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442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中越来越强调“生态化”。在城市中设置水体景观工程一一人工湖,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也可显著提升城市环境价值,进而衍生出无可估量的社会综合价值。然而,现有建设中或已完成建设的人工湖,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分关注环境景观以及水面蒸发、渗漏带来的水量流失,很少考虑水体污染防治、水质保持等问题。故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防渗措施以减少水体渗漏,显著降低了水体与土壤环境间的交换作用,从而使人工湖体丧失了自净能力,进而大多数人工湖需要通过人工换水来保证水体质量,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人工湖是美化城市环境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居住环境作用显著,它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湖泊,缺少自然湖泊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因而,开发具有较强自净功能和防渗能力的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0005]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包括入水口(1)、人行道(7)、集水沟(6)、沉沙池
(5)、人工湖体(3)和出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人行道(7)湖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 )和生态浮床(13)。
[0006]为减少降雨导致泥沙对湖体的影响,在人工湖沿岸人行道(7)外侧设置有集水沟
[6]收集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6)有一定坡度,且在集水沟(6)较低端设置沉沙池
(5)0
[0007]为增强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述人工湖湖人行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人工湿地(9)内部有大量空隙,且与人工湖水体相通。
[0008]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在阶梯状人工湿地(9)附件设置有生态浮床(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13)与阶梯状人工湿地(9)通过塑料网(14)连接。
[0009]为减少进水中泥沙在湖体中淤积,所述入水口(I)处设置有调节池(10)。
[0010]为进一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提高人工湖的观赏效果,在人工湖中心以及回水区增设人工喷泉(8)。
[0011]为降低人工湖底部的渗水量,人工湖底部先用粘土压实,粘土厚度10-15cm。
[0012]为降低鱼类等对粘土的搅动进而影响水体泥沙含量,粘土层上部可铺设10-15 cm沙土层,再铺设5-10cm的烁石层。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沉砂池和调节池去除进水中的大部分泥沙,降低泥沙在湖体中的淤积;通过阶梯状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浮床去除水体污染物质;同时,利用压实的粘土可有效降低湖体水体的渗漏,并使湖体内的水体与地下水有一定的交换功能,利于湖体的自我净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一入水口,2—出水口,3—湖体,4一山坡,5—沉沙池,6—集水沟,7—人行道,8一嗔泉,9一人工湿地,10一调节池,11一页岩空心砖,12—种植孔,13一生态浮床,14一塑料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以下具体方式之中。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包括入水口(1)、人行道(7)、人工湖体(3)和出水口
(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人行道(7)湖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和生态浮床
(13)。
[0020]为减少降雨导致泥沙对湖体的影响,在人工湖沿岸人行道(7)外侧设置有集水沟
(6)收集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6)有一定坡度,且在集水沟(6)较低端设置沉沙池
(5)0
[0021]为减少降雨产生的泥沙在湖体内淤积,在人工湖人行道外侧设置有集水沟(6)用于收集雨水,且所述集水沟(6)成一定坡度倾斜,并在集水沟(6)低端处设置沉沙池(5)用于沉淀雨水中的泥沙,沉沙池(5)中的泥沙需定期清除。
[0022]为降低进水中泥沙在湖体中淤积,并及时调节进水水质,所述入水口( I)处设置有调节池(10),调节池与湖体连接处设置有格栅,用于阻止调节池(10)中的大块漂浮物质进入湖体,调节池(10)中的泥沙以及大块漂浮物需定期清除。
[0023]为增强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述人工湖湖人行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区。阶梯状人工湿地利用页岩空心砖构建,并利用页岩空心砖(11)在湿地系统内部产生众多空隙,并使这些空隙与湖水相连,从而在湖水水位低时可及时补充湿地系统内部供氧水平,从而促进湿地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微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
[0024]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在阶梯状人工湿地(9)附件设置有生态浮床(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13)与阶梯状人工湿地(9)通过塑料网(14)连接。生态浮床(13)上种植的浮水植物可附在塑料网上生长,从而可以扩大浮床面积,提高净化效果O
[0025]为进一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提高人工湖的观赏效果,在人工湖中心以及回水区增设人工喷泉(8),通过人工喷泉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净化能力。
[0026]为降低人工湖底部的渗水量,人工湖底部先用粘土压实,粘土厚度10-15cm。
[0027]为降低鱼类等对粘土的搅动进而影响水体泥沙含量,粘土层上部铺设10-15 cm沙土层,再铺设5-10cm的烁石层。
[00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雨水自集水沟(6)进入沉淀池(5),经过沉淀后的雨水流入人工湖湖体(3)。人工湖进水自入水口(I)进入调节池(10),经沉淀后进入人工湖湖体(3)。湖体(3)中水体在阶梯状人工湿地(9)、生态浮床(13)等设施下进行净化。
【主权项】
1.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包括入水口(1)、人行道(7)、集水沟(6)、沉沙池(5)、人工湖体(3)和出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人行道(7)湖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 )和生态浮床(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人工湿地(9)内部有大量空隙,且与人工湖水体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包括入水口、人行道、人工湖体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沿岸人行道外侧设置有集水沟和沉沙池,且湖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浮床,并通过塑料网连接阶梯状湿地系统与生态浮床系统,从而提高浮床面积,提高系统的净化能力。利用调节池和沉砂池去除进水中的泥沙,利用阶梯状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有效净化水体,并通过压实粘土层降低水体渗漏量。本实用新型设置新颖,结构简单,能有效维系水体质量。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205024044
【申请号】CN201520704475
【发明人】夏红霞
【申请人】重庆文理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