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海参生长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821607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除海参生长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清除海参生长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瘘,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随着海参价值知识的普及,海参逐渐进入百姓餐桌。生活环境决定海参品质,荣成地处东经122.25度,北维37.10度,水质,温度都适合海参环境。
[0003]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可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0004]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等吸附过程。
[0005]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所谓的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它是一种可逆过程。当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或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气体或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时,气体或液体的分子就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分子运动观点来看,这些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也会从固体表面脱离而进入气体(或液体)中去,其本身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或液体)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就不易滞留在因体表面上,而越来越多地逸入气体(或液体)中去,即所谓“脱附”。这种吸附一脱附的可逆现象在物理吸附中均存在。工业上就利用这种现象,借改变操作条件,使吸附的物质脱附,达到使吸附剂再生,回收被吸附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物理吸附的特征是吸附物质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吸附过程进行得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的平衡瞬时即可达到。静电吸附则是物体带有不同的电性,异性相吸原理。离子交换吸附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吸附剂。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清除海参生长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000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清除海参生长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0009]步骤1,将红螺菌与无硫红螺菌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述培养基的组成为:经过灭菌的海水1L,氯化铵0.2-0.1g,磷酸二氢钠0.4-1.1g,酵母提取液0.5-5.0g,醋酸钠2.0-4.0g,硫酸铵 0.2-0.7g,钼酸钠 0.05-0.2g 以及硼酸 0.05-0.lg, PH 为 6.5-7.8,培养3-10 天;
[0010]步骤2,将所述步骤I中培养得到的混合菌株通过梯度培育方法进行培育,连续传代3-6代后,获得可在海水条件下稳定生长的耐盐混合红螺菌株;
[0011]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获得的耐盐混合红螺菌株,在25-35°C,光照强度为1000-70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所选用的培养基的组成为:海参养殖水域底泥0.5L,氯化铵0.2-0.7g,硫酸镁1.5-3.5g,谷氨酸0.05-0.4g,硫酸亚铁0.02-lg以及海参养殖海水0.5L,PH 为 7.0-8.0,培养 9-15 天;
[0012]步骤4,将所述步骤3中所得混合菌株进行扩大培养,所述扩大培养的条件为:22-30°C,日光照射条件下,以海参养殖海水以及海参养殖水域底泥为培养基,培养3-5天,得到红色耐盐混合红螺菌液;
[0013]步骤5,将所述步骤4中所得的红色耐盐混合红螺菌液用海参养殖海水按照体积比为1:3-1:9稀释后,泼洒至养殖海参的水域即可。
[0014]在所述步骤I中,所述培养基的组成为:经过灭菌的海水1L,氯化铵0.5g,磷酸二氢钠0.9g,酵母提取液2.8g,醋酸钠3.6g,硫酸铵0.4g,钼酸钠0.09g以及硼酸0.07g,PH为7.2,所述培养时间为7天。
[0015]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连续传代为5代。
[0016]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8°C,光照强度为25000LX,所述培养基组成为:海参养殖水域底泥0.5L,氯化铵0.5g,硫酸镁2.2g,谷氨酸0.27g,硫酸亚铁0.56g以及海参养殖海水0.5L,PH为7.2,所述培养时间10天。
[0017]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扩大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C,所述培养时间为4天。
[0018]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红色耐盐混合红螺菌液与所述海参养殖海水稀释体积比为1:6。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海参生长水域中加入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耐盐混合红螺菌,向海参养殖水域中投入该耐盐混合红螺菌后海参养殖水域中溶解氧的浓度提升20-40%,经过测量得知水底固形物中BOD的量,含量迅速降低了 20-40% ;同时该耐盐混合红螺菌对水生动物无毒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有效的改善了海参养殖水域的水域条件,应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清除海参生长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0023]步骤1,将红螺菌与无硫红螺菌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基的组成为:经过灭菌的海水1L,氯化钱0.7g,磷酸二氢钠1.7g,酵母提取液5.0g,醋酸钠4.0g,硫酸钱
0.7g,钼酸钠0.2g以及硼酸0.lg, PH为7.8,培养10天;
[0024]步骤2,将步骤I中培养得到的混合菌株通过梯度培育方法进行培育,连续传代6代后,获得可在海水条件下稳定生长的耐盐混合红螺菌株;
[0025]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耐盐混合红螺菌株,在35°C,光照强度为1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所选用的培养基的组成为:海参养殖水域底泥0.5L,氯化铵0.7g,硫酸镁
3.5g,谷氨酸0.4g,硫酸亚铁Ig以及海参养殖海水0.5L,PH为8.0,培养15天;
[0026]步骤4,将步骤3中所得混合菌株进行扩大培养,所述扩大培养的条件为:30°C,日光照射条件下,以海参养殖海水以及海参养殖水域底泥为培养基,培养5天,得到红色耐盐混合红螺菌液;
[0027]步骤5,将步骤4中所得的红色耐盐混合红螺菌液用海参养殖海水按照体积比为1:9稀释后,泼洒至养殖海参的水域即可。
[0028]实施例2
[0029]一种清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