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振荡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26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振荡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保健、医用清洗器。
战时、日常创伤、烧伤以及手术前外科医生的净手,都需要高清除效率的清洗装置。
近来,国内引进美国研制的一种脉冲创伤清洗机,由电动箱和喷射器组成。电动箱用电动的方法,使喷射器的清洗水以脉冲方式喷出。清除细菌的效率较传统的倒水清洗法和橡皮球冲洗法高。但工作时需要电源,重达6.5公斤,不便携带。且以直喷方式间断地冲洗伤口清洗效果也不够理想。我们研制的高效振荡喷射器体积小,重量不到30克,工作时不需要电源,射流振荡频率达50~150赫芝,比创伤清洗机16~21.6赫芝脉冲频率高,经过大量动物试验证明冲洗效率为95.7%,优于脉冲创伤清洗机。
经检索1976~1984年世界专利,没看到有这种喷射清洗装置的专利。现有技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一医院监制,无锡县电子仪器二厂生产的SDZ-B1型脉冲创伤清洗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高清除效率的创伤清洗器,适当改变入口压力和喷射器尺寸参数,本发明的喷射器还可以用于农业浇灌、养鱼和清洗汽车。
本发明要点是利用流体自激旋涡作用产生的高频扫描射流。达到高效清创冲洗。喷嘴直径比入口直径小,水在喷嘴处被加速。形成具有一定动量的射流、直喷涡室,涡室的内壁是园滑的。射流喷到扇形出口时,碰到涡面的部分形成回流产生旋涡,由于不可避免的射流不对称产生动量差,在动量差作用下,形成高频(50~150赫芝)振荡扫描射流。利用此具有动压力的高频“水刷”。左右交替冲洗创面,可使粘附在创面上的细菌松动而易冲洗净。因为水压是交替作用在创伤面上的,病人对创面清洗有柔和感而增强了对清洗的耐受性。
本发明喷射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批量生产。
本发明喷射器用途广泛。在医学方面,本喷射器若同小型水泵联用,则可用于战时清洗伤员的伤口。本喷射器若同一定温控水压系统联用,则可制成烧伤清洗机,用作烧伤创面的清洗工作也可用于外科医生手术前高效净手。在农业方面,改变入口压力和喷射器尺寸参数,可用于农业喷灌。由于交替旋涡的自吸作用可自动产生饱含空气的水、气混合射流,可望用于养鱼。
本发明喷射器冲洗效率比创伤清洗机高,现将用四种方法冲洗细菌的效果列表比较如下冲洗法 清除细菌数个/cm2残留细菌数个/cm2本发明喷射器冲洗法 8,866,806 194脉冲创伤清洗机冲洗 6,321,239 796橡皮球冲洗法 2,138,567 18,684倒水法 799,995 52,755各种清洗法清除细菌百分率比较1.本发明法清除细菌 95.7%2.脉冲式清除 89.7%3.橡皮球冲洗法 43.4%4.倒水法清除 26.1%
发明最佳实施例1.本发明喷射器装在自来水管上,即可用于抢救伤员的清洗处理。入口水压为2kg/cm2,喷射器关键尺寸是b=h=1.5mm,B=4mm,D=34.8mm,(参看附图1)荡器频率为120赫芝。对创伤软组织表面冲击力为0.5~0.7g/cm2。
2.在清洗大面积烧伤创面时,入口水压为0.5~1kg/cm2适当改变喷射器扇形出口尺寸。使射流振荡频率为每秒70~90次,并配以特定的烧伤冲洗移动车(参看附图三),即可方便地清洗烧伤者身体各部位。
3.由于如附图2所示的两旋涡A、B点具有比大气压力低的低压中心,故可以自动吸气,并自行水汽混合,使喷出的射流饱含气体。因此可以达到养鱼中增气、增氧效果,可望增加养鱼产量或运输中延长活鱼存活率。
附图1是高效振荡喷射器结构图。
附图2是高效振荡喷射器原理示意图。图中1为入口、2为喷嘴、3为涡室、4为扇形出口、A、B为旋涡点。
附图3为烧伤冲洗车实施系统图。图中1.高效喷射器;2.晶体管泵;3.自动温度控制器;4.蓄液槽;5.废液槽。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洗喷射器,它由入口(1)、主体和出口组成。本发明的特征是主体由喷嘴(2)、涡室(3)和扇形出口(4)构成。水在喷嘴处被加速。射到扇形出口时,一部分形成回流,由于左右两回流的旋涡动量不等,在动量差交替作用下,形成高频振荡扫描射流。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振荡喷射器,其特征是喷射器的关键尺寸是喷嘴b为1.5~10mm、涡室直经D为30~100mm、扇形喷出口宽度B为3~10mm和厚度h为1.3~10mm。
3.如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振荡喷射量,其特征在于所说喷射器的最佳尺寸是喷嘴b为1.5mm、涡室直径D为34.8mm、扇形喷出口宽度B为4mm、厚度h为1.5mm。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振荡喷射器,其特征是涡室内壁光洁度要求0.6,喷嘴和扇形喷出口的对中心误差应小于0.02毫米。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振荡喷射器,其特征是可用有机玻璃粘合或塑料一次压模成型。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振荡喷射器,其特征是在涡室旋涡处,可加两个通大气的小孔,以形成低压吸气中心。
专利摘要
高效振荡喷射器是保健医用清洗装置。它利用流体自滚振荡作用产生的高频扫射流,可达到高效清洗创伤面的优良效果。
文档编号B08B3/10GK85102199SQ85102199
公开日1988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吴云鹏, 杨瑞芳, 王公瑞 申请人:重庆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