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祛除室内异味及分解甲醛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291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祛除室内异味及分解甲醛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空气污染异常严重,每个国家都在采用各种方法减轻室内空气污染,这些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如下:

吸附原理:

活性炭、氧化铝、硅胶和分子筛等吸附剂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它是将异味和臭气等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而不能彻底地将之除去,从而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难以再生重复使用,普通活性炭易饱和,要经常更换;分子筛价格昂贵。

静电净化法:

原理是利用高压静电场形成电晕,在电晕区里有自由电子和离子逸出,这些带电粒子就会在运动中不断地碰撞和吸附到尘埃颗粒,从而使灰尘带上电荷,荷电后的粉尘等微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就会沉积并滑落,从而把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尘埃除去,达到使空气洁净的目的。

缺点:该方法不能在效除去室空气的有害气体,同时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臭氧,从面产生二次污染。耗电,有噪音,同时设备购买投入大,运行维护成本高。

低温等离子法体净化法:

不能彻底降解污染物,往往伴有其他副产物以及臭氧的产生,从而产生二次污染。设备购买投入大,耗电,有噪音,运行维护成本高

光触媒催化净化法:

能有效杀灭细菌、降解氯化物。醛类、酮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其它无机有害气体,不产生新的有害气体的二次污染。但不能解决室内空气中的悬浮物及很大的细微颗料物问题,同时催化剂微孔易被灰尘和颗粒物等堵塞而致使催化剂失活;对于污染源内部及后续挥发的有害气体难以起到作用,易出现甲醛反弹问题:强氧化性对于室内家具,装饰、家电等有害金属部分和元器件可能会带来一定腐蚀和破坏的副作用;耗电、强紫外光对人体是在害的,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祛除室内异味及分解甲醛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祛除室内异味及分解甲醛的微生态制剂,其原料按质量份数包括:

所述乳酸菌选自从植物叶片提取的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双歧杆菌选自长双歧、短双歧杆菌、双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婴儿双歧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所述用于祛除室内异味及分解甲醛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1:纯净水或去离子水升温至40-50℃,将一水葡萄糖、果葡糖浆溶于其中,并进行定容均质至100-300份;

2)配料2:将柠檬、海藻、菠萝、绿萝、西红柿多种植物打碎后煮沸、过滤,取上清液;

3)灭菌:上述两种配料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4)接种:将菌种乳酸菌与双歧杆菌溶于海藻糖溶液中进行接种;

5)发酵:pH值达到3-3.5即可终止发酵;

6)过滤:将发酵液过滤取上清液;

7)配料:将低聚木糖、谷氨酸钠、维生素C溶于其中,然后均匀溶于经升温的剩余纯净水或去离子水中;

8)将均质后的料液进行灌装。

优选地,灭菌处理是在120-125℃下进行15-30min。

所述步骤4)中发酵温度为36-39℃,发酵时间为70-120h。

所述步骤4)中乳酸菌与双歧杆菌(按照单位活菌数)的比例为2:1。

所述步骤7)中纯净水或去离子水被升温至70-8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异技术效果:

所述微生态制剂可应用于室内空气治理,对空气中的甲醛等进行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在祛除异味如烟味、腐臭味等和分解甲醛的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效果持久,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很适合在各种民用建筑中普及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所述用于祛除室内异味及分解甲醛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1:纯净水或去离子水升温至45℃,将一水葡萄糖20质量份(下同)、果葡糖浆50份溶于其中,并进行定容均质至200份;

2)配料2:将柠檬、海藻、菠萝、绿萝、西红柿等打碎后煮沸、六层纱布过滤取上清液200份;

3)灭菌:上述两种配料混合后在121℃下灭菌处理15min;

4)接种:选好的菌种按6份乳酸菌与3份双歧杆菌的比例溶于含5份海藻糖的溶液中进行接种;

5)发酵:温度37℃,时间100h,pH值达到3-3.5即可终止发酵;

6)过滤:将发酵液过滤取上清液;

7)配料:将低聚木糖5份、谷氨酸钠5份、维生素C 3份溶于其中,然后均匀溶于升温至80℃的500份纯净水或去离子水中;

8)将均质后的料液进行灌装。

经北京国家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在甲醛超标5倍的前提下,2小时即可去除64%,即分解掉0.27毫克,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