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掺杂试剂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592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氨气掺杂试剂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掺杂技术领域,具体为氨气掺杂试剂管。



背景技术:

在一些进口的物质成分分析检测仪器中,需要用到微量的氨气作为掺杂物,例如将4克的碳酸氢铵固体粉末装在如上图所示塑料试管(外径10mm,内径8mm,长度150mm)内,在常温常压下放置,12个月内碳酸氢铵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分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挥发完毕。

但是碳酸氢铵是易分解挥发的固体粉末,放在这样的试管中只需要不到15天就挥发完毕了,而常用的一些微孔材料用来控制碳酸氢铵的挥发分解速度,挥发分解速度还是太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氯甲烷掺杂试剂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氨气掺杂试剂管,包括试管本体、密封塞和微渗透塞,试管本体为中空的圆柱管结构,密封塞塞入试管本体的一端,微渗透塞塞入试管本体的另一端,密封塞和微渗透塞均与试管本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微渗透塞包括外塞体、薄管和微渗透柱体,外塞体为中空柱体结构,微渗透柱体塞入薄管内,且薄管的内壁与微渗透柱体的外壁过渡配合,薄管的外壁与外塞体的内孔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试管本体、密封塞、外塞体和薄管均为特氟龙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渗透柱体为微孔透气塑料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试管本体的内径为8mm,长度为150mm,所述密封 塞的外径和微渗透塞的外径在8.5~9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采用常见的材料,特殊的设计和装配方式来达到所需的性能,从而取代进口产品,降低了成本。

2、密封塞和微渗透塞均与试管本体为过盈配合,试剂分解后的气体不会从塞子与试管之间通过,大部分的气体通过微渗透柱体渗透通过,气体的挥发速度稳定。

3、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微渗透柱体的截面积进行调整,以适应所需的不同气体透过速度,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盛装有试剂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渗透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管本体,2-密封塞,3-微渗透塞,4-试剂,31-外塞体,32-薄管,33-微渗透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氨气掺杂试剂管,包括试管本体1、密封塞2和微渗透塞3,试管本体1为中空的圆柱管结构,密封塞2塞入试管本体1的一端,微渗透塞3塞入试管本体1的另一端,密封塞2和微渗透塞3均与试管本体1的内壁过盈配合, 所述微渗透塞3包括外塞体31、薄管32和微渗透柱体33,外塞体31为中空柱体结构,微渗透柱体33塞入薄管32内,且薄管32的内壁与微渗透柱体33的外壁过渡配合,薄管32的外壁与外塞体31的内孔过渡配合。

作为优选地,试管本体1、密封塞2、外塞体31和薄管32均为特氟龙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微渗透柱体33为微孔透气塑料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试管本体1的内径为8mm,长度为150mm,所述密封塞2的外径和微渗透塞3的外径在8.5~9mm之间。

生产时,先将试管本体1的一端用密封塞2密封,然后从试管本体1的另一单装入适量试剂4,试剂4为碳酸氢铵粉末,再用微渗透塞3塞住试管本体1的另一端,即可得到氨气掺杂试剂管。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