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络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9185发布日期:2022-09-17 10:5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络筒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络筒机。


背景技术:

2.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络筒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线头、飞絮和浮尘,现有技术中的络筒机不能实时清理线头、飞絮和浮尘,使其漂浮在空间内,并落在机器上,且在开车和停车时,需要人工对设备表面进行高压气体吹扫,但络筒机有些部件是不能直接用高压气体吹扫。线头、飞絮和浮尘会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并影响纱线的质量和纱卷的成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络筒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络筒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机械爪,所述第一吸尘口连通有第五进尘管;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二机械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吸尘口与所述第五进尘管连通;所述机体的中部设置有进尘器,所述进尘器与所述第五进尘管连通;所述第五进尘管的出尘口连通有吸尘泵,所述吸尘泵的出尘端连通有集尘室。
6.优选的,所述机体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退绕器、断线感应器、空气接线器、气圈破裂器、导纱器、清纱器、张力器、槽辊和收线辊,所述退绕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下方,所述断线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上方,所述空气接线器设置在所述断线感应器的上方,所述气圈破裂器设置在所述空气接线器的上方,所述导纱器设置在所述气圈破裂器与所述进尘器之间,所述清纱器设置在所述进尘器的上方,所述张力器设置在所述清纱器的上方,所述槽辊设置在所述张力器的上方,所述收线辊设置在所述槽辊与所述第二机械臂之间。
7.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尘口的出尘口连通有第一伸缩软管,所述第一伸缩软管在远离所述第一吸尘口的一端连通有第三进尘管,所述第三进尘管的一端设置有卡箍,另一端连通有第三伸缩管,所述第三伸缩管远离所述卡箍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进尘管,所述第二进尘管在远离所述第三伸缩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进尘管连通,所述第二进尘管在靠近所述第五进尘管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8.优选的,所述第二吸尘口的出尘口连通有第二伸缩软管,所述第二伸缩软管在远离所述第二吸尘口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进尘管,所述第一进尘管在远离所述第二吸尘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进尘管连通,所述第一进尘管在靠近所述第五进尘管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9.优选的,所述进尘器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进尘孔,所述进尘器的一侧连通有第四
进尘管,所述第四进尘管在远离所述进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进尘管连通,所述第四进尘管在靠近所述第五进尘管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进尘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上方。
11.优选的,每个所述机械爪中间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五电动转轴,每个所述机械爪在远离所述第五电动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感应器。
12.优选的,所述机体在所述吸尘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控箱,所述主控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动转轴、所述感应器、所述吸尘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有第一电动转轴、第二电动转轴、第三电动转轴、第四电动转轴、第六电动转轴、第七电动转轴、第八电动转轴。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4.1、第一机械臂能抓起任意摆放的管纱,并把管纱送入退绕器中,并对管纱进行实时的吸尘工作,在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机械臂上的吸尘口能在源头进行吸尘的工作,减少了灰尘进入后续的工序中,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15.2、进尘器设置于清纱器下部,能有效的将清纱过程中产生的线头和飞絮吸入进尘器内,有效的保护了清纱器下方设置的部件,并使线头和飞絮不在机器上堆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品纱线品质。
16.3、第二机械臂能代替人工在停车后和开车前对机器各部件进行全面的除尘,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纱线的质量和纱卷的成品品质。
17.4、一个主控箱能同时串联多个机体,相邻机体通过第三伸缩软管和卡箍连通主控箱的第二进尘管,每个机体的第二伸缩管分别与第一进尘管相连通,每个机体的进尘器均与主控箱的第四进尘管连通,飞絮和线头等都集中到了集尘室中,提高了工作人员清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控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械臂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械臂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臂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臂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尘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机体;2、退绕器;3、断线感应器;4、第一机械臂;5、空气接线器;6、气圈破裂器;7、导纱器;8、进尘器;9、清纱器;10、张力器;11、槽辊;12、收线辊;13、第二机械臂;14、主控箱;15、第一进尘管;16、第二进尘管;17、底座;18、控制器;19、第三进尘管;20、第五进尘管;41、第一吸尘口;42、机械爪;43、第一电动转轴;44、第二电动转轴;45、第三电动转轴;
46、第四电动转轴;47、第一伸缩软管;48、第五电动转轴;49、感应器;410、第一臂杆;411、第二臂杆;412、第三臂杆;413、第四臂杆;414、第五臂杆;81、进尘孔;82、第四进尘管;131、第二吸尘口;132、第六电动转轴;133、第七电动转轴;134、第八电动转轴;135、第二伸缩软管;136、第六臂杆;137、第七臂杆;138、第八臂杆;139、第九臂杆;141、吸尘泵;142、第一电磁阀;143、第二电磁阀;144、集尘室;145、第三电磁阀;171、卡箍;172、第三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络筒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机械臂4,第一机械臂4的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吸尘口41,第一吸尘口4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机械爪42,第一吸尘口41连通有第五进尘管20;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机械臂13,第二机械臂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尘口131;第二吸尘口131与第五进尘管20连通;机体1的中部设置有进尘器8,进尘器8与第五进尘管20连通;第五进尘管20的出尘口连通有吸尘泵141,吸尘泵141的出尘端连通有集尘室144。通过第一机械臂4、第二机械臂13和进尘器8能有效的将飞絮等杂物通过吸尘泵141吸入集尘室144内,有效的提高了机体1上各部件的清洁。
30.进一步优化方案,机体1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退绕器2、断线感应器3、空气接线器5、气圈破裂器6、导纱器7、进尘器8、清纱器9、张力器10、槽辊11和收线辊12,退绕器2设置在第一机械臂4的下方,断线感应器3设置在第一机械臂4的上方,空气接线器5设置在断线感应器3的上方,气圈破裂器6设置在空气接线器5的上方,导纱器7设置在气圈破裂器6与进尘器8之间,清纱器9设置在进尘器8的上方,张力器10设置在清纱器9的上方,槽辊11设置在张力器10的上方,收线辊12设置在槽辊11与第二机械臂13之间。
31.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机械臂4通过第一电动转轴43、第二电动转轴44、第三电动转轴45、第四电动转轴46、第五电动转轴48带动第一臂杆410、第二臂杆411、第三臂杆412、第四臂杆413、第五臂杆414转动,实现了第一机械臂4全方位全空间的移动,第一机械臂4能抓起任意摆放的管纱,并把管纱送入退绕器中。
32.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机械臂13通过第六电动转轴132、第七电动转轴133、第八电动转轴134带动第六臂杆136、第七臂杆137、第八臂杆138、第九臂杆139转动,实现了第二机械臂13全方位全空间的移动,第二机械臂13能对机体1上的各个部件进行除尘工作。
33.进一步优化方案,进尘器8设置于清纱器9下方,能有效的将清纱过程中产生的线头和飞絮吸入进尘器8内,有效的保护了清纱器9下方设置的部件,并使线头和飞絮不在机器上堆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品纱线品质。
34.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吸尘口41的出尘口连通有第一伸缩软管47,第一伸缩软管47在远离第一吸尘口41的一端连通有第三进尘管19,第三进尘管19的一端设置有卡箍171,
另一端连通有第三伸缩管172,第三伸缩管172远离卡箍171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进尘管16,第二进尘管16在远离第三伸缩管172的一端与第五进尘管20连通,第二进尘管16在靠近第五进尘管20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3。第一吸尘口41对管纱进行实时的吸尘工作,在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机械臂上的吸尘口能在源头进行吸尘的工作,减少了灰尘进入后续的工序中,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35.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吸尘口131的出尘口连通有第二伸缩软管135,第二伸缩软管135在远离第二吸尘口13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进尘管15,第一进尘管15在远离第二吸尘口131的一端与第五进尘管20连通,第一进尘管15在靠近第五进尘管20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2。第二吸尘口131在停车后和开车前对机器各部件进行全面的除尘,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并在工作中实时对槽辊11和收线辊12处,继续进行吸尘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纱线的质量和纱卷的成品品质。
36.进一步优化方案,进尘器8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进尘孔81,进尘器8的一侧连通有第四进尘管82,第四进尘管82在远离进尘器8的一端与第五进尘管20连通,第四进尘管82在靠近第五进尘管20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45。进尘器8设置于清纱器9下部,能有效的将清纱过程中产生的线头和飞絮吸入进尘器8内,有效的保护了清纱器9下方设置的部件,并使线头和飞絮不在机器上堆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品纱线品质。
37.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进尘管15设置在第二机械臂13的上方。可将多个机体1进行串联,使每个机体1的第二伸缩软管135都能方便的安装于第一进尘管15上。
38.进一步优化方案,每个机械爪42中间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五电动转轴48,每个机械爪42在远离第五电动转轴48的一端设置有感应器49。感应器49能检测到管纱的位置,通过第五电动转轴48控制机械爪42的张合,能抓起任意摆放的管纱,并将管纱放置于退绕器2中。
39.进一步优化方案,机体1在吸尘泵1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控箱14,主控箱14内设置有控制器18,控制器18分别与第五电动转轴48、感应器49、吸尘泵141、第一电磁阀142、第二电磁阀143、第三电磁阀145电性连接,控制器18电性连接有第一电动转轴43、第二电动转轴44、第三电动转轴45、第四电动转轴46、第六电动转轴132、第七电动转轴133、第八电动转轴134。通过控制器18控制各电动组件,提高了工作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40.底座17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第三进尘管19,第三进尘管19一端设置有卡箍171,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伸缩管172,第三伸缩管172能与第二进尘管16连通,并且多个底座17之间能通过卡箍171和第三伸缩管172相互串联,用一台吸尘泵141能串联多个底座17,提高了人工清理集尘室144灰尘的效率。
41.工作过程:工作人员接通电源后,控制器18打开第一电磁阀142,控制吸尘泵141开始工作,同时控制第二机械臂13对机体1上的各个部件进行吸尘,吸尘结束后,第二机械臂13停留在槽辊11和收线辊12处,继续进行吸尘工作,同步的,控制器18通过感应器49检测到管纱,控制器18控制机械爪42将检测到的管纱抓起放入退绕器2中,当管纱上的线进入到导纱器7后,控制器18打开第二电磁阀143和第三电磁阀145,使第一吸尘口41和进尘器8产生吸力,将飞絮、线头等杂物吸入集尘室144中,当断线感应器3检测到线断后,控制器18关闭第二电磁阀143和第三电磁阀145,同时控制第一机械臂4抓起新的管纱放入退绕器2中,进行之前的重复工作,直至工作人员过来进行关机操作,控制器18接到关机指令后,先关闭第
二电磁阀143和第三电磁阀145,并控制第一机械臂4复位,同时控制第二机械臂13从下向上对机体1的各个部件进行除尘工作,第二机械臂13完成工作后复位,并先后关闭吸尘泵141和第一电磁阀142。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