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4445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工艺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初步沉淀区、斜板沉淀区,初步沉淀区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设有溢流槽,溢流槽顶部高度不低于溢流口顶部高度,溢流槽固定连接于初步沉淀区侧壁上部,溢流槽设有排泥管,排泥管具有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初步沉淀区侧壁设置溢流口,利用溢流原理,将上浮污泥排至溢流槽,然后通过排泥管排入附近污泥浓缩池,从而解决高密度沉淀池的污泥上浮问题,提高出水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工艺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紧凑、高效、灵活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项领域,可用于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饮用水、雨水以及三级废水,这种新型水处理工艺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流行。
[0003]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由混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初步沉淀区、斜板沉淀区组成,污泥通过底部排出。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高密度沉淀池污泥经常出现上浮,尤其是在初步沉淀区,大量上浮污泥累积在初步沉淀区的液面以上,达到一定厚度后,将影响最终出水的效果O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解决浮泥问题,提高出水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混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初步沉淀区、斜板沉淀区,初步沉淀区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设有溢流槽,溢流槽顶部高度不低于溢流口顶部高度,溢流槽固定连接于初步沉淀区侧壁上部,溢流槽设有排泥管,排泥管具有阀门。
[0006]进一步的是:溢流口顶面为平面,且溢流口顶面与初步沉淀区顶部间距为500臟?60Ctam,溢流口高度为300臟?400臟。
[0007]进一步的是:溢流口长度与其所在一侧的初步沉淀区侧壁长度相同。
[0008]进一步的是:溢流槽底面为倒锥形,排泥管设于溢流槽底面中心,且排泥管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0009]进一步的是:初步沉淀区在相对于溢流口的另一侧还设有水管。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初步沉淀区侧壁设置溢流口,利用溢流原理,将上浮污泥排至溢流槽,然后通过排泥管排入附近污泥浓缩池,从而解决高密度沉淀池的污泥上浮问题,提高出水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3]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1-混凝反应区、2-絮凝反应区、3-初步沉淀区、4-斜板沉淀区、31-溢流口、32-溢流槽、33-排泥管、34-阀门、35-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反应区1、絮凝反应区2、初步沉淀区3、斜板沉淀区4,初步沉淀区3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 31,溢流口 31设有溢流槽32,溢流槽32顶部高度不低于溢流口 31顶部高度,溢流槽32固定连接于初步沉淀区3侧壁上部,溢流槽32设有排泥管33,排泥管33具有阀门34。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初步沉淀区3侧壁设置溢流口 31,利用溢流原理,将上浮污泥排至溢流槽32,然后通过排泥管33排入附近污泥浓缩池,从而解决高密度沉淀池的污泥上浮问题,提高出水效果。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项改进,溢流口 31顶面为平面,且溢流口 31顶面与初步沉淀区3顶部间距为500mm?600mm。正常工作时,初步沉淀区3水面位于距顶部约300mm,溢流口 31顶面与初步沉淀区3顶部间距为500_?600mm,溢流口 31高度为300_?400mm,可使得在保证排除浮泥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高密度沉淀池的污水处理能力。溢流口31顶面为平面,具有最好的排除浮泥效果。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项改进,溢流口 31长度与其所在一侧的初步沉淀区3侧壁长度相同,可将溢流效果利用最大化。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项改进,溢流槽32底面为倒锥形,排泥管33设于溢流槽32底面中心,且排泥管33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利用自流作用,即有很好的排泥效果。另外,阀门34设置于排泥管33上靠近地面处,方便操作。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项改进,初步沉淀区3在相对于溢流口 31的另一侧还设有水管35。当上浮污泥流动性较差时,可开启水管35,采用水力冲击作用,将上浮的污泥排至溢流槽32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混凝反应区(1)、絮凝反应区(2)、初步沉淀区(3)、斜板沉淀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沉淀区(3)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31),所述溢流口(31)设有溢流槽(32),所述溢流槽(32)顶部高度不低于所述溢流口(31)顶部高度,所述溢流槽(32)固定连接于所述初步沉淀区(3)侧壁上部,所述溢流槽(32)设有排泥管(33),所述排泥管(33)具有阀门(3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31)顶面为平面,且溢流口(31)顶面与初步沉淀区(3)顶部间距为500mm?600mm,溢流口(31)高度为300mm ?4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31)长度与其所在一侧的初步沉淀区(3)侧壁长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32)底面为倒锥形,所述排泥管(33)设于所述溢流槽(32)底面中心,且排泥管(33)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沉淀区(3)在相对于溢流口(31)的另一侧还设有水管(35)。
【文档编号】B01D21/08GK204219842SQ20142059455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谢永生, 万新丰, 兰德波, 谢丽娟 申请人:攀枝花钢城集团瑞天安全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