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0641601阅读:1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后送入下一步骤;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排入河道内。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工艺互补整合,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出水标准高,对河道的适应性强,水质处理净化效率高,能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要求。
【专利说明】
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境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状况十分严峻,全国约90 %的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城市黑臭河涌水体污染问题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2015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设定的一系列量化目标中,“城市河湖黑臭水体治理”被认为是最为艰难的一一5年使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15年内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众多问题,生态系统退化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一系列规模宏伟、投资巨大的生态建设项目已在或将在全国各地实施,但实际有效的改造项目还未形成模式并成功推广,使全国环境改善始终举步维艰。
[0003]由于河道污染浓度和河水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单用生态手段调控净化要保证水质达标很困难,而且易受季节天气等影响。国内虽有少量水处理设备的研究,但处理方向单一,缺乏系统整合,对整合的设备效果及环境影响的考虑也欠周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针对河道水体进行综合化的净化处理且效果更好的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后送入下一步骤;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排入河道内。
[0006]河水先经过物理处理,去除悬浮物以及随附的COD等污染物,可以迅速减少黑臭水体污染物浓度并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经过物理处理的河水在顺次进行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和生化反应处理后,可以对低浓度的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使净化后的河水符合排放的要求,将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使河水净化过程同时具备稳定性和深度净化能力,真正实现单一方法使用时不能兼顾的高稳定性和高净化效果。
[0007]在步骤D中,将生化处理后的净水先送入水质稳定区内,汇集后再排入河道内。通过水质稳定区将处理后的净水汇集,使最终排水指标均一。
[0008]河水在步骤A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B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C中停留时间为I小时。可以保证每个步骤处理效果最大化。
[0009]还包括自动化控制进水、停留以及排水的步骤。方便进行程序自动控制。
[0010]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工艺互补整合,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出水标准高,对河道的适应性强,水质处理净化效率高,能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
[0012]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停留时间为0.5小时后送入下一步骤;
[0014]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1.0小时候送入下一步骤;
[0015]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1.5小时后送入下一步骤;
[0016]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先送入水质稳定区内,汇集后再排入河道内。
[0017]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可以处理100m3/h的河水量,能去除受污染河水中60%=90%的常见污染物,对部分污染物(CODcr、SS、氨氮等)的优化处理效率能达到90%以上,与现有单独设备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处理能力集成度,使处理后的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水平,能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要求,为后续生态治理修复打下基础。在本处理过程中,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如需提高或降低出水水质,可通过延长或缩短停留时间来达到目的。
[0018]另由于此水处理方法所涉及的各个模块可单独开关,如通过水质监测认为无需某处理步骤,可关闭该处理模块并使系统内水流超越到下一处理模块即可。具体情况来说:1)物理过滤模块主要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悬浮物颗粒等,如待处理水体本身透明度已较高(>80cm),水色无异常,则可选择跳过此处理步骤,仅利用后续处理模块进行处理;2)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作为核心处理模块可对大部分水体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一般情况下都应开启,如待处理水体确实比较干净,污染物浓度很低并接近目标值,可考虑选择跳过此处理步骤,选择使用前部物理过滤+后部生化处理或只使用生化处理;3)生化处理模块主要用于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深度净化,如水经过前面的物理过滤或高能分子降解后已达到目标水质,则可以选择跳过此处理步骤,直接超越排放到水质稳定区后进入收纳水体中。
[0019]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以下通过对比性实验例进行说明:
[0020]对比实验例1:
[0021 ] 珠海市香洲区某河道,每天水量为300m3,主要水质指标为:CODcr?200mg/L、SS?10mg/L、氨氮?5Omg/L。该河道曾使用磁分离技术对污水进行净化,但成本最低2元/m3,而且水质处理到⑶Dcr?80mg/L、SS?30mg/L、氨氮?20mg/L后就很难继续往下降,而这水质仍然无法满足生态修复要求。将沿岸截污后的污水使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由于水质太差,各模块延长停留时间到1.5倍。连续几天检测其相关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本发明方法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率范围为60-70%,SS的去除效率范围为90%,C0D的去除效率约60%,成本只需约0.2元/m3水,处理后的水体再返回到经过生态治理的河道中继续进行深度净化,总体水质最终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部分主要指标如氨氮、COD达到IV类标准。
[0022]对比实验例2
[0023]广州市番禺区某河涌项目,河道每天水量1000m3,主要水质指标为:CODcr?150mg/L、SS?70mg/L、氨氮?50mg/L。该河道曾经采用机械曝气+人工湿地方式进行水体处理,但效果一般,水体仍然常年黑臭,CODcr?80mg/L、SS?50mg/L、氨氮?10mg/L,而且由于进水水质太差,人工湿地经常堵塞,需要大量人工维护才能保持运行。将沿岸截污后的污水使用本发明方法处理后,连续几天检测其相关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本发明方法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率范围为?80 %,SS的去除效率>90 %,COD的去除效率约70 %,处理后的水体再返回到经过生态治理的河道中继续进行深度净化,总体水质最终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部分主要指标如氨氮、COD达到IV类标准。
[0024]对比实验例3
[0025]广州市越秀区某景观水体修复项目,整体水量2000m3,修复前主要水质指标为:CODcr^ 50mg/L、SS?30mg/L、氨氮?5mg/L,曾利用植物净化方式进行日常净化,但池内养观赏鱼对植物生长构成影响,每逢大雨冲击项目区便容易失衡,需重新人为干预,对水质进行投药净化并补种水草。使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由于水质较好,各模块停留时间缩短到原设计的60%,连续几天检测其相关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率范围为?60%,SS的去除效率>90 %,COD的去除效率约60%,处理后的水体再返回到经过生态治理的水体中继续进行深度净化,总体水质最终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0026]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后送入下一步骤;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排入河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将生化处理后的净水先送入水质稳定区内,汇集后再排入河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河水在步骤A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B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C中停留时间为I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化控制进水、停留以及排水的步骤。
【文档编号】C02F9/14GK106007236SQ20161057970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1日
【发明人】杨曦, 朱明石, 黄龙翔, 王素玉, 龚根平, 姚崑, 严华夏, 李秋然, 黎德俊
【申请人】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