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离子交换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6089发布日期:2018-12-19 05:2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pp离子交换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离子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p离子交换柱。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柱也称混床,所谓的离子交换柱,就是把一定比例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装填于同一交换装置中,对流体中的离子进行交换、脱除,离子交换柱的分类,按再生方式分可分为体内再生混床、体外再生混床、阴树脂外移再生混床三种,体外再生混床适合小流量、对环保有严格要求的企业。但由于体外再生式混床配套设备多,操作复杂,现在已很少使用,体内再生混床和阴树脂外移再生混床适合大流量,用于专门的水处理操作人员及废水处理的场合。体内再生混床在运行及整个再生过程均在混床内进行,再生时树脂不移出设备以外,且阳、阴树脂同时再生,因此所需附属设备少,操作简便,常用的离子交换柱大多是圆柱形结构,物料进入柱体后,物料容易沿着柱体内壁流动或在某一侧流动,致使物料分布不均匀,影响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率,容易导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吸附不均匀,解析不完全,影响产品的收率和生产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离子交换柱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内部接料槽,不能对进入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配,不能致使物料分布均匀,没有设置纵向观察口,不能全面观察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和液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pp离子交换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对进入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配的问题,不能致使物料分布均匀问题,不能全面观察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和液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p离子交换柱,包括交换柱本体、环形管、出料管、压力表、进料口、排气口、接料槽、树脂装入口、纵向观察口、空气搅拌口、支撑腿、出料口、树脂排放口、出料支管和出料孔,所述交换柱本体顶端设置有所述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气口,所述交换柱本体一侧设置有所述树脂装入口,所述树脂装入口下端设置有所述空气搅拌口,所述交换柱本体端部设置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侧设置有所述支撑腿,所述交换柱本体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树脂排放口,所述交换柱本体内部上端设置有所述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下端连接有所述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侧连接有所述出料支管,所述出料支管一端连接有所述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外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孔,所述交换柱本体外侧设置有所述纵向观察口。

优选的,所述纵向观察口与所述交换柱本体纵向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接料槽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进料口下端。

优选的,所述出料孔朝向所述交换柱本体底部。

优选的,所述环形管、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料支管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内部接料槽,能够对进入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配,能够致使物料分布均匀,设置了纵向观察口,能够全面观察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和液位,物料进入接料槽,通过接料槽底端设置的环形管和环形管朝下的出料孔将物料均匀分布开,使物料离子得到充分交换,通过纵向观察口,可全方位的观察内部液位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环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出料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交换柱本体;2、环形管;3、出料管;4、压力表;5、进料口;6、排气口;7、接料槽;8、树脂装入口;9、纵向观察口;10、空气搅拌口;11、支撑腿;12、出料口;13、树脂排放口;14、出料支管;15、出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p离子交换柱,包括交换柱本体1、环形管2、出料管3、压力表4、进料口5、排气口6、接料槽7、树脂装入口8、纵向观察口9、空气搅拌口10、支撑腿11、出料口12、树脂排放口13、出料支管14和出料孔15,交换柱本体1顶端设置有压力表4,压力表4一侧设置有进料口5,进料口5一侧设置有排气口6,交换柱本体1一侧设置有树脂装入口8,树脂装入口8下端设置有空气搅拌口10,交换柱本体1端部设置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一侧设置有支撑腿11,交换柱本体1另一侧设置有树脂排放口13,交换柱本体1内部上端设置有接料槽7,接料槽7下端连接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一侧连接有出料支管14,出料支管14一端连接有环形管2,环形管2外侧设置有出料孔15,交换柱本体1外侧设置有纵向观察口9。

为了全方位观察柱体内部液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纵向观察口9与交换柱本体1纵向长度相等。

为了对物料进行二次分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接料槽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进料口5下端。

为了避免物料分配不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出料孔15朝向交换柱本体1底部。

为了使结构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环形管2、出料管3和出料支管14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了原有的不能对进入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配的问题,不能致使物料分布均匀问题,不能全面观察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和液位的问题,本发明固定好之后,向树脂装入口8中投放树脂,然后向进料口5中投放物料,物料进入随后进入接料槽7,通过出料管3进入出料支管14再到环形管2,物料从出料孔15中流向树脂,环形管2设置多层,使离子交换更彻底,通过纵向纵向观察口9可全方位的观察到内部液位和反应情况,方便观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p离子交换柱,包括交换柱本体、环形管、出料管、压力表、进料口、排气口、接料槽、树脂装入口、纵向观察口、空气搅拌口、支撑腿、出料口、树脂排放口、出料支管和出料孔,所述出料支管一端连接有所述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外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孔,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内部接料槽,能够对进入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配,能够致使物料分布均匀,设置了纵向观察口,能够全面观察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和液位,物料进入接料槽,通过接料槽底端设置的环形管和环形管朝下的出料孔将物料均匀分布开,使物料离子得到充分交换,通过纵向观察口,可全方位的观察内部液位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肖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宏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2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