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45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氮杯,属于液氮存放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氮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性较好等优点,具有很低的温度,其沸点为-195.8℃,可以用作深冷剂,可用于迅速冷冻和食品运输,或制作冰品。实验室通常用于迅速冷冻生物组织防止组织被破坏或者便于研磨组织样品。然而,由于液氮温度极低,在生活中或实验室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从工厂装入耐超低温的液氮罐再进行运输,液氮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挥发,因此在实验室研磨样品少量多次取用液氮时,盛取液氮则比较麻烦,液氮挥发很容易导致浪费,且稍不注意就容易冻伤手。

现有的液氮取样器,多为一种为铁制长筒状器物,但在取的过程中液氮易撒漏,少量多次取用时极不方便,不仅浪费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创造出方便少量多次盛取液氮的装置则成为了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科研工作者在取液氮过程中操作不方便、容易浪费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包括杯体、把手、杯盖、杯口塞和杯嘴,所述的杯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杯体的顶部开口,杯体的顶部通过一端直壁部分与杯嘴建立连接,所述的杯盖边缘与杯嘴边缘铰接,所述的杯盖的下端设有圆柱形杯口塞,所述杯口塞的大小与杯体顶部的直壁部分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的杯体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壳、真空层、隔热层和内壁。

优选的:所述的杯盖的上端设有漏气检测控制器和蜂鸣器,所述杯嘴内,杯口塞与杯体顶部安装开口处设有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的蜂鸣器和气体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漏气检测控制器建立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杯体的底部内壁设有圆弧形倒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把手上端设有由弹簧控制的回位按钮,所述的杯体上端内侧靠近把手端设有插销,所述的回位按钮与插销制动连接,靠近插销的杯口塞边缘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能有效的防冻绝热,不仅确保实验科研人员的安全操作,而且有效的减缓了液氮的挥发速度,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气体泄漏监测装置,当气体泄漏时能提醒操作人员,避免浪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有效的减少了从液氮罐中倒出液氮的次数,且多余的液氮也方便回收到液氮存放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的结构视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漏气检测控制原理图;

图中 1-杯体,2-把手,3-杯盖,4-杯口塞,5-杯嘴,6-直壁部分,7-漏气检测控制器,8-蜂鸣器,9-气体检测传感器,10-回位按钮,11-插销,12-插孔,13-外壳,14-真空层,15-隔热层,16-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包括杯体1、把手2、杯盖3、杯口塞4和杯嘴5,所述的杯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2,杯体1的顶部开口,杯体1的顶部通过一端直壁部分6与杯嘴5建立连接,所述的杯盖3边缘与杯嘴5边缘铰接,所述的杯盖3的下端设有圆柱形杯口塞4,所述杯口塞4的大小与杯体1顶部的直壁部分6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的杯体1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壳13、真空层14、隔热层15和内壁16。如此设置,杯口塞4为圆柱形用于杯体1顶端开口的密封结构,其杯口塞4安装在杯盖3的下端面,通过开启杯盖3带动杯口塞4将杯体1上端开口开启,此时通过倾斜杯体1即可将杯体内的液氮沿着杯嘴5倾倒而出;所述的隔热层内填充液氮,隔热层的外层为真空层,通过真空和隔热的作用下,液氮在杯体1内保存,确保了杯体1的保温效果和液氮储存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所述的杯盖3的上端设有漏气检测控制器7和蜂鸣器8,所述杯嘴5内,杯口塞4与杯体1顶部安装开口处设有气体检测传感器9,所述的蜂鸣器8和气体检测传感器9分别与漏气检测控制器7建立连接。如此设置,所述的漏气检测控制器7是单片机,气体检测传感器7检测液氮杯口塞4与杯体塞紧处的气体,当杯体漏气时,气体检测传感器7将漏气信号传递给气体检测控制器7,此时气体检测控制器7控制蜂鸣器8产生蜂鸣报警。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所述的杯体1的底部内壁设有圆弧形倒角结构。如此设置,液氮密度较大,液氮在杯体内存放,倾倒时,液氮随着圆弧形倒角结构轻易倾倒而出。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验用液氮存放杯所述的把手2上端设有由弹簧控制的回位按钮10,所述的杯体1上端内侧靠近把手2端设有插销11,所述的回位按钮10与插销制动连接,靠近插销11的杯口塞4边缘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孔12。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