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88787阅读:来源:国知局
气的方式,由曝气机、曝气干管、曝气支管以及曝气盘组成。其中,曝气机选用鼓风式曝气机,曝气干管采用Φ63mm的PVC给水管,均安放在浮力框架上;曝气支管采用Φ 50mm的PVC给水管,通过连接杆4与载体箱框架链接;曝气盘选用膜片式曝气盘,均与分布在微生物载体箱框架下面,每个载体箱框架配备4个曝气盘。
[0061]进一步地,向好氧反应区和兼性厌氧反应区投加复合微生物菌群;所述微生物菌群是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聚磷菌以及酶等菌群,根据水质污染情况,参照I?
1.5kg/m3载体的标准投加微生物,但不少于Ikg微生物。
[0062]本实用新型系统各结构元件组合在一起,为鱼、螺、虾等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提供了觅食和生栖空间,提供了良好微生态环境,保障恢复良好的食物链结构,形成一套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感潮内河、湖塘排污口的水体净化,也适合于分散型农村污水的收集处理。
[0063]实施例4
[0064]1、应用水域:同实施例2。
[0065]2、系统的制作与安装:
[0066]S1.在排污口出水附近,布设16套实施例3中的生态修复系统,每套系统是在水体的上部设置水生植物吸收区、中部设置带有微曝气系统的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和、底部形成兼性厌氧反应区,在水生植物吸收区种植水生植物;
[0067]S2.使所述水生植物吸收区、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兼性厌氧反应区构成一整体漂浮于水体;
[0068]各套系统之间纵横间距1.0m,呈双纵向排列。16套系统分成四组,每组共享一套鼓风式曝气机。
[0069]3、驯化与调试:
[0070]S3.启动曝气机,进行连续曝气。间隔I天,向16套系统中均匀投加2kg微生物菌群。监测河段内出水的口11、00、氨氮、0)0^了?等水质指标,其中pH应该处于6?9之间,DO不低于2mg/L。
[0071]S4.以治理前的水质情况作为背景值,分析氨氮、COD、TN、TP的去除率,如果氨氮去除率超过75 %、或者COD去除率超过50 %、或者TN去除率超过50 %、或者TP去除率超过50%,则视为调试成功。修正曝气机运行规则为间隔Ih运行lh,生态修复技术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0072]4、运行效果:运行40天后,河段内COD为20.78?28.26mg/L,氨氮为4.94?
7.08mg/L,总氮为5.82?8.45mg/L,总磷为0.52?0.78mg/L,透明度达到70?90cm,黑臭基本消除;运行60天后,排污渠出口处治理效果显著,透明度达到90?110cm,水体明显变清,黑臭基本消除;经过100天运行,河段内COD为16.80?24.60mg/L,氨氮为2.42?3.42mg/L,总氮为3.00?4.10mg/L,总磷为0.13?0.40mg/L,透明度达到110?140cm,复现大量鱼、螺、虾等水生动物,水生植物长势良好,水面景观丰富多样,并且引来了昆虫、鸟类等飞禽,周边居民返回河道两岸晨练与休憩,周边居民、中海物业以及政府居民一致肯定治理效果。
[0073]本实用新型通过自水体水面从上之下设置水生植物吸收区、带有微曝气系统的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和兼性厌氧反应区,有效发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高效生物载体技术、高效微生物技术、微曝气技术以及生物操纵技术的综合效能,进行有机的复合、集成和优化,在不影响河道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物理沉淀、载体吸附、微生物降解、水生植物吸收与转移作用以及水生动物消化与分解作用净化水体。
[0074]本实用新型系统投资省、占地少(或基本不占地)、不影响水面景观、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同时不影响河道的原有防洪排涝功能等。
[007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于感潮内河、湖塘排污口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了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目的,净化了污染水体,吸引了大量社会眼球关注,解决了截污难的排污口问题,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007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三层净化区域和连接结构组成:上部水生植物吸收区、中部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和底部兼性厌氧反应区;所述连接结构的上端连接水生植物吸收区,下端连接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所述底部兼性厌氧反应区悬挂于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下端;所述水生植物吸收区由浮力框架、浮床以及水生植物组成,所述浮力框架构成密闭回路;浮床固定于浮力框架上,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由若干个载体箱框架、载体以及微曝气系统组成;整个修复装置通过浮力框架的浮托作用,漂浮在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吸收区采用三种或四种植物由里向外辐射布置混合种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旱伞草、鸢尾和/或菖蒲,所述美人蕉和/或旱伞草按照9?10株/m2的密度种植,所述鸢尾和/或菖蒲按照14?16株/m 2的密度种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框架采用Φ75?IlOmm的PVC给水管密闭回路连接而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采用单层或双层土工网或者钩网形式,土工网或者钩网绷紧、固定在浮力框架的PVC管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箱框架由角钢和钢筋焊制而成,单个体积大小为长L1/6?1/5X宽BX水深H 1/4?1/2,分4个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浮力框架下面,载体箱框架的框内填充载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大孔、网状或块型聚氨酯载体,单块载体大小为2CmX2CmX2Cm?4CmX4CmX4Cm,用弹性不绣钢丝串成“梅花形”,采用均匀布设的形式; 所述兼性厌氧反应区采用刚柔适度的碳纤维材料排列而成,单条碳纤维长度与载体箱1/4?1/2的水深H的高度一致、直径10?20cm,相邻、并排、垂直悬挂于曝气支管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曝气系统采用回路曝气的方式,由曝气机、曝气干管、曝气支管以及曝气盘组成,布设在载体底部;所述曝气机选用鼓风式曝气机,曝气干管采用Φ50?75mm的PVC给水管,均安放在浮力框架上;曝气支管采用Φ25?50mm的PVC给水管,通过连接结构与载体箱框架链接;曝气盘采用膜片式曝气盘或者曝气头,均匀分布在微生物载体箱框架下面,参照4?6个/m2载体箱框架底面积设定曝气盘或者曝气头数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杆,采用Φ 75?I 1mm的不锈钢管卡;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箍紧浮力框架,其下端与载体箱框架搭口焊接。10.一种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装置,各套装置之间间距1.0?1.5m,呈横、纵向排列;N套装置分成N/4组,每组共享一套鼓风式曝气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感潮内河水系(包括河涌及湖塘)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和系统。所述装置由上部水生植物吸收区、中部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底部兼性厌氧反应区和连接结构组成;连接结构的上端连接水生植物吸收区,下端连接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底部兼性厌氧反应区悬挂于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下端;整个修复装置通过浮力框架的浮托作用,漂浮在水面,若干个所述装置构成原位生态修复系统。本实用新型为鱼、螺、虾等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提供觅食和生栖空间,提供良好的微生态环境,形成一套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投资省、占地少,不影响水面景观、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感潮河涌、湖塘排污口污水的水体净化。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204897637
【申请号】CN201520391954
【发明人】汪义杰, 陈文龙, 杨芳, 唐红亮, 黄岳文, 崔树彬, 李丽, 王建国, 马金龙
【申请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