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020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搅拌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槽,包括:槽体、支撑圈、支架、加强筋板和搅拌装置。具体而言,所述槽体内具有搅拌室,所述槽体上设有工艺孔;所述支撑圈安装在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上;所述支架向外延伸超出所述槽体;所述加强筋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加强筋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圈相连;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伸入到所述搅拌室内,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不仅提高了搅拌槽的装配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搅拌槽的成本。
【专利说明】搅拌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槽。
【背景技术】
[0002]搅拌槽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设备,通常包括罐体和搅拌装置。在相关技术中, 搅拌装置通常安装固定在地基上的单独支架上。但是,这种分体式的搅拌槽存在结构复杂, 安装不便,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工艺配置时设备间紧凑布置,因此存在对现有搅拌槽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化的搅拌槽。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槽,包括:槽体、支撑圈、支架、加强筋板和搅拌装置。具体 而言,所述槽体内具有搅拌室,所述槽体上设有工艺孔;所述支撑圈安装在所述槽体的外侧 壁面上;所述支架向外延伸超出所述槽体;所述加强筋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加 强筋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圈相连;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 轴伸入到所述搅拌室内,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叶。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槽,通过支架、加强筋板、支撑圈的配合,将搅拌装置直接 支撑在槽体的外壁上,槽体的外壁吸收搅拌装置的振动,获得支撑圈加强的外壁降低了搅 拌装置振动的影响,使搅拌装置可以稳定地对物料进行搅拌,避免了因搅拌装置的振动等 造成搅拌槽故障,提高了搅拌槽的稳定性。此外,相对传统的通过支架将搅拌装置支撑在地 基上的搅拌槽,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的搅拌槽结构简单,简化了搅拌槽的装置,不仅提高了 搅拌槽的装配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搅拌槽的成本。
[0006]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之间设有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固定 且贴合在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上。由此,提高了槽体与加强筋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性,以 便于支架通过加强筋板和加强支撑板稳定地支撑在槽体上,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搅拌装置 振动的影响,提高了搅拌槽的减震效果,减低搅拌槽的故障率,提高了搅拌槽的实用性。
[0007]所述加强支撑板焊接在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上。由此,通过焊接可以使加强支撑 板稳定地与槽体的外侧壁面相连,提高了加强支撑板和槽体的连接强度和刚性,进一步地 提高了搅拌槽的稳定性和减振效果,此外,通过焊接使加强支撑板可以快速地与槽体相连, 提高了搅拌槽的装配效率。
[0008]所述槽体包括位于外面的钢外壳和位于里面的衬里。通过在钢外壳内设置衬里可 以有效地避免槽体内的物料接触钢外壳,从而避免物料侵蚀损坏钢外壳,提高了槽体的使 用寿命和稳定性。
[0009]所述槽体的顶壁的钢外壳与所述槽体的侧壁的钢外壳通过连接型钢圈相连,所述 连接型钢圈的外周壁与所述槽体的侧壁的钢外壳的内侧壁面的贴合,所述连接型钢圈的顶壁与所述槽体的顶壁的钢外壳的下表面贴合。由此,采用连接型钢圈连接钢外壳,提高了钢 外壳的成型和装配效率,提高了搅拌槽的装配效率,且降低成本。
[0010]所述连接型钢圈与所述钢外壳焊接。由此,提高了钢外壳的结构强度,使钢外壳与 连接型钢圈稳定地相连,提高了槽体的稳定性,且还使连接型钢圈与钢外壳配合方便,效率闻。
[0011]所述衬里由砖和橡胶贴砌成。由此,降低了搅拌槽的成本,且提高了搅拌槽耐高温 及耐腐蚀的能力。
[0012]所述支撑圈由型钢制成且焊接在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上。由此,提高了钢外壳的 支撑强度和刚性及减振效果,便于搅拌槽的运行。
[0013]所述槽体的侧壁的下部还设有人孔,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钢基座。由此,可以通过 人孔对搅拌槽进行维修,便于搅拌槽的维护,降低了搅拌槽的维护成本。此外,槽体底部的 钢基座可以提高搅拌槽的抗震稳定性,且便于对底部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泄漏点。
[0014]所述槽体的顶壁与所述槽体的侧壁焊接或螺栓连接。由此,使槽体的装配结构简 单,提高了槽体的装配效率,且便于维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槽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搅拌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槽体100 ;钢外壳101 ;衬里102 ;工艺孔103 ;人孔104 ;连接型钢圈105
[0019]支架200 ;搅拌装置300 ;搅拌轴301 ;搅拌桨叶302 ;驱动电机303 ;
[0020]支撑圈500 ;加强筋板400 ;钢基座600 ;加强支撑板700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22]搅拌槽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设备,通常包括罐体和搅拌装置。在相关技术中, 搅拌装置通常安装在固定在地基上的单独支架上。但是,这种分体式的搅拌槽存在结构复 杂,安装不便,因此存在对现有搅拌槽改进的需求。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的 搅拌槽。
[0023]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槽。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槽,包括:槽体100、支撑圈500、 支架200、加强筋板400和搅拌装置300。
[0025]具体而言,槽体100内具有搅拌室,用于存放物料,以便于对物料进行搅拌,槽体 100上设有工艺孔103,其中工艺孔103可以用作加料口、排料口及排气孔等,工艺孔103可 以为多个。支撑圈500安装在槽体100的外侧壁面上。支架200向外延伸超出槽体100。 加强筋板400的上端与支架200相连,加强筋板400的下端与支撑圈500相连,用于使支架200支撑在支撑圈500上。搅拌装置300安装在支架200上,搅拌装置300的搅拌轴301伸 入到搅拌室内,搅拌轴301上设有搅拌桨叶302。搅拌轴301可旋转,且搅拌轴301旋转时 带动搅拌桨叶302转动,使搅拌桨叶302对物料进行搅拌。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槽,通过支架200、加强筋板400、支撑圈500的配 合,将搅拌装置300支撑在槽体100的外壁上,槽体100的外壁吸收搅拌装置300的振动,从 而降低搅拌装置300的振动,使搅拌装置300可以稳定地对物料进行搅拌,避免了因搅拌装 置的振动等造成搅拌槽故障,提高了搅拌槽的稳定性。此外,相对传统的通过支架将搅拌装 置支撑在地基上的搅拌槽,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的搅拌槽结构简单,简化了搅拌槽的结构, 不仅提高了搅拌槽的装配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搅拌槽的成本。
[002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筋板400与槽体 100的外侧壁面之间设有加强支撑板700,加强支撑板700固定在槽体100的外侧壁面上, 且加强支撑板700与槽体100的外侧壁面贴合。由此,提高了槽体100与加强筋板400之 间的连接强度,以便于支架200通过加强筋板400和加强支撑板700稳定地支撑在槽体100 上,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搅拌装置300的振动,提高了搅拌槽的减震效果,降低搅拌槽的故 障率,提高了搅拌槽的实用性。
[0028]有利地,加强支撑板700焊接在槽体100的外侧壁面上。由此,通过焊接可以使加 强支撑板700稳定地与槽体100的外侧壁面相连,提高了加强支撑板700和槽体100的连 接强度,进一步地提高了搅拌槽的稳定性和减振效果,此外,通过焊接使加强支撑板700可 以快速地与槽体100相连,提高了搅拌槽的装配效率。
[0029]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槽体100包括位于外面的钢外壳101和 位于里面的衬里102。由此,提高了槽体100的结构强度,且在钢外壳101内设置衬里102 可以有效地避免槽体100内的物料接触钢外壳101,从而避免物料侵蚀损坏钢外壳101,提 高了槽体100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0030]有利地,如图2所示,槽体100的顶壁的钢外壳与槽体100的侧壁的钢外壳通过连 接型钢圈105相连,连接型钢圈105的外周壁与槽体100的侧壁的钢外壳的内侧壁面的贴 合,连接型钢圈105的顶壁与槽体100的顶壁的钢外壳的下表面贴合。由此,采用连接型钢 圈105连接钢外壳101,提高了钢外壳101的成型和装配效率,提高了搅拌槽的装配效率,且 降低成本。此外,还提高了连接型钢圈105与钢外壳101配合的稳定性。
[0031]进一步地,连接型钢圈105与钢外壳101焊接。由此,提高了钢外壳101的结构强 度,使钢外壳101与连接型钢圈105稳定地相连,提高了槽体100的稳定性,且还使连接型 钢圈105与钢外壳101配合方便,效率高。
[0032]有利地,衬里102由砖和橡胶贴砌成。由此,降低了搅拌槽的成本,且提高了搅拌 槽耐高温及耐腐蚀的能力。
[003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圈500由型钢制成,且支撑圈500 焊接在槽体100的外侧壁面上。由此,提高了钢外壳的支撑强度和刚性及减振效果,便于搅 拌槽的运行。
[0034]有利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槽体100的侧壁的下部还设有 人孔104,槽体100的底部设有钢基座600。由此,可以通过人孔104对搅拌槽进行维修,便 于搅拌槽的维护,降低了搅拌槽的维护成本。此外,槽体100底部的钢基座可以提高搅拌槽的抗震稳定性,且便于对底部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泄漏点。
[0035]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槽体100的顶壁与槽体100的侧壁焊接 或螺栓连接。由此,使槽体100的装配结构简单,提高了槽体100的装配效率,且便于维护。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 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 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004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搅拌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具有搅拌室,所述槽体上设有工艺孔;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安装在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上;支架,所述支架向外延伸超出所述槽体;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加强筋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圈 相连;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伸入到所述搅拌 室内,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 之间设有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固定且贴合在所述槽体的外侧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板焊接在所述槽体的外 侧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包括位于外面的 钢外壳和位于里面的衬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顶壁的钢外壳与所述槽体 的侧壁的钢外壳通过连接型钢圈相连,所述连接型钢圈的外周壁与所述槽体侧壁的钢外壳 的内侧壁面贴合,所述连接型钢圈的顶壁与所述槽体的顶壁的钢外壳的下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型钢圈与所述钢外壳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衬里由砖和橡胶贴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由型钢制成且焊接在所述 槽体的外侧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侧壁的下部还设有人孔,所 述槽体的底部设有钢基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顶壁与所述槽体的侧壁焊 接或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B01F7/18GK203437065SQ20132051266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周凤娟, 傅建国, 李少龙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