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菌肽锌微颗粒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792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杆菌肽锌微颗粒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杆菌肽锌的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杆菌肽锌微颗粒制造设备。
造粒是使小颗粒聚结成较大颗粒的过程。常用技术有搅拌造粒、喷雾造粒、流化床造粒、挤压成型造粒等。而制造粒径小于1毫米的杆菌肽锌微颗粒,是造粒技术中的难点。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先制成较大的颗粒再经干燥、粉碎、分筛而制成,通常称为破碎法。而国外以喷雾流化床造粒为主。国内破碎法能耗高,操作环境差,生产的颗粒球型度差孔隙率小,产品无法与国外喷雾流化床造粒相比。而国外考虑产品质量,大多采用喷雾流化床造粒,但其适应能力(粒度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变化)较差。操作弹性小,有时要间断操作。国内也有用喷雾造粒技术,但设备运行状况及产品的质量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杆菌肽锌微颗粒造粒设备,它适用范围广、功能全,可集干燥、造粒、分选于一体,操作弹性大,用一套设备可生产不同颗粒大小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包括造粒塔,风分配室,分选斗。如


图1所示。
其中造粒塔为圆锥体,造粒塔的底部为喷吹管,造粒塔的下部为多孔气体分布板,造粒塔的上部有润湿室和喷嘴,并有热水和粉料进口、粘结剂进口、压缩空气进口、尾气排出口。造粒塔的多孔气体分布板与风分配室相连。造粒塔的喷吹管插入分选斗。风分配室具有切线方向的一次热风进口,风分配室内设有导风板。分选斗的下部为成品出口,上部设有二次热风进口。

图1为杆菌肽锌微颗粒设备示意图。
图中1-润湿室,2-喷嘴,3-造粒塔,4-多孔气体分布板,5-风分配室,6-喷吹管,7-分选斗,8-导风板,9-热风和粉料进口,10-粘结剂,11-压缩空气进口,12-尾气出口,13-一次热风进口,14-二次热风进口,15-成品出口。
粉料由热空气输送进入湿润室,与经过喷嘴喷雾后的粘结剂充分接触,然后,该湿润后的粉料进入造粒塔,一次热风通过风分配室及多孔气体分配板的孔进入造粒塔,在造粒塔中形成锥形流化喷动床,在锥形流化喷动床内,经热空气强烈搅动,完成颗粒成长,整形及干燥,达到粒度及含水份合乎要求的产品,该产品从具有气筛作用的喷吹管进入分选斗。
调整二次热风的进风量,使喷吹管内的气流速度得到调整。喷吹管不但起喷吹作用同时起气筛作用,对颗粒按粒径大小进行分选。从而调整微颗粒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可用作不同物料的造粒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能耗低由于采用粘结剂同细粉首先润湿的工艺,所以成粒机会增加,返粉量减少,同时因锥形流化喷动床的旋转流化、喷动组合,气流分布均匀,锥形流化喷动床内基本无死角,有利传质传热,所以能耗低。
2,适应能力强由于造粒塔内装有的喷咀还可作为喷雾干燥设备使用。由于锥型流化床对风量变化适应能力较强,二次热风进风量可随意调节,所以此装置可生产2~3毫米至200~300微米之间杆菌肽锌微颗粒产品,处理物料粒径可在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具有干燥造粒,分选混料,干粉磨粒等功能,可生产粒度不同产品及适用不同品种的物料。
3,产品质量好由于设备内的风选装置及锥形流化床气流的旋转,使得产品颗粒球形度好,其流动性明显优于其它造粒(如破碎法)生产的产品。产品粒度分布窄,无明显大颗粒。以平均粒径30目为例此设备20目-40目颗粒占70-80%其颗粒大小范围60目-10目,而通常流化床造粒其颗粒分布范围是250目-10目。
4,操作简单,连续性好由于设备适应能力强,操作幅度宽,所以操作稳定性好,由于锥形流化床的搅动,下料采取风选,可连续出合格成品。
实施例以以下设备,工作参数及产品指标为例;生产能力80公斤/小时设备容量1.5立方米电机功率15干瓦系统风量3000米3热量消耗50000千卡/小时产品杆菌肽锌原料颗粒100-200目成品颗粒20-40目
权利要求1,一种杆菌肽锌微颗粒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造粒塔,风分配室,分选斗,其中;造粒塔为圆锥体,造粒塔的底部为喷吹管,造粒塔的下部为多孔气体分布板,造粒塔的上部有润湿室和喷嘴,并有热水和粉料进口、粘结剂进口、压缩空气进口、尾气排出口,造粒塔的多孔气体分布板与风分配室相连,造粒塔的喷吹管插入分选斗,风分配室具有切线方向的一次热风进口,风分配室内设有导风板,分选斗的下部为成品出口,上部设有二次热风进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杆菌肽锌微颗粒制造设备。包括造粒塔,风分配室、分选斗,它适用范围广、功能全,可集干燥、造粒、分选于一体,操作弹性大,用一套设备可生产不同颗粒大小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包括造粒塔,风分配室,分选斗。粉料由热空气输送进入湿润室,与经过喷嘴喷雾后的粘结剂充分接触,然后,该湿润后的粉料进入造粒塔。一次热风在造粒塔中形成锥形流化喷动床,完成颗粒成长,整形及干燥。产品从喷吹管进入分选斗,调整二次热风的进风量,从而调整微颗粒的直径。所得产品从产品出口排出。
文档编号B01J2/16GK2481405SQ0121949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3日
发明者曹冠华 申请人:曹冠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