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和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99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滤芯和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净水设备主要是依靠滤芯来净化水,而滤芯则是依靠由过滤材料制成的过滤层来对水进行过滤的,该过滤层的过滤效果与该过滤层的厚度以及通过该过滤层的水流速度有关,也就是说,过滤层越厚、水流速度越小,则过滤层的过滤效果越好,反之过滤层的过滤效果较差。现有的滤芯的过滤层各处的厚度一样,但是净水设备的进水端的水流速度要大于其出水端的水流速度,如此,则导致滤芯靠近净水设备的进水端一端过滤效果并不好,进而降低了滤芯的过滤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滤芯,旨在提高滤芯的过滤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滤芯,其包括:中心管,呈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设置,且所述中心管的周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过滤层,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且所述过滤层的厚度自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向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由套设于所述中心管上的过滤材料形成,且所述过滤材料的厚度自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向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由绕置于所述中心管上的过滤材料形成,且所述过滤材料绕置的层数自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向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过滤材料包括碳纤维和/或PP棉。优选地,所述中心管的直径自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所述过滤层的厚度自所述中心管的直径较大的一端向所述中心管的直径较小的一端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过滤层各处的外径大小一致。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呈网状或格栅状设置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套设于所述过滤层的外侧。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呈筒状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位于同一端或分设于两相对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过滤层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中心管的内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层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且所述过滤层的厚度自所述中心管邻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向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安装于所述过滤层邻近所述进水口的端部,并套设于所述过滤层的外围,以封盖所述过滤层邻近所述进水口的端部;所述第二端盖安装于所述过滤层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并套设于所述过滤层的外围,且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将所述中心管的内腔和出水口连通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其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包括:中心管,呈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设置,且所述中心管的周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过滤层,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且所述过滤层的厚度自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向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逐渐增加。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滤芯的过滤层设于滤芯的中心管上,并将过滤层的厚度设置为自中心管的一端向中心管的另一端逐渐增加。由于净水设备的进水端进水速度要大于其出水端的水流速度,当滤芯安装至净水设备中时,该滤芯的过滤层较厚的一端邻近净水设备的进水端设置,滤芯的过滤层较薄的一端邻近净水设备的出水端设置,如此,保证了通过滤芯的过滤层各处的水都得到了较好的过滤,进而提高了该滤芯整体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滤芯30壳体10中心管31进水口11通孔32出水口20过滤层40第一端盖21碳纤维50第二端盖22PP棉51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提高滤芯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滤芯,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滤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滤芯100用于净水设备(未图示)中,其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例如泥沙、铁锈、异味等等,该滤芯100包括中心管10、过滤层20以及其他部件。上述中心管10主要用于供过滤层20固定安装,其呈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设置,并且该中心管10的周壁设置有多个通孔11。需要说明的是,该中心管10可一端开口或者两端均开口,为了方便生产制造,该中心管10通常为两端开口设置。该中心管10可以采用塑料、碳棒等材料制成。当中心管10采用塑料制成时,由于塑料具有密度小的特点,如此可大大降低滤芯100的重量;当该中心管10采用碳棒制成时,由于碳棒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可除去水中的余氯、异味等,进而能够提高该滤芯100净化水的效果。上述过滤层20包覆中心管10的外壁面设置,其主要用于过滤水中的污染物,并且该过滤层20的厚度自中心管10的一端向中心管10的另一端逐渐增加。需要说明的是,滤芯100的过滤层20的过滤效果与过滤层20的厚度和水流速度有关,也就是说,过滤层20越厚、水流速度越小,则过滤层20的过滤效果越好;反之则过滤层20的过滤效果越差。由于净水设备的进水端的水流速度要大于净水设备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上述滤芯100安装至净水设备中时,该滤芯100的过滤层20较厚的一端邻接净水设备的进水端设置,该滤芯100的过滤层20较薄的一端位于进水设备远离进水端的一侧。进水端水流速度较快的水通过较厚的过滤层20进入至中心管10的内腔中,净水设备远离进水端的一端水流速度较慢的水通过较薄的过滤层20进入至中心管10的内腔中,最后进入至中心管10内腔中的水通过净水设备的出水端排出。如此设置,保证了通过滤芯100的过滤层20各处的水都得到了较好的过滤,进而提高了该滤芯100整体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滤芯100的过滤层20设于滤芯100的中心管10的外壁面,并将过滤层20的厚度设置为自中心管10的一端向中心管10的另一端逐渐增加。由于净水设备的进水端的进水速度要大于其出水端的水流速度,当滤芯100安装至净水设备中时,该滤芯100的过滤层20较厚的一端邻近净水设备的进水端设置,滤芯100的过滤层20较薄的一端邻近净水设备的出水端设置,如此,保证了通过滤芯的过滤层各处的水都得到了较好的过滤,进而提高了该滤芯整体的过滤效果。具体的,上述过滤层20由安装于中心管10外壁面的的过滤材料形成,为了实现中心管10上的过滤层20的厚度自中心管10的一端向中心管10的另一端逐渐增加,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过滤材料绕置的层数或者通过改变过滤材料自身的厚度来调整,下面对过滤层20如何绕置形成做具体的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过滤材料呈筒状设置,其套设于中心管10的外壁面,并且该过滤材料的厚度自其一端向另一相对端逐渐增加。在将该过滤材料绕固定安装至中心管10上形成过滤层20时,只需要将呈筒状设置的过滤材料套接于中心管10的外壁面上即可,如此设置,方便了过滤材料的固定安装,同时还不需要考虑位于中心管10两端的过滤材料的绕置层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该过滤材料绕置的层数自该中心管10的一端向该中心管10的另一端逐渐增加,以使得过滤层20的厚度自该中心管10的一端向中心管10的另一端逐渐增加。在将过滤材料绕置于中心管10上之前,先将过滤材料进行剪切,以使得过滤材料的宽度自其一端向另一相对端逐渐减小;再将处理后的过滤材料绕置于中心管10上时,该过滤材料宽度大的一侧先绕置于中心管10上,该过滤材料宽度较小的一侧后绕置于过滤材料的最外侧,如此使得位于中心管10两端的过滤材料绕置的层数不一样,进而使得位于该中心管10两端的过滤层20的厚度不一样。请参照图2,上述过滤材料包括碳纤维21和/或PP棉22。具体的,该碳纤维21绕置于中心管10上,PP棉22绕值于碳纤维21外侧。碳纤维21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其可除去水中的余氯、异味等,进而使得渗透至碳棒内腔中的水得到更好的净化。PP棉22的孔隙比较小,进而使得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例如:泥沙、铁锈等污染物质被阻拦至PP棉22过滤层20的外侧。显然,上述过滤材料还可以是RO膜、纳滤膜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请参照图1或图2,上述中心管10的直径自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上述过滤层20的厚度自该中心管10的直径较大的一端向该中心管10的直径较小的一端逐渐减小,以使得该过滤层20各处的外径大小一致。如此设置,使得过滤层20绕置于中心管10上后,该滤芯100整体呈柱状设置,也即该滤芯100各处的外径大小相当,进而有便于该滤芯100的安装。上述滤芯100还包括呈网状或格栅状设置的保护层(未图示),该保护层优选采用过滤网制成,其套设于过滤层20的外侧。该保护层一方面能够阻拦大颗粒的物质进入至保护层和过滤层20之间,进而避免了大颗粒物质吸附在过滤层20的外表面,而导致过滤层20的过水面积缩小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该保护层还能够将过滤层20包裹的更牢固,使得过滤层20能够更稳固的安装于中心管10上。请参照3,上述滤芯100还包括呈筒状设置的壳体30,并且该壳体30开设有位于同一端或分设于两相对端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上述中心管10和过滤层20均安装于壳体30内,该中心管10的内腔与壳体30的出水口32连通,该过滤层20与壳体3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与进水口31连通的进水腔,并且该过滤层20的后都自该中心管10邻近进水口31的一端向中心管10远离该进水口31的一端逐渐减小。外部水源自壳体30的进水口31进入至进水腔中,并依次通过过滤层20、和中心管10上的通孔11入到中心管10的内腔中,中心管10的内腔中的水通过壳体30的出水口32排至滤芯100外,以供净水设备的其他滤芯100净化。请参照图3,上述滤芯100还包括第一端盖40和第二端盖50,其中,第一端盖40设置在中心管10邻近进水口31的端部,并套设于过滤层20的外围,以封盖过滤层20邻近进水口31的端部;第二端盖50安装于中心管10邻近出水口32的一端,并套设于过滤层20的外围,且第二端盖50设有将中心管10的内腔和出水口32连通的连接管51。上述第一端盖40和第二端盖50均通过热熔胶与中心管10、以及过滤层20的端部密封连接,如此,可避免了进水腔中的水未经过滤层20直接进入到无过滤层20和中心管10的外壁面之间,进而降低了滤芯100的过滤效果。并且,在第二端盖50设置连接管51,该连接管51在滤芯100组装时,其一端插至中心管10的内腔中,另一端与壳体30的出水口32连通,进而便于了滤芯100组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包括滤芯,该滤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