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535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煤厂煤泥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选煤厂的煤泥沉淀池是通过重力沉淀作用从煤泥水中回收固体并获得澄清水的设备,简单地说煤泥沉淀池是对煤泥水进行固液分离作业的设备。目前,随着选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泥水中的细粒煤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种煤泥粒度结构给煤泥水处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使循环水浓度能够满足正常生产,很多厂家在煤泥水中同时加入凝聚剂和絮凝剂两种药剂进行凝聚和絮凝处理,以改善煤泥水中颗粒的粒度组成,但这两种药剂在联合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加药顺序以及药剂用量,而现阶段多数厂家都是采用人工加药,这在药剂的计量上难以控制,并且费时费力,加药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该加药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加药,药剂的计量准确,且加药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包括蓄水池及煤泥沉淀池,所述的蓄水池与煤泥沉淀池之间并联设有两个药剂桶,所述的煤泥沉淀池上设有进液管道,两个药剂桶分别通过管路与蓄水池及进液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两个药剂桶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的蓄水池与两个药剂桶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用来控制蓄水池向药剂桶注水的第一球阀以及用来监控药剂桶注水量的电磁流量计,所述的两个药剂桶与进液管道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用来控制药剂桶药剂流出的第二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电磁流量计与搅拌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相连。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上位机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接线端子盒相连,所述的接线端子盒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电磁流量计以及搅拌装置相连。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球阀由第一控制电机驱动,所述的第二球阀由第二控制电机驱动,所述的搅拌装置由第三控制电机驱动,所述接线端子盒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控制电机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搅拌叶轮,所述转轴的上端部悬伸于药剂桶的桶口上方,且转轴的上端部与第三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转轴的下端部靠近药剂桶的桶底。优选的,所述的转轴的下端部与药剂桶的桶底之间还设有平板状的假底,所述的假底与药剂桶的桶底之间设有用来支撑假底的支撑柱。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叶轮包括沿转轴的轴向所设置的第一、第二搅拌叶轮,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位于转轴的中间段,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位于转轴的下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管道内设有使两个药剂桶中流出的药剂处于湍流状态的坎条。 优选的,所述的坎条均匀设置在进液管道的底部,且所述的坎条沿水流方向自进液管道的底部逐渐斜向上方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坎条之间彼此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的蓄水池与两个药剂桶之间的管路进口位于蓄水池的底部,所述的蓄水池与两个药剂桶之间的管路出口位于药剂桶桶壁的上方,所述的两个药剂桶与进液管道之间的管路进口位于药剂桶的桶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整个加药系统,相对于原有的人工加药来说,可以更好地控制药剂与水的配比,同时能有效控制流入煤泥沉淀池的药剂量,省时省力,加药效率高;2)本实用新型的进液管道中设有坎条,所述坎条也即挡条,这样可以使进液管道中的药剂处于湍流状态,同时起到搅拌药剂的作用,尤其是在两种药剂混合后的管道中,可以通过坎条使两种药剂充分的混合,且混合更均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I 一蓄水池 2—煤泥沉淀池21—进液管道22—坎条3—药剂桶 4 一搅拌装置41 一第三控制电机42—转轴43—搅拌叶轮 431—第一搅拌叶轮432—第二搅拌叶轮44一传动带 5—第一球阀51—第一控制电机6—电磁流量计7 一第_二球阀 71—第_二控制电机8—控制系统81—上位机82—控制器 83—接线端子盒9 一假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包括蓄水池I及煤泥沉淀池2,蓄水池I与煤泥沉淀池2之间并联设有两个药剂桶3,煤泥沉淀池2上设有进液管道21,两个药剂桶3分别通过管路与蓄水池I及进液管道21相连通,两个药剂桶3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4,蓄水池I与两个药剂桶3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用来控制蓄水池I向药剂桶3注水的第一球阀5以及用来监控药剂桶3注水量的电磁流量计6,两个药剂桶3与进液管道21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用来控制药剂桶3药剂流出的第二球阀7,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
7、电磁流量计6与搅拌装置4均与控制系统8相连。进一步的,控制系统8包括上位机81,上位机8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2相连,控制器82的输出端与接线端子盒83相连,接线端子盒8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
7、电磁流量计6以及搅拌装置4相连。[0029]更进一步的,第一球阀5由第一控制电机51驱动,第二球阀7由第二控制电机71驱动,搅拌装置4由第三控制电机41驱动,具体地说就是接线端子盒83的输出端是分别与第一控制电机51、第二控制电机71、第三控制电机41相连。进一步的,蓄水池I与两个药剂桶3之间的管路进口位于蓄水池I的底部,蓄水池I与两个药剂桶3之间的管路出口位于药剂桶3桶壁的上方,两个药剂桶3与进液管道21之间的管路进口位于药剂桶3的桶底。进一步的,搅拌装置4包括转轴42和固定在转轴42上的搅拌叶轮43,转轴42的上端部悬伸于药剂桶3的桶口上方,且转轴3的上端部与第三控制电机41的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带44,转轴42的下端部靠近药剂桶3的桶底。优选的,转轴42的下端部与药剂桶3的桶底之间还设有平板状的假底9,假底9与药剂桶3的桶底之间设有用来支撑假底9的支撑柱。假底9可以使与水混合后的药剂不那么快地进入进液管道21,而是在假底9的阻挡下在药剂桶内充分混合,以至混合完全后再进入进液管道21,从而进入煤泥沉淀池2。优选的,搅拌叶轮43包括沿转轴42的轴向所设置的第一搅拌叶轮431、第二搅拌叶轮432,第一搅拌叶轮431位于转轴42的中间段,第二搅拌叶轮432位于转轴42的下端部。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搅拌叶轮,可以使药剂桶里的药剂与水更充分的混合,使混合后的药剂更为均匀地进入进液管道21。进一步的,进液管道21内设有使两个药剂桶3中流出的药剂处于湍流状态的坎条22。由于药剂在进液管道中的流速较慢,容易聚团沉淀,所以在进液管道21内设置坎条,使药剂处于湍流状态,同时起到搅拌药剂的作用,尤其是在两种药剂混合后的进液管道21中,可以使两种药剂充分混合。优选的,如图1所示,坎条22均匀设置在进液管道21的底部,且坎条22自进液管道21的底部向右上方倾斜设置,也即坎条22沿水流方向自进液管道21的底部逐渐斜向上设置。相邻两个坎条22之间的挟裹有药剂的水流在坎条22的作用下会产生湍流,从而使药剂在前进过程中得以充分混合。优选的,坎条22之间彼此平行。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先将凝聚剂和絮凝剂两种药剂分别加入两个药剂桶3中,并将加入药剂的重量告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上位机81给予控制器82指令,控制器82通过接线端子盒83将信号传递给第一控制电机51,第一控制电机51控制第一球阀5打开,这时蓄水池I分别向两个药剂桶3加水,同时电磁流量计监控加水量,由此来控制药剂的浓度;加入水后,控制器82通过接线端子盒83将信号传递给第三控制电机41,第三控制电机41驱动转轴42转动,同时带动转轴42上的搅拌叶轮43旋转,使药剂桶43中的药剂与水充分混合,然后控制器82通过接线端子盒将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电机71,这时第二球阀7打开,药剂桶3中的药剂从假底9下方的管道流出,并沿着布满坎条22的进液管道21流动,最终进入煤泥沉淀池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如需要控制两种药剂的不同比例加入时,可以分别通过控制两个第二球阀7的开启度来实现。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包括蓄水池(I)及煤泥沉淀池(2),所述的蓄水池(I)与煤泥沉淀池(2 )之间并联设有两个药剂桶(3 ),所述的煤泥沉淀池(2 )上设有进液管道(21),两个药剂桶(3)分别通过管路与蓄水池(I)及进液管道(21)相连通,所述的两个药剂桶(3)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I)与两个药剂桶(3)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用来控制蓄水池(I)向药剂桶(3)注水的第一球阀(5)以及用来监控药剂桶(3)注水量的电磁流量计(6),所述的两个药剂桶(3)与进液管道(21)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用来控制药剂桶(3)药剂流出的第二球阀(7),所述的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7)、电磁流量计(6)与搅拌装置(4)均与控制系统(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8)包括上位机(81),上位机(8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2)相连,控制器(82)的输出端与接线端子盒(83)相连,所述的接线端子盒(8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7)、电磁流量计(6)以及搅拌装置(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球阀(5)由第一控制电机(51)驱动,所述的第二球阀(7)由第二控制电机(71)驱动,所述的搅拌装置(4)由第三控制电机(41)驱动,所述接线端子盒(8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电机(51)、第二控制电机(71)和第三控制电机(4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4)包括转轴(42)和固定在转轴(42)上的搅拌叶轮(43),所述转轴(42)的上端部悬伸于药剂桶(3)的桶口上方,且转轴(3)的上端部与第三控制电机(41)的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带(44),所述转轴(42)的下端部靠近药剂桶(3)的桶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42)的下端部与药剂桶(3)的桶底之间还设有平板状的假底(9),所述的假底(9)与药剂桶(3)的桶底之间设有用来支撑假底(9)的支撑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叶轮(43)包括沿转轴(42)的轴向所设置的第一搅拌叶轮(431)、第二搅拌叶轮(432),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431)位于转轴(42)的中间段,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432)位于转轴(42)的下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道(21)内设有使两个药剂桶(3)中流出的药剂处于湍流状态的坎条(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坎条(22)均匀设置在进液管道(21)的底部,且所述的坎条(22)沿水流方向自进液管道(21)的底部逐渐斜向上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坎条(22)之间彼此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I)与两个药剂桶(3)之间的管路进口位于蓄水池(I)的底部,所述的蓄水池(I)与两个药剂桶(3)之间的管路出口位于药剂桶(3)桶壁的上方,所述的两个药剂桶(3)与进液管道(21)之间的管路进口位于药剂桶(3)的桶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煤厂煤泥沉淀池自动加药系统。包括蓄水池及煤泥沉淀池,蓄水池与煤泥沉淀池之间并联设有两个药剂桶,煤泥沉淀池上设有进液管道,两个药剂桶分别通过管路与蓄水池及进液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两个药剂桶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的蓄水池与两个药剂桶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球阀以及电磁流量计,所述的两个药剂桶与进液管道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用来控制药剂桶药剂流出的第二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电磁流量计与搅拌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整个加药系统,相对于原有的人工加药来说,可以更好地控制药剂与水的配比,同时能有效控制流入煤泥沉淀池的药剂量,省时省力,加药效率高。
文档编号B01D21/01GK202951290SQ20122060892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朱宏政, 朱金波, 刘令云, 刘银, 郑钢丰, 李星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