水管4将试验用的硬水通入炉体1中,通过排气漏嘴8向炉体1的第二空腔12内加入阻垢缓蚀剂,硬水灌满炉体1的第二空腔12和螺旋管道3,启动加热棒2对水进行加热,第一空腔11中的水受热升温然后对螺旋管道3内试验用的硬水进行热传递加热,启动抽水泵6使得第二空腔12和螺旋管道3内的试验用的硬水循环,关闭加热棒2和抽水泵6打开第一电磁阀门5取样,然后根据gb/t 16632-2008测定阻垢缓蚀剂的性能,测试完毕后,打开第一电磁阀门5和第二电磁阀门51将螺旋管道3中的水全部排出炉体1。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