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毒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208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毒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中初期雨水及危险品废水应急处理的
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能集蓄有毒废液和对初期雨水沉淀处理的蓄毒沉淀池。技术背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物流日益频繁,运输有毒化学危险品车辆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泄漏,污染水源甚至重要保护水源事故时有发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而由于地表沉积污染严重使初期雨水水质差对河道造成严重污染也一致危及水体的安全。如果能有一种设施可对因意外事故泄漏的危险品及其冲洗水进行拦截并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纳蓄,可降低河道环境的污染风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毒沉淀池,它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减少初期雨水对保护水源的污染,对泄漏的化学危险品进行蓄积和应急处理,防止或减少化学危险品对保护水源的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毒沉淀池,包括冲洗储水池,进水渠与冲洗储水池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冲洗储水池的一侧设有调蓄沉淀池,调蓄沉淀池与冲洗储水池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堰,调蓄沉淀池的后端设有集泥槽,调蓄沉淀池与出水井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堰,出水井通过出水闸门与出水管连通。该第一溢流堰的底部设有清洗闸门,第二溢流堰底部设有排空闸门。出水井通过出水闸门与出水管连通,冲洗储水池的另一侧设有岔道井,岔道井与岔道管连通,冲洗储水池与岔道井之间设有第三溢流堰,第三溢流堰高于第二溢流堰,出水管与岔道管连通。该蓄毒沉淀池可设置在水源保护区道路附近,雨水收集系统的管、渠通过本蓄毒沉淀池后再排入需保护的水源、河道。正常情况下初期雨水流入蓄毒沉淀池后被截流,大颗粒在池中沉淀,多余的雨水再溢流入水源、河道。当高速公路发生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时,泄漏物或冲洗路面废水也先流入蓄毒沉淀池,此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急处理处置,防止化学危险品污染保护水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一种蓄毒沉淀池,包括冲洗储水池1,进水渠(管)2与冲洗储水池1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冲洗储水池1的一侧设有调蓄沉淀池3,调蓄沉淀池3中间设有一道矮墙4,将沉淀池分为二个冲洗廊道5,冲洗储水池1与调蓄沉淀池3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堰4,第一溢流堰3的高度低于冲洗储水池1其余部分池壁的高度,第一溢流堰4堰墙底部设有清洗闸门6,每一冲洗廊道5的后端均设有V型集泥槽7,集泥槽7的底部低于冲洗廊道5的底部,调蓄沉淀池3与出水井8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堰9,第二溢流堰9堰墙底部设有排空闸门10,出水井8通过出水闸门11与出水管13连通,冲洗储水池1的另一侧设有岔道井15,岔道井15与岔道管14连通,冲洗储水池1与岔道井15之间设有第三溢流堰12,第三溢流堰12高于第二溢流堰9,出水管13与岔道管14连通。应当注意,第二溢流堰墙的高度应高于该蓄毒沉淀池池外水体如水源、河水的水位标高。该蓄毒沉淀池可设置在道路附近,雨水收集系统的管、渠通过本蓄毒沉淀池后再排入需保护的水源、河道。正常情况下排空闸门10关闭,出水闸门11打开,清洗闸门6关闭,初期雨水通过进水渠(管)2流入冲洗储水池1,经过第一溢流堰4进入调蓄沉淀池,大颗粒在池中沉淀,多余的雨水再溢流通过第二溢流堰9,流入出水井8经出水闸门ll、出水管13排入水源、河道。当髙速公路发生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时,泄漏物或冲洗路面废水也先流入蓄毒沉淀池,此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急处理处置,防止化学危险品污染保护水源。应用说明自动/手动冲洗系统需对池中沉积物进行清洗时,首先打开排空闸门10(此时出水闸门ll处于开启状态),放空冲洗廊道内的积水,然后打开清洗闸门6,利用冲洗储水池1的水势能对池底进行冲洗,冲洗废液、沉积物落入冲洗廊道后端的V型集泥槽7,可采用移动式存水泵(图中未示出)抽出,由清通车外运处置。自动模式时,排放河道水位低于某设定值时,且沉淀池液位高于某设定值时排空闸门IO自动开启,排空调蓄沉淀池3水体。当检测到调蓄沉淀池3液位低于某设定值且冲洗储水池1液位高于某设定值时,清洗闸门6快速打开,对冲洗廊道5进行冲洗。远程控制时,控制中心接到事故报警信息后,对蓄毒沉淀池出水闸门11进行遥控关闭操作,切断蓄毒沉淀池与水体的联系,阻止化学危险品污染水源。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海某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位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在沿线重要保护河道附近设置了蓄毒沉淀池,不同状态下运行工况如下蓄毒沉淀池几种工况及处置方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由此可见,设置蓄毒沉淀池后,可预防和减少因事故造成的危险品泄漏污染水体的可能性,同时,亦能对初期雨水有效地调蓄沉砂处理,减少保护区水源的污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溢流堰12的高度大于第二溢流堰9的高度,第二溢流堰9的高度大于第一溢流堰3的高度。第一溢流堰3高度约1.01.5m,视冲洗廊道长度和宽度确定;第二溢流堰9高度受排放水体水位控制,一般要求高于外河高水位,另需根据持容确定;第三溢流堰12的高度与第一溢流堰3、第二溢流堰9之间的高差满足蓄水量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蓄毒沉淀池,包括冲洗储水池,进水渠与冲洗储水池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冲洗储水池的一侧设有调蓄沉淀池,调蓄沉淀池与冲洗储水池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堰,调蓄沉淀池的后端设有集泥槽,调蓄沉淀池与出水井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堰,出水井通过出水闸门与出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毒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溢流堰的底部设有清洗闸门,第二溢流堰底部设有排空闸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毒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出水井通过出水闸门与出水管连通,冲洗储水池的另一侧设有岔道井,岔道井与岔道管连通,冲洗储水池与岔道井之间设有第三溢流堰,第三溢流堰高于第一溢流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毒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第三溢流堰的高度大于第二溢流堰的高度,第二溢流堰的高度大于第一溢流堰的高度,出水管与岔道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毒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调蓄沉淀池包括至少一个冲洗廊道,每个冲洗廊道的前端通过清洗闸门与冲洗储水池连通,每个冲洗廊道的后端均设有V型集泥槽,集泥槽的底部低于冲洗廊道的底部,调蓄沉淀池的末端通过排空闸门与出水井连通。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毒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冲洗储水池的一侧设有调蓄沉淀池,调蓄沉淀池与冲洗储水池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堰,调蓄沉淀池的后端设有集泥槽,调蓄沉淀池与出水井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堰,出水井通过出水闸门与出水管连通。该蓄毒沉淀池可设置在水源保护区道路附近,雨水收集系统的管、渠通过本蓄毒沉淀池后再排入需保护的水源、河道。正常情况下可对初期雨水进行调蓄、沉淀处理,降低或减少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当高速公路发生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时,泄漏物或冲洗路面废水首先流入蓄毒沉淀池,然后进行应急处理或外运处置,防止或减少化学危险品对保护水源的污染。文档编号B01D21/02GK201249056SQ20082015088公开日2009年6月3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16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16日发明者欣张,谭显英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