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848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吸水银的滴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银是有毒物质,但是在做物理试验或化学试验时,难免又要用到水银这样的物质,如果不小心将水银洒落在地面上,收集这些洒落的水银将会比较麻烦,例如要将水银温度计摔碎了,由于水银密度比较大,怎样收集洒落在地上的小水银珠呢?通常,我们会用普通的滴管吸取,但是由于普通的滴管为直线型,因此即使水银被收集进滴管,很快又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滴管内坠落,回收起来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滴管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对洒落、废弃的水银进行有效快速回收的滴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管口、管颈和管身,三者相互连通,管口为“S”型设计,其前端呈喇叭型,管口与管身通过管颈连接。
所述的管颈的内径小于管口的内径。
所述的管身的容积大于管口的容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管口为“S”型设计,且前端呈喇叭型,管径的内径又较小,因此,很容易将洒落、废弃的水银有效收集,从而达到了很好地保护了环境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包括管口10、管颈20和管身30,管口10为“S”型设计,其前端11呈喇叭型,管口10与管身30通过管颈20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管口10为“S”型设计,因此水银被吸起后,不会因自身重力的作用而坠落出滴管,且管口10前端11呈喇叭型,此种设计更有利于较小水银珠的收集;所述的管颈20的内径小于管口10的内径,由于管颈20的内径较小,有利于增加对细小水银珠的吸力;所述的管身30的容积远大于管口10与管颈20的容积,此种设计之目的在于使大量的水银珠被不断地收集到管身30内。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吸取其他性质类似水银的物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滴管,包括管口(10)、管颈(20)和管身(30),三者相互连同,其特征在于管口(10)为“S”型设计,其前端(11)呈喇叭型,管口(10)与管身(30)通过管颈(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颈(20)的内径小于管口(10)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身(30)的容积大于管口(10)的容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吸水银的滴管。其包括管口、管颈和管身,管口为“S”型设计,其前端呈喇叭型,管口与管身通过管颈连接。所述的管颈的内径小于管口的内径。所述的管身的容积远大于管口与管颈的容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可很容易将洒落、废弃的水银有效收集,从而达到了很好地保护了环境的效果。
文档编号B01L3/02GK2772613SQ20052005527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7日
发明者李嘉蓉, 卢佳 申请人:李嘉蓉, 卢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