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045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的净化槽设备包括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顺序设置且通过相应开孔及过水装置依次连通,所述兼氧池、好氧池内设有特制的微生物载体填料、曝气管路及污水回流气提管路,沉淀池内设置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溢流堰。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油水分离的同时,将浮油控制在一定的水面面域,方便后续清理和对污泥的抽吸;减少兼氧池的死水区域,同时增加了污水与兼氧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方便对微生物的挂膜及生长情况的观察;增加了氧转移效率,同时可避免气孔的堵塞;沉淀池内的污泥能很好的回流到隔油池。
【专利说明】
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分散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排放引起的污染日益严重。在城市污水管网难以到达的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到屋外或者排进收纳水体,导致农村环境出现脏乱差的问题。
[0003]考虑到管网投资与建设因素,针对分散的、河网密布的地区,宜采用单户或多户收集处理模式。排放点之间相距不超过30米的,可以收集进行相对集中处理。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可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散处理的净化槽。
[0004]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品牌多样,但是采用的工艺基本相同。比较典型的为收集、沉淀、厌氧、兼氧、好氧、二沉、消毒。但是由于过水管路设计问题,很多水处理设备在运行时常出现死区,导致出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投资与建设的不利因素,及污水在水处理设备中存在大量的死区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设备,以达到消除污水在本水处理设备中的死区,同时提高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顺序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兼氧池、好氧池内分别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曝气管路及污水回流气提管路;沉淀池内设置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及溢流堰;所述净化槽设备采用气动水栗的方式实现兼氧池、好氧池曝气,污水回流及混合液回流。
[0008]进一步,隔油池内设有一个导流槽。通过设置此导流槽,控制浮油的流动。
[0009]进一步,所述导流槽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开口;导流槽左侧壁设有左开孔,左开孔与进水管相连;右侧壁设有右开孔,右开孔与混合液回流的导流管相连。
[0010]进一步,兼氧池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中部空间、下部空间,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填充在中部空间。
[0011]进一步,兼氧池设有导流管,导流管出水口位于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的下方。通过设置导流管,使得污水必定会流经兼氧微生物载体填料。
[0012]进一步,好氧池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下部空间填充好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好氧池的曝气管路贴合好氧池的左边池体,延伸至好氧池池底,并布满好氧池池底。
[0013]进一步,好氧池池底的曝气管路为环形封闭式,气孔开口面向池底。好氧池的曝气管路的此种气孔设计,便于提高氧转移效率。
[0014]进一步,好氧池中的挡板与池壁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净化槽设备还包括一台气动水栗,通过所述气动水栗实现兼氧池、好氧池的曝气及污水回流和混合液回流。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合液回流气提系统的设置,使得沉淀池内的污泥能很好的回流到隔油池,从而仅用一台气动水栗即可实现兼氧池、好氧池的曝气及污水回流和混合液回流。
[001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溢流堰的设计实现了对沉淀池内水位的控制。
[0017]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设备简单,减少了管网的投资与建设;同时采用地埋式,净化槽的上部覆盖有土壤层,净化槽本体内部产生的臭气经过土壤层时,土壤层内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引起臭气原因的气体成分,不会导致周围产生恶臭。
[0019]设置隔油池的导流槽,在实现油水分离的同时,将浮油控制在一定的水面面域,方便后续清理和对污泥的抽吸。
[0020]设置兼氧池的导流管,使得污水必然通过兼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减少兼氧池的死水区域,同时增加了污水与兼氧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0021]好氧池的曝气管道设计,方便对微生物的挂膜及生长情况的观察;增加了氧转移效率,同时可避免气孔的堵塞。
[0022]通过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的设计,使得沉淀池内的污泥能很好的回流到隔油池;通过溢流堰的设置,实现了对沉淀池内水位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剖面图。
[0024]图2a是图1中隔油池的导流槽的俯视图。
[0025]图2b是图1中隔油池的导流槽的主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设备的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和曝气管路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A-隔油池;B-兼氧池;C-好氧池;D-沉淀池。
[0029]1-净化槽壳体;2-进水管;3-导流槽;4-兼氧池左隔板;5-兼氧池导流管;6_兼氧池右隔板;7-兼氧池填料固定装置;8-兼氧池填料支撑装置;9-曝气管路;10-好氧池右隔板;11-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2-溢流堰;13-出水管;14-兼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5-好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图1是实施例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隔油池A、兼氧池B、好氧池C、沉淀池D。所述隔油池A、兼氧池B、好氧池C、沉淀池D顺序设置且通过相应开孔及过水装置依次连通。
[0033]隔油池A的左上方设有一个导流槽3,导流槽3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开口。导流槽3的左侧壁设有左开孔,与进水管2相连。导流槽3右侧壁设有右开孔,右开孔与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1相连。
[0034]图2a是图1中隔油池的导流槽3的俯视图。图2b是图1中隔油池的导流槽的主视图。结合图2a和图2b可知,本实施例中导流槽3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圆弧梯形设计,此种设计可以更好的控制浮油的流动。
[0035]隔油池A和兼氧池B之间设有兼氧池左隔板4,左隔板4的上部设置有开孔。隔油池A中的污水达到左隔板4上此处开孔的高度时,即从此开孔流入兼氧池B内。
[0036]兼氧池B内设有兼氧池导流管5,兼氧池导流管5的进水口与左隔板4上的开孔相连。兼氧池导流管5出水口位于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14的下方。通过设置兼氧池导流管5,使得污水必定会流经兼氧微生物载体填料。
[0037]兼氧池B设有兼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4,兼氧池B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中部空间、下部空间,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14填充在中部空间。兼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4上方设有兼氧池填料固定装置7,用于固定兼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4,下方设置有兼氧池填料支撑装置8,用于支撑兼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4。
[0038]兼氧池B和好氧池C之间设有兼氧池右隔板6,右隔板6的上部设有开孔。兼氧池B内处理后的污水从右隔板6此处的开孔流入好氧池C中。
[0039]好氧池C内设有好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5。好氧池C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下部空间填充好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15。
[0040]好氧池C内还设有曝气管路9,曝气管路9贴合好氧池C的左边池体,延伸至好氧池C池底,并布满好氧池C池底。
[0041]好氧池C池底的曝气管路9为环形封闭式,气孔开口面向池底。好氧池的曝气管路9的此种气孔设计,便于提高氧转移效率。
[0042]好氧池C和沉淀池D之间设有好氧池右隔板1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设备的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和曝气管路的示意图。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1的左侧开口与隔油池A中的导流槽3相连,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1横穿设置在兼氧池B,好氧池C,沉淀池D上方,然后垂直设置于沉淀池左侧空间内,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1的右侧开口位于沉淀池下部。沉淀池D的右侧上部还设置有溢流堰12,当沉淀池内的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溢流堰12流入出水管13,然后排出。
[0043]本实施例中,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的污水流动路径呈现S型,具体如下:
[0044]生活污水经进水管2进入净化槽I,经过导流槽3的油水分离后,油类物质浮于表面,污水进入隔油池A池体下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水逐渐增加,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通过上部开孔的兼氧池左隔板4进入兼氧池B的导流管5。通过导流管5的导流,污水进入兼氧池B的底部,并积累水量后,逐渐淹没兼氧池内的填料,填料内的兼氧微生物滋生,并对污水进行处理。兼氧池内的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通过上部开孔的兼氧池右隔板6进入好氧池C,并与好氧池C内的填料接触。通过好氧池C曝气管路9提供的氧气,好氧池C的填料会出现微生物,对污水处理。经好氧池C处理的部分污水通过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1回流至兼氧池B。好氧池C内的污水会通过下部开孔的好氧池右隔板10进入沉淀池D池底。污水所带的污泥会在沉淀池D的底部沉淀,然后经过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11回到隔油池A的导流槽内3,然后积累在隔油池A的底部,在一定时间进行抽吸运走处理。污水经过溢流堰12后进入经出水管13排出。
[0045]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使用时埋于土壤中。净化槽的上部覆盖有土壤层,净化槽本体内部产生的臭气经过土壤层时,土壤层内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引起臭气原因的气体成分,不会导致周围产生恶臭。
[0046]以上结合实施例做了说明,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7]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顺序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兼氧池、好氧池内分别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曝气管路及污水回流气提管路;沉淀池内设置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及溢流堰;所述净化槽设备采用气动水栗的方式实现兼氧池、好氧池曝气,污水回流及混合液回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隔油池内设有一个导流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开口 ;导流槽左侧壁设有左开孔,左开孔与进水管相连;右侧壁设有右开孔,右开孔与混合液回流的导流管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兼氧池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中部空间、下部空间,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填充在中部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兼氧池设有导流管,导流管出水口位于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好氧池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下部空间填充好氧池微生物载体填料;好氧池的曝气管路贴合好氧池的左边池体,延伸至好氧池池底,并布满好氧池池底。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好氧池池底的曝气管路为环形封闭式,气孔开口面向池底。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好氧池中的挡板与池壁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设备还包括一台气动水栗,通过所述气动水栗实现兼氧池、好氧池的曝气及污水回流和混合液回流。
【文档编号】B01D53/85GK205473194SQ20162003155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发明人】潘碧文, 敖旭平, 徐斌, 姚科峰, 王琦峰, 崔明虎
【申请人】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