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线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9623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耳机线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外接配件的清洗装置,尤其是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产品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沾上灰尘、汁液、油品等,破坏产品的美观,采用传统的一些清洁方式可以对具有大面积平面的产品进行清洁,例如电脑屏幕、主机箱、大屏幕电视、智能手机屏等;但对于耳机这类电子产品外接配件,采用普通清洁方式既费事效果又不佳。
[0003]并且,为了突出时尚特质,许多耳机线都采用白色的外观设计,用久了难免会变黑变黄,白色耳机线的清洁一直是困扰使用者的一大问题。耳机线在佩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皮肤,汗水随着皮肤沾在耳机线上,导致线材氧化变黄;另外,潮湿的空气同样是耳机线的敌人,空气中的水分会让单元发霉、线材氧化。
[0004]对于变脏的耳机线,比较简易的清洁方法是用橡皮擦磨蹭,不过这个办法限于只脏了耳机上小面积的范围,不适合对耳机线上大面积的污垢进行处理。另一种清洁方式是:在热水中混入洗涤剂,将毛巾放入其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浸泡过含洗涤剂的热水的毛巾擦拭耳机线表面,这种清洁方法能够对耳机进行较好清洁,但是需要一点一点小心擦拭,避免毛巾上的水分进入耳机线接口,此方法操作起来不够便捷。还有一种方法是:首先,把耳机缠成一小捆,放到塑料袋里;其次,用泡沫清洁剂将其覆盖,用手轻揉。然后,再放置两个小时;最后,取出耳机用纸巾擦掉表面残留,这种方法处理时间长,不便捷。
[0005]上述方法也有较好的清洁效果,但是,在在清洁耳机线后,容易出现耳机线变硬、接触不良或者彻底坏掉的情况,这多是由于清洁剂腐蚀或清洁时用力过猛造成的。综上,现有清洁耳机线的方法操作性差、处理时间长、清洁效果欠佳。需要设计一种便于耳机清洁的
目.ο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本发明的耳机线清洗装置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依靠纳米海绵强大的吸附能力,无需使用清洁剂即可轻松去除耳机线上的污垢,既节约操作步骤,又不会给使用过后的耳机线留下任何异味。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包括形变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形变壳体内的清洗材料;所述形变壳体具有容纳耳机线的侧开口,所述清洗材料包括清洁层和擦拭层,所述清洁层贴附在形变壳体内壁,所述擦拭层紧靠所述清洁层。
[0008]具体地,所述形变壳体的侧开口为贯通形变壳体上下端部的开口。
[0009]优选地,所述形变壳体的上下端部各开设有一个限位孔,所述上下端部的限位孔分别与侧开口相接。
[0010]优选地,所述清洁层为纳米海绵。
[0011 ] 优选地,所述擦拭层的材质为棉、麻或聚酯纤维。
[0012]优选地,所述形变壳体由柔软的硅树脂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擦拭层与清洁层之间可分离。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形变壳体的截面呈“U”形或“C”形。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发明的清洁层采用物理去污能力超强的纳米海绵,依靠海绵内的纳米级毛细管开孔结构,在抹拭过程能够自动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便于快速去除耳机线上的污垢。之后,配合擦拭层进一步去除耳机线上的残质,清洁效果显著。且避免了使用清洁剂造成耳机线被腐蚀。
[0017]2.纳米海绵设置在形变壳体内,形变壳体采用柔软的硅树脂制成,不仅重量轻而且可以随意挤压,使用本发明清洁耳机线时,人手仅接触形变壳体外壁,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形变壳体施力使纳米海绵包裹耳机线,另一方面,人手不直接接触纳米海绵,可以避免纳米海绵擦伤皮肤。
[0018]3.本发明的擦拭层与清洁层之间可分离,清洁层可根据需要更换。由于形变壳体可变形,若擦拭层上有污垢,则可将形变壳体翻转过来清洁,可见,耳机线清洗装置的自清洗也非常便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0]图1是本发明耳机线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耳机线清洗装置的截面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形状的耳机线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_形变壳体,2-耳机线,3-清洁层,4-擦拭层,5-侧开口,6-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见图2,本发明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包括形变壳体1、清洁层3和擦拭层4,其中,清洁层3固定在形变壳体I内壁,擦拭层4紧靠所述清洁层3,并且,擦拭层4可与清洁层3分离,其中,所述清洁层3为纳米海绵,所述擦拭层4的材质为棉,所述形变壳体I由柔软的硅树脂制成。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形变壳体I的形状大致为半圆柱形,其截面形状呈“U”形,形变壳体I的侧面具有侧开口 5,形变壳体I的上端和下端各有一个限位孔6,所述上下端部的限位孔6分别与侧开口相接。
[0027]使用上述耳机线清洗装置清洁耳机线的步骤为:首先,将擦拭层4从清洁层3上分离下来,润湿清洁层3,并适当挤压形变壳体I,排除清洁层3内含的多余水分;然后,将耳机线2从侧开口 5塞进,捏住形变壳体I使清洁层3包裹住耳机线,之后顺着耳机线移动,使清洁层3对耳机线2充分擦拭;待耳机线基本清洁后,将擦拭层4贴附在清洁层3表面,依照上述方法对耳机线2进行二次清洁。
[0028]实施例二
[0029]参见图3,本发明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包括形变壳体1、清洁层3和擦拭层4,其中,清洁层3固定在形变壳体I内壁,擦拭层4紧靠所述清洁层3,并且,擦拭层4可与清洁层3分离,其中,所述清洁层3为纳米海绵,所述擦拭层4的材质为棉,所述形变壳体I由柔软的硅树脂制成。本实施例中,形变壳体I的形状大致为半圆形,其截面形状呈“C”形,形变壳体I的侧面具有侧开口 5,形变壳体I的上端和下端各有一个限位孔6,所述上下端部的限位孔6分别与侧开口相接。
[0030]使用上述耳机线清洗装置清洁耳机线的步骤为:首先,将擦拭层4从清洁层3上分离下来,润湿清洁层3,并适当挤压形变壳体I,排除清洁层3内含的多余水分;然后,将耳机线2从侧开口 5塞进,捏住形变壳体I使清洁层3包裹住耳机线,之后顺着耳机线移动,使清洁层3对耳机线2充分擦拭;待耳机线基本清洁后,将擦拭层4贴附在清洁层3表面,依照上述方法对耳机线2进行二次清洁。
[0031]采用本发明耳机线清洗装置清洗耳机,具有清洗快速、简便,无清洗剂残留问题,
非常环保。
[003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壳体(I)和设置在所述形变壳体内的清洗材料(2);所述形变壳体具有容纳耳机线(7)的侧开口(5),所述清洗材料包括清洁层(3)和擦拭层(4 ),所述清洁层(3 )贴附在形变壳体(I)内壁,所述擦拭层(4 )紧靠所述清洁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壳体的侧开口(5)为贯通形变壳体(I)上下端部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壳体(I)的上下端部各开设有一个限位孔(6),所述上下端部的限位孔(6)分别与侧开口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层(3)为纳米海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层(4)的材质为棉、麻或聚酯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壳体(O由柔软的硅树脂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层(4)与清洁层(3)之间可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壳体(I)的截面呈“U”形或“C”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外接配件的清洗装置,具体是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包括形变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形变壳体内的清洗材料;所述形变壳体具有容纳耳机线的侧开口,所述清洗材料包括清洁层和擦拭层,所述清洁层贴附在形变壳体内壁,所述擦拭层紧靠所述清洁层;所述清洁层为纳米海绵,所述形变壳体由柔软的硅树脂制成。本发明的耳机线清洗装置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依靠纳米海绵强大的吸附能力,无需使用清洁剂即可轻松去除耳机线上的污垢,既节约操作步骤,又不会给使用过后的耳机线留下任何异味。
【IPC分类】B08B1/00
【公开号】CN105013726
【申请号】CN201510369844
【发明人】赖玉春
【申请人】赖玉春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