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388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0003]众所周知,脱氮除磷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关键步骤。生物脱氮是利用生物的反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而碳源不足是生活污水处理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有机物含量较低的生活污水中改善碳氮比是提高脱氮效果的重要问题;磷的去除归功于聚磷菌的厌氧释磷和好氧过量吸磷,目前研宄者开发出大量聚磷填料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磷含量。
[0004]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典型脱氮除磷工艺以活性污泥工艺、人工湿地工艺为主,往往存在着碳源不足、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不佳、人工湿地易堵塞、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废弃物等难处置等弊端。因此,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不足、氮磷排放过多是导致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直接诱因。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310181667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湿地收割植物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氨氮的方法》,该方法中将湿地植物收割后炭化处理为生物质炭材料,并将其作为湿地基质回填至池体内。该工艺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将生物质炭材料回填至湿地系统内,不能根据水质、气温的变化,灵活调节水体中所需碳源的量,存在初期碳源过多,中后期碳源不足的情况;第二,作为固态碳源加入湿地系统内,微生物对生物质炭材料利用率偏低,且吸收降解的过程较慢,存在一定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效果差、废弃物难处置的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系统内的各类资源,提供一种脱氮除磷效率高,环境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的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0007]2.技术方案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统的人工湿地工艺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沉淀单元的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泥用作湿地系统植物的生长肥料,解决了农村污泥的难处置的问题,此外将收割后的湿地植物进行厌氧发酵,形成富含小分子有机酸类的液态营养源,能够快速的与生活污水混合均匀,并作为反硝化过程中所需的碳源,快速的提供给微生物,此外还能够灵活的调节水质中碳氮比,使得碳源能够充分利用,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发酵池、沉淀池、过滤池、湿地和曝气装置;其中:发酵池为顶端密闭式,并通过第一出水管与生活污水进水管连通;沉淀池通过生活污水进水管引入生活污水;过滤池通过溢流管与沉淀池连通;湿地通过第二出水管与过滤池的底部连通;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与湿地的底部连通;在过滤池中间层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的底表面与过滤池的底面形成过滤水层;第二污泥管穿过滤层,上端头在过滤层表面、下端穿过过滤池底部与穿过沉淀池底部的第一污泥管并连后与湿地连通;湿地的中间层设置有湿地填料层,底部一侧臂设置有排水管,在湿地填料层上表面栽有湿地植物,下表面与湿地的底面形成曝气层。
[0011]进一步的方案:沉淀池为斜管沉淀池,中间层设置有斜管填料层,斜管填料层的底表面与斜管沉淀池的底面形成污泥层;过滤池为砂滤池,过滤层为石英砂层。
[0012]进一步的方案:曝气管道的出气端与N个曝气口连通,曝气口均匀分布在湿地的底部表面并与曝气层连通。
[0013]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出水管在发酵池内的部分设置有过滤网,并与生活污水进水管之间设置有三通;溢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曝气管道上设置有气阀;排水管上设置有水阀。
[0014]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污泥管与第二污泥管并连后与湿地连通处设置有污泥泵;第二出水管与湿地连通处设置有水泵。
[0015]进一步的方案:湿地填料层为高效聚磷填料层,湿地植物为芦苇。
[0016]进一步的方案:高效聚磷填料层厚度为20?30cm。
[0017]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过程如下:
[0018]A、湿地的湿地植物生长成熟后进行收割并资源化利用,废弃的湿地植物送入发酵池加入水进行厌氧发酵,经过30天的发酵,使其形成小分子有机酸类,通过第一出水管和生活污水在生活污水进水管内合流后进入沉淀池,有机酸类和生活污水的水量比例为1:150 ?300 ;
[0019]B、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后,上清液通过溢流管进入过滤池,沉淀物在沉淀池的底部形成污泥层;
[0020]C、进入过滤池的水再经过过滤层的过滤进入过滤水层,过滤层的表面形成污泥层;
[0021]D、过滤水层的水经过第二出水管进入湿地,有机酸类为湿地的反硝化过程提供易降解碳源,并在湿地内发生硝化反应,同时通过高效聚磷填料层除磷,处理工序为:第二出水管进水一高效聚磷填料层除磷一曝气装置好氧曝气在曝气层内发生硝化反应脱氮一排水管排水一闲置;
[0022]E、湿地植物生长成熟后进行收割并资源化利用,废弃的湿地植物送入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形成的小分子有机酸类用于作为整个系统的碳源再次回送至系统内;
[0023]F、通过以上步骤,完成整个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内部循环。
[0024]优选地,沉淀池和过滤池产生的污泥由污泥泵每隔7?15天泵入湿地用作湿地植物的肥料。
[0025]优选地,步骤D中,曝气层曝气时间为4?8h。
[0026]3.有益效果
[002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28](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沉淀池和过滤池内产生的富含氮磷元素的污泥收集用于湿地植物的营养肥料,解决了农村污泥处置的难题,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类为人工湿地的反硝化过程提供易降解碳源,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脱氮效果,此外湿地内设有大量聚磷填料,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磷含量,同时避免了废弃植物的焚烧,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0029](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的利用,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效率;过滤池为砂滤池,过滤层为石英砂层,经济实惠,运行成本低;
[0030](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N个曝气口的均匀分布,提高了曝气效果和均匀曝气;
[003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第一出水管过滤网的设置,有效避免杂质堵塞第一出水管;三通、阀门等开关的设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
[003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污泥泵和水泵的设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0033](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高效聚磷填料层能很好的去除水中磷的含量;湿地植物为芦苇,能够速长,快速消耗水中氮磷量,且价格低廉,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营成本;
[0034](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高效聚磷填料层厚度为20?30cm,是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试验总结得出的厚度范围,即达到有效处理磷残留,又不会过多的提高运营成本;
[0035](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整个运营过程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式运营,不会产生新的污染且循环使用,运营成本低,处理效率尚;
[0036](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污泥由污泥泵每隔7?15天泵入湿地,符合湿地植物的生长周期,避免时间过短湿地植物处理不及时,过长影响湿地植物的处理效率;
[0037](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曝气时间为4?8h,实际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调节,提高系统的通用性。
[0038](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碳源来自于系统反应过程中,变废为宝,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发酵池;2、沉淀池;3、过滤池;4、湿地;5、曝气装置;11、第一出水管;12、三通;13、生活污水进水管;21、斜管填料层;22、溢流管;23、第一污泥管;24、污泥泵;31、过滤层;33、第二污泥管;35、水泵;37、第二出水管;41、湿地填料层;43、湿地植物;45、排水管;47、曝气层;51、曝气管道;53、曝气口 ;55、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42]如图1所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自循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发酵池1、沉淀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