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0641349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场地维护;(b)设置布水点;(c)水源过滤;(d)动植物配置;(e)生物净化;(f)堤岸防护。本发明在靠岸区域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利用生物的净化效果,配合不同层次的动物,形成生态食物链,提高水净化能力,投洒的微生物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分解后生成的有机物质还能够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形成生态循环,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专利说明】
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背景技术】
[0002]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效的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景观水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景观水的水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水质变化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0003]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随着水环境的恶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自然黑臭河道难以治理,而新的河道又不断被污染。人工湖水的水质将面临巨大的考验。由于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工湖水质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2、初期雨水;3、养殖污染;4、水生植物;5、底泥;6、水体中溶解氧。
[0004]但景观公园水质问题仍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现有的处理方式大部分还仅限于假山、喷泉,而这些处理方式又极易造成藻类的旺盛繁殖,而出现发臭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在靠岸区域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利用生物的净化效果,配合不同层次的动物,形成生态食物链,提高水净化能力,投洒的微生物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分解后生成的有机物质还能够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形成生态循环,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a)场地维护:清除水体堤岸边缘的杂草,修复有塌陷的堤岸,并用土壤夯实3?5 遍,接着在堤岸处开挖隔离沟,对水底的边角进行开挖,挖成类圆形,用大理石、瓷砖装饰, 然后在水底每隔20m?30m建一个集水井,由专业人员操作潜水栗清理水底垃圾,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枯枝烂叶打捞干净,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再用砂滤器进行砂滤处理,使用物理方法将水体中的杂质及悬浮物清除,达到初步净化水体的效果;
[0009](b)设置布水点:根据设计施工图,通过设置止水板将水体均分成单元区域,分段进行施工,每个区域都设置布水点,同时在每个区域布置5块导流板和1个潜水推流器,促使水体通过液位差产生动力进行循环流动,保证各单元区域范围内的水质均和稳定,实现水体流速均匀,避免出现死水区或缓流区;
[0010](c)水源过滤:在水源的入口处搭设土壤滤床,将市政及周围小区的雨水统一收集,引入到景观公园水体中,在水源的出口处设置泄水阀和集水箱,当水面高度高于设计规定标高后,公园管理人员打开泄水阀,将多余的水排入到集水箱中,作为其他用途用水的 “蓄水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保证景观公园的水体来源稳定,多余的水通过集水箱收集, 可用于浇洒道路、浇灌绿地,扩大了景观公园水体的用途;
[0011](d)动植物配置:根据设计施工图,在水深10cm以下的靠岸区域种植浮叶性植物, 在水深10cm?70cm的靠岸区域种植芦苇,在70cm以上的靠岸区域种植香根草,在水面上种植睡莲,用生态浮板作为载体,生态浮板之间相互拼接组合成浮岛单元,分散漂浮在水面上,并在设计施工图上做相应红色标记,7d后向水体中投放蚌类和螺蛳,14d后向水体中投放草鱼,21d后向水体中投放杂食性鱼类,之后每隔7d由公园管理人员打捞水面漂浮物,在靠岸区域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起到固岸护坡、防止堤岸坍塌的作用,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配合不同层次的动物,形成生态食物链,提高水中生物的水净化效果;
[0012](e)生物净化:根据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向生态浮板上投洒硝酸细菌、硅藻和以轮虫、草履虫为主的原生动物,生态浮板的下方悬挂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密度是250簇/ m3,每隔45d由公园管理人员检查并更换生物填料,微生物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 转化及降解,分解后生成的有机物质还能够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形成生态循环,生物填料能增加微生物的固着表面积,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0013](f)堤岸防护:将钢筋混凝土柱和耐水圆木交错搭设,制成梯形箱状框架,然后向框架内插入直径为500mm的混凝土管,形成鱼巢,再在框架内埋入柳枝和水杨枝,将框架沿着堤岸铺设,增强堤岸的强度和防洪能力,以及防波浪冲刷能力,形成自然式鱼池,可以成为鱼类产卵、避难最好的场所,提高产卵存活率,生态效益高。
[0014]进一步,步骤(d)中根据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划分与浮岛单元相对应的曝气过滤池,曝气过滤池呈圆锥形,底部中央开排污口,上部铺设20cm?30cm厚的膨胀珍珠岩滤料, 珍珠岩作为滤料,能完全发挥水质处理的过滤作用,其过滤效果好,具有价格低、施工方便、 便于清洗等优点,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曝气过滤池处会沉淀下来,经排污口排出,曝气作用能提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使其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保持水体具有活性而有利于生物的生长。
[0015]进一步,步骤(d)中在水体底部设一个循环水栗,一天中每隔6小时运行一次,运行时间持续15分钟,由此可衍成出一些诸如喷泉、假山、瀑布等水景,使水体循环流动,防止形成死水区,遏制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可能,从而保证水体清澈,水景观赏不受影响。
[0016]进一步,步骤(e)中的生态浮板表面附着有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紫外线逐渐形成生物反应膜,生物膜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在其上形成的膜状生物污泥。 水体与生物膜接触,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水体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0017]进一步,步骤(d)中的生态浮板包括浮板本体和种植槽,种植槽贯穿浮板本体,浮板本体的相邻两侧均设有三角卡位件,浮板本体的另外两侧均设有三角连接槽,三角连接槽与三角卡位件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生态浮板通过三角卡位件与三角连接槽的匹配,进行卡位组合连接,结构简单,施工安装方便。
[0018]进一步,浮板本体上均匀分布有蓄水槽,蓄水槽与种植槽之间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连通蓄水槽与种植槽,蓄水槽具有汇集水分的作用,通过排水通道将蓄水槽内的水排入到种植槽中,供植物生长,未被利用的直接混入水体中,防止水分堆积在浮板本体上。
[0019]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发明中保持水体进行循环流动,不存在死水区,保证水体的活性,在靠岸区域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利用生物的净化效果,配合不同层次的动物,形成生态食物链,提高水净化能力,投洒的微生物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分解后生成的有机物质还能够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形成生态循环,生物填料能增加微生物的固着表面积,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0021 ]作为水生植物载体的生态浮板结构简单,相邻的两个生态浮板通过三角卡位件与三角连接槽的匹配,进行卡位组合连接,施工安装方便。生态浮板之间相互拼接组合成浮岛单元,漂浮在水面上,水生植物的根系不仅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还能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从而到达净化水质的目的。【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中生态浮板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4]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发明中生态浮板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6]图4为本发明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〇〇27]图中:1-浮板本体;2-种植槽;3-三角卡位件;4-三角连接槽;5-蓄水槽;6-排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〇〇28]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〇〇29](a)场地维护:清除水体堤岸边缘的杂草,修复有塌陷的堤岸,并用土壤夯实3?5遍,接着在堤岸处开挖隔离沟,防止杂草、初期暴雨流进水体中。对水底的边角进行开挖,挖成类圆形,用大理石、瓷砖装饰,没有棱角,不容易形成死角死水的情况,利于管理。然后在水底每隔20m?30m建一个集水井,由专业人员操作潜水栗清理水底垃圾,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枯枝烂叶打捞干净,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再用砂滤器进行砂滤处理,混凝剂能提高砂滤效果,使水体中的杂质胶体悬浮物大部分絮凝,便于过滤,使用物理方法将水体中的杂质及悬浮物清除,达到初步净化水体的效果。
[0030](b)设置布水点:根据设计施工图,通过设置止水板将水体均分成单元区域,分段进行施工,每个区域都设置布水点,同时在每个区域布置5块导流板和1个潜水推流器,促使水体通过液位差产生动力进行循环流动,保证各单元区域范围内的水质均和稳定,合理布置进水和布水点,控制布水流速,并合理安排导流板数量和位置,实现水体流速均匀,避免出现死水区或缓流区,遏制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可能,从而保证水体不会变得浑浊, 不影响人们观赏公园水景。
[0031](c)水源过滤:在水源的入口处搭设土壤滤床,将市政及周围小区的雨水统一收集,引入到景观公园水体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作为景观公园水体的稳定来源。在水源的出口处设置泄水阀和集水箱,当水面高度高于设计规定标高后,公园管理人员打开泄水阀, 将多余的水排入到集水箱中,保证景观公园水体的水面高度。多余的水作为其他用途用水的“蓄水库”,可用于浇洒道路、浇灌绿地,扩大了景观公园水体的用途。[〇〇32](d)动植物配置:根据设计施工图,在水深10cm以下的靠岸区域种植浮叶性植物,能够有效防止水体底部泥土上浮,降低水体的透明度,进而保证水体的清澈。在水深l〇cm? 70cm的靠岸区域种植芦苇,在70cm以上的靠岸区域种植香根草,这些植物可以生长在水中、 陆地或是浅水中,且根系十分发达,能够起到固岸护坡、防止坡岸坍塌等作用,在靠岸区域种植这些种类的植物还能够形成环湖过滤带,对地表流至湖中的水进行净化、过滤,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通过植物的自身吸收利用,让这些物质从水体中移除,对水体的自净、营养盐的平衡都有所帮助,能够有效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情况。在靠岸区域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〇〇33]用生态浮板作为载体,将睡莲连根移植到生态浮板上,生态浮板之间相互拼接组合成浮岛单元,分散漂浮在水面上,并在设计施工图上做相应红色标记,不但可以绿化环境、还能美化水体,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漂浮性植物吸收、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 并且减少水体中的光通量,以此来抑制浮游性藻类植物的生长,增加水体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0034]生态浮板包括浮板本体1和种植槽2,种植槽2贯穿浮板本体1,睡莲位于种植槽2 中,浮板本体1的相邻两侧均设有三角卡位件3,浮板本体1的另外两侧均设有三角连接槽4, 三角连接槽4与三角卡位件3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生态浮板通过三角卡位件3与三角连接槽4 的匹配,进行卡位组合连接,结构简单,施工安装方便。浮板本体1上均匀分布有蓄水槽5,蓄水槽5与种植槽2之间设有排水通道6,排水通道6连通蓄水槽5与种植槽2,蓄水槽5具有汇集水分的作用,通过排水通道6将蓄水槽5内的水排入到种植槽2中,供植物生长,未被利用的直接混入水体中,防止水分堆积在浮板本体1上。
[0035]7d后向水体中投放蚌类和螺蛳,蚌类能够不断地进行滤水,对水体中存在的藻类和有机碎肩进行转化和滤食。螺蛳主要以固着藻类为食,并且能够分泌出一种促絮凝物质, 可以絮凝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将其作为食物,使水体更加清澈。14d后向水体中投放草鱼, 21d后向水体中投放杂食性鱼类,之后每隔7d由公园管理人员打捞水面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配合不同层次的动物,形成生态食物链,提高水中生物的水净化效果。
[0036]根据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划分与浮岛单元相对应的曝气过滤池,曝气过滤池呈圆锥形,底部中央开排污口,上部铺设20cm?30cm厚的膨胀珍珠岩滤料,珍珠岩作为滤料,能完全发挥水质处理的过滤作用,其过滤效果好,具有价格低、施工方便、便于清洗等优点,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生物排泄物及胶体悬浮物)在曝气过滤池处会沉淀下来,经排污口排出,曝气作用能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使其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 保持水体具有活性而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在水体底部设一个循环水栗,一天中每隔6小时运行一次,运行时间持续15分钟,由此可衍成出一些诸如喷泉、假山、瀑布等水景,使水体循环流动,防止形成死水区,遏制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可能,从而保证水体清澈,水景观赏不受影响。
[0037](e)生物净化:根据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向生态浮板上投洒硝酸细菌、硅藻和以轮虫、草履虫为主的原生动物,生态浮板的下方悬挂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密度是250簇/ m3,每隔45d由公园管理人员检查并更换生物填料,投洒的微生物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分解后生成的有机物质还能够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形成生态循环,生物填料能增加微生物的固着表面积,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生态浮板表面附着有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紫外线引超自身振动发出次超声波,超次声波使各种细菌逐渐吸附到碳纤维表面.而碳纤维超大的比表面为各种细菌大量繁殖提供载体, 逐渐形成生物反应膜,生物膜是使投洒在生态浮板上的硝酸细菌和原生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在其上形成的膜状生物污泥。水体与生物膜接触,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水体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0038](f)堤岸防护:将钢筋混凝土柱和耐水圆木交错搭设,制成梯形箱状框架,然后向框架内插入直径为500mm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框架内埋入柳枝和水杨枝,将框架沿着堤岸铺设,增强堤岸的强度和防洪能力,以及防波浪冲刷能力,形成自然式鱼池, 可以成为鱼类产卵、避难最好的场所,提高产卵存活率,生态效益高。
[0039]本发明中保持水体进行循环流动,不存在死水区,保证水体的活性,在靠岸区域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进行吸收、转化,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利用生物的净化效果,配合不同层次的动物,形成生态食物链,提高水净化能力,投洒的微生物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分解后生成的有机物质还能够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形成生态循环,生物填料能增加微生物的固着表面积,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0040]作为水生植物载体的生态浮板结构简单,相邻的两个生态浮板通过三角卡位件3 与三角连接槽4的匹配,进行卡位组合连接,施工安装方便。生态浮板之间相互拼接组合成浮岛单元,漂浮在水面上,水生植物的根系不仅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还能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从而到达净化水质的目的。
[0041]一、设计原则
[0042]1、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于不同情况的景观公园工程,所采用的水处理工艺也有差异。设计要按照景观公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进行细化设计。[〇〇43]2、经济实用原则。水处理系统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景观效果;二是节约水资源,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所以景观水处理工艺必须经济实用,符合绿色节能的要求,把运行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影响水体景观效果的保持。[〇〇44]3、长效性的原则。水处理系统必须能长期有效的保证景观水体的水质。
[0045] 二、日常管理[〇〇46]公园景观水体水质的保持不能仅仅靠设计合理的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维护、日常运行的管理都需要物业公司管理的配合。另外,如遇到突发的水体污染事故,水处理系统对水体的恢复作用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依靠强制干预措施应对突发的水污染事件。[〇〇47]①控制外源污染,减轻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压力。
[0048]②加大宣传,提高公众的自觉保护意识。
[0049]③维持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系统的除污能力。
[0050]管理单位在接管水景的同时,要安排专人参加日常维护的专业培训;定期检测水质情况,做好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并建立运行和检修记录,可保证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积累水景管理相关的工作经验;及时打捞水体中的树叶、枯草等杂物,防止腐烂污染水体。 [0051 ]三、过滤系统
[0052] 一般的过滤系统分为:物理过滤、化学过滤、生物过滤和植物过滤。物理过滤是利用各种过滤材料将水中颗粒较大的物体除去,如尘埃、树叶、悬浮物等,过滤的材料有过滤网、过滤棉、砂、碎石等。化学过滤是利用材料将水中有害于鱼类的溶解性较强的化学物质, 各种离子化合物或臭气等进行清除,化学过滤的材料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软水树脂、 吸氨石等。这类滤材具有比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去除水中有害的化学物质,调节水体的PH 值、水质硬度等,但是用这些材料时需要安装特别的过滤装置。生物过滤系统是利用好氧细菌帮助有机物的氧化,使有毒的亚硝酸氧化成无毒的硝酸盐,再由厌氧性脱氮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释放回大气中。常用的生物过滤材料有生化毡、毛刷、麦饭石、牡蛎壳等。 [〇〇53]四、水栗的选择[〇〇54]水栗的选择根据场地的大小和水量来确定。在选择循环水栗的时候应咨询专业人士,尽量详细从商家了解,取得良好的配置方案。水栗设备应放置适当的位置,水栗主要用于设备进水提升,设备的出水口标高需高于场地回水口,利用重力流因素,处理后的水经设备出水口回到水体中。
[005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场地维护:清除水体堤岸边缘的杂草,修复有塌陷的堤岸,并用土壤夯实3?5遍,接 着在堤岸处开挖隔离沟,对水底的边角进行开挖,挖成类圆形,用大理石、瓷砖装饰,然后在 水底每隔20m?30m建一个集水井,由专业人员操作潜水栗清理水底垃圾,将漂浮在水面上 的枯枝烂叶打捞干净,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再用砂滤器进行砂滤处理;(b)设置布水点:根据设计施工图,通过设置止水板将水体均分成单元区域,分段进行 施工,每个区域都设置布水点,同时在每个区域布置5块导流板和1个潜水推流器;(c)水源过滤:在水源的入口处搭设土壤滤床,将市政及周围小区的雨水统一收集,弓丨 入到景观公园水体中,在水源的出口处设置泄水阀和集水箱,当水面高度高于设计规定标 高后,公园管理人员打开泄水阀,将多余的水排入到集水箱中,作为其他用途用水的“蓄水 库”;(d)动植物配置:根据设计施工图,在水深10cm以下的靠岸区域种植浮叶性植物,在水 深10cm?70cm的靠岸区域种植芦苇,在70cm以上的靠岸区域种植香根草,在水面上种植睡 莲,用生态浮板作为载体,生态浮板之间相互拼接组合成浮岛单元,分散漂浮在水面上,并 在设计施工图上做相应红色标记,7d后向水体中投放蚌类和螺蛳,14d后向水体中投放草 鱼,21d后向水体中投放杂食性鱼类,之后每隔7d由公园管理人员打捞水面漂浮物;(e)生物净化:根据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向生态浮板上投洒硝酸细菌、硅藻和以轮虫、 草履虫为主的原生动物,生态浮板的下方悬挂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密度是250簇/m3,每 隔45d由公园管理人员检查并更换生物填料;(f)堤岸防护:将钢筋混凝土柱和耐水圆木交错搭设,制成梯形箱状框架,然后向框架 内插入直径为500mm的混凝土管,形成鱼巢,再在框架内埋入柳枝和水杨枝,将框架沿着堤 岸铺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d)中根据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划分与浮岛单元相对应的曝气过滤池,曝气过滤池呈圆锥 形,底部中央开排污口,上部铺设20cm?30cm厚的膨胀珍珠岩滤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在水体底部设一个循环水栗,一天中每隔6小时运行一次,运行时间持续1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的所述生态浮板表面附着有活性炭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d)中的所述生态浮板包括浮板本体和种植槽,所述种植槽贯穿所述浮板本体,所述浮板本 体的相邻两侧均设有三角卡位件,所述浮板本体的另外两侧均设有三角连接槽,所述三角 连接槽与所述三角卡位件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 板本体上均匀分布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与所述种植槽之间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 连通所述蓄水槽与所述种植槽。
【文档编号】C02F1/52GK106006981SQ20161050662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发明人】杨洁, 陈皓, 刘学应
【申请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