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82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5mg/m3,一般考虑在脱硫后设置湿式电除尘器装置对烟气中颗粒物、酸雾及重金属等进一步脱除,以满足超低排放标准要求。

对于常规燃煤电厂,烟囱、冷却塔、脱硫塔及湿式电除尘器分别独立布置,由此带来初期投资高、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问题。通过将脱硫塔、湿式电除尘器和排烟装置布置在间冷塔内,可实现空冷、脱硫、除尘、排烟等功能,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同时可节水、节能、节约用地。

国内电力环保建设中已经出现了在间冷塔内布置脱硫塔和湿式电除尘器的布置形式。

对于部分电厂,由于间冷塔内设备布置紧凑,造成湿式电除尘器在间冷塔内布置困难,只能将湿式电除尘器布置在塔外,由此将带来占地面积增加、能耗增加等问题。目前已出现的四塔合一布置方式中,脱硫塔、湿式电除尘器、烟道、排烟装置等均独立布置,仍存在占地面积大、烟道阻力大、能耗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置,该装置用地面积小,烟道阻力小,并且能耗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置包括间冷塔、以及设置于间冷塔内的壳体、固定于壳体内的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其中,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自下到上依次分布,且脱硫吸收塔的烟气出口与除尘器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排烟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排烟装置的出口与壳体顶部的出口相连通,壳体竖立固定于间冷塔的底部。

所述除尘器为湿式电除尘器。

脱硫吸收塔的烟气入口管道依次穿过壳体的侧面及间冷塔的侧壁伸出到间冷塔外。

壳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交错分布的加强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置包括间冷塔、以及设置于间冷塔内的壳体、固定于壳体内的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排烟装置的出口与壳体顶部的出口相连通,壳体竖立固定于间冷塔的底部,从而将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固定连接,进而将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固定于间冷塔内,烟气依次经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再通过间冷塔抬升烟气,实现烟气的二氧化硫及烟尘超低排放,本发明集空冷、脱硫、除尘、排烟功能于一体,同时达到节水、节能及节约用地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间位置,没有新增占地面积,减少工程初期投资,使电厂布局更加合理美观并且进一步优化间冷塔的内布局,与常规600MW机组相比,减少占地约650m2。另外,本发明取消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之间的烟道,减少烟气系统的阻力,降低运行电耗,与常规600MW机组相比,减小系统阻力约200Pa,降低系统电耗约153kW,年解决运行成本约35万元。

进一步,壳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交错分布的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对壳体进行加固,避免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工作晃动而是壳体受损,实现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及排烟装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其中,1为间冷塔、2为脱硫吸收塔、3为除尘器、4为排烟装置、5为壳体、6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置包括间冷塔1、以及设置于间冷塔1内的壳体5、固定于壳体5内的脱硫吸收塔2、除尘器3及排烟装置4,其中,脱硫吸收塔2、除尘器3及排烟装置4自下到上依次分布,且脱硫吸收塔2的烟气出口与除尘器3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除尘器3的烟气出口与排烟装置4的入口相连通,排烟装置4的出口与壳体5顶部的出口相连通,壳体5竖立固定于间冷塔1的底部。

除尘器3为湿式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2的烟气入口管道依次穿过壳体5的侧面及间冷塔1的侧壁伸出到间冷塔1外;壳体5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交错分布的加强筋6。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锅炉烟气通过脱硝反应器及电除尘器后进入脱硫吸收塔2中,烟气在脱硫吸收塔2内完成二氧化硫的脱除,经脱硫处理后的烟气直接进入除尘器3进行深度除尘,经除尘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排烟装置4进入间冷塔1内,并借助间冷塔1内的热空气将烟气抬升,最终排出间冷塔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