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59829阅读:来源:国知局
应池内均沿长边方向延伸设置有竖向隔壁,该竖向隔壁将相应池内分隔形成左、右侧流道,且竖向隔壁两端与相应池内壁保持间距(作为优选设计,所述间距的宽度与左、右侧流道的宽度分别相等),前述左、右侧流道经两端间距连通形成环形回流道,前述潜水推流器分别设置于右侧流道内。
[0041]前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前后邻设且具有一共同壁,该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共同壁上开设有左、右间距布置的第一、二通孔,该第一、二通孔均前后贯通式设置,该第一、二通孔分别正对前述左、右侧流道开设;前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环形回流道均为逆时针方向回流的环形回流道,其左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后推流式设置,右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前推流式设置。
[0042]该第二缺氧池的环形回流道为顺时针方向回流的环形回流道,其左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前推流式设置,右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后推流式设置;该第二缺氧池位于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左侧,且第二缺氧池与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分别具有一共同壁;第二缺氧池与第一缺氧池的共同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第四通孔,该第四通孔正对第一缺氧池内竖向隔壁后端的间距。
[0043]该好氧池包括有依次贯通的前端横向池、中间纵向池及后端横向池,其中间纵向池内隔设有若干左右向延伸且彼此间距式设置的导流隔壁,所述导流隔壁分别交替式自中间纵向池左、右内侧壁延伸,导流隔壁沿左右向宽度小于中间纵向池的左右向宽度,且相邻两导流隔壁具有叠合部位,如此,使得好氧池内的流向呈多段S形迂回式,大致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该好氧池位于第二缺氧池左侧;第二缺氧池的前端与前端横向池具有一共同壁,该共同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四通孔,该第四通孔正对第二缺氧池的右侧流道设置;该第二缺氧池的后端与后端横向池具有一共同壁,该共同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五通孔,该第五通孔正对第二缺氧池的左侧流道设置;该第二缺氧池的左侧与中间纵向池具有一共同壁;以及,前述内回流栗分别设置于前述第二通孔、第五通孔处。
[0044]该AAO生化池的设计,具有诸多优势,例如:①EMUCT可调节分配至厌氧段和缺氧段的进水比例,以便为同时生物脱氮除磷提供最优的碳源;②EMUCT可根据进水碳氮比将一个或两个缺氧单元转换为好氧单元,即使在冬季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③污泥回流采用二级回流,回流污泥在第一个缺氧单元内就消耗掉了溶解氧和硝态氮,这使得回流至厌氧段的污泥中硝态氧为零,保证了厌氧池厌氧状态,从而可以减少厌氧池的容积、提高生物除磷效果;④根据实际水质情况也可以直接将活性污泥回流至厌氧段使EMUCT按Α/Α/0方式运行,此时可以节省第一级回流、节省能耗;⑤不需根据进水TKN/COD硝酸盐量进行实时控制;⑥可以通过按需控制投加甲醇补充营养物,提高除氮效果。通过AAO生化池的处理,能够大幅度削减C0Dcr、B0D5、SS以及TN、NH3-N、TP等污染物浓度。
[0045]该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的进水端连接于前述好氧池34的出水端,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设置有虹吸式桥式刮泥机、管式撇渣器41、浮渣框42及排泥管43,该排泥管43分流设计为第一污泥回流端和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端;其第一污泥回流端经第一污泥回流栗连接回流至前述AAO生化池的第一缺氧池。该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基于浅池理论设计,进水配水均匀,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沉淀效果稳定,水头损失较小(一般在0.6?0.Sm左右),污泥提升费用低,施工方便,占地面积少。
[0046]该生物接触氧化池50的进水端连接于前述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的出水端,利用生物膜法强化氨氮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该生物接触氧化池50设置有填料51、膜片式微孔曝气头52及罗茨鼓风机;以及,该生物接触氧化池50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配水孔53;藉此,通过AAO生化池30、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及生物接触氧化池50完成的组合工艺,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除磷脱氮功能,以生物除磷为主,减少药剂投加量,降低运行成本。
[0047]利用前述AAO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生化处理的方法,包括有如下工艺步骤:
[0048](I)污水进入AAO生化池30,利用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部分的交替循环实现对污水管所排污水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其将缺氧部分一分为二,形成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第一缺氧池与厌氧部分形成独立的内回流,好氧部分与第二缺氧池形成另一独立的内回流,并且,厌氧部分、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及好氧部分各自内部设计为环绕回流式;
[0049](2)好氧部分的出水端污水进入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内实现固液分离;分离所得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前述AAO生化池30的第一缺氧池32或厌氧池,而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0050](3)经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40分离所得污水引入生物接触氧化池50内,其系利用生物膜法强化氨氮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
[00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工艺过程依次连接的AAO生化池、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及生物接触氧化池; 该AAO生化池包括有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及好氧池;该AAO生化池连接有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该好氧池内设置有微孔式曝气器;曝气沉砂池的污水管连接于厌氧池的进水端,厌氧池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缺氧池的进水端,第一缺氧池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缺氧池的进水端,第二缺氧池的出水端连通好氧池的进水端;好氧池的出水端回流至第二缺氧池的进水端,好氧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设置有内回流栗,第二缺氧池内设置有潜水推流器,形成第二缺氧池内回流以及第二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回流;第一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有内回流栗,第一缺氧池与厌氧池内亦分别设置有潜水推流器,形成第一缺氧池、厌氧池各自内回流以及两者间的回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均呈长方形结构,其相应池内均沿长边方向延伸设置有竖向隔壁,该竖向隔壁将相应池内分隔形成左、右侧流道,且竖向隔壁两端与相应池内壁保持间距,前述左、右侧流道经两端间距连通形成环形回流道,前述潜水推流器分别设置于右侧流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前后邻设且具有一共同壁,该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共同壁上开设有左、右间距布置的第一、二通孔,该第一、二通孔均前后贯通式设置,该第一、二通孔分别正对前述左、右侧流道开设;前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环形回流道均为逆时针方向回流的环形回流道,其左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后推流式设置,右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前推流式设置; 该第二缺氧池的环形回流道为顺时针方向回流的环形回流道,其左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前推流式设置,右侧流道内的潜水推流器向后推流式设置;该第二缺氧池位于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左侧,且第二缺氧池与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分别具有一共同壁;第二缺氧池与第一缺氧池的共同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第四通孔,该第四通孔正对第一缺氧池内竖向隔壁后端的间距; 该好氧池包括有依次贯通的前端横向池、中间纵向池及后端横向池,该好氧池位于第二缺氧池左侧;第二缺氧池的前端与前端横向池具有一共同壁,该共同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四通孔,该第四通孔正对第二缺氧池的右侧流道设置;该第二缺氧池的后端与后端横向池具有一共同壁,该共同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五通孔,该第五通孔正对第二缺氧池的左侧流道设置;该第二缺氧池的左侧与中间纵向池具有一共同壁; 以及,前述内回流栗分别设置于前述第二通孔、第五通孔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的宽度与左、右侧流道的宽度分别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的内部四角部位均设计为导圆过渡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AO生化池内设置有两组前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及好氧池,且两组前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及好氧池结构左、右对称式布置;整个AAO生化池外部呈矩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的进水端连接于前述好氧池的出水端,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设置有虹吸式桥式刮泥机、管式撇渣器、浮渣框及排泥管,该排泥管分流设计为第一污泥回流端和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端;其第一污泥回流端经第一污泥回流栗连接回流至前述AAO生化池的第一缺氧池或厌氧池;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于前述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的出水端,该生物接触氧化池设置有填料、膜片式微孔曝气头及罗茨鼓风机;以及,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配水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除臭系统,前述AAO生化池、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分别连接至除臭系统;该除臭系统包括有玻璃钢离心风机、喷淋水栗、循环水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达标地表水四类之A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AAO生化池、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及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水进入AAO生化池,利用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部分的交替循环实现对污水管所排污水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其第一缺氧池与厌氧部分形成独立的内回流,好氧部分与第二缺氧池形成另一独立的内回流,并且,厌氧部分、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及好氧部分各自内部设计为环绕回流式;好氧部分的出水端污水进入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内实现固液分离;分离所得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前述AAO生化池的第一缺氧池或厌氧池,其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经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分离所得污水引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利用生物膜法强化氨氮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
【IPC分类】C02F9/14, C02F3/30
【公开号】CN205170598
【申请号】CN201520634307
【发明人】陈征宙, 杨奋毅, 龚中明, 魏俊, 游清红, 王晓艳
【申请人】东莞市科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陈征宙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