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0303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玻璃瓶破碎装置,具体为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自古就有玻璃瓶,过去学界认为玻璃器在古代十分稀少,故应该只有少数统治阶级才可能拥有及使用。但近来研究则认为古代玻璃器生产和制造都不难,惟不易保存故后世所见稀少。玻璃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包装容器,玻璃也是一种很有历史的包装材料。在很多种包装材料涌入市场的情况下,玻璃容器在饮料包装中仍占有着重要位置,这和它具有其它包装材料无法替代的包装特性分不开。玻璃瓶因其优良的存储性能和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玻璃瓶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特别是医疗行业。

医疗用玻璃瓶具有光洁透明、易消毒、耐侵蚀、耐高温、密封性能好等特点,目前仍是普通输液剂、抗生素、普粉、冻干、疫苗、血液、生物制剂的首选包装,大多采用药用玻璃包装,主要是管制的白色、棕色口服液瓶以及模制的棕色药用玻璃瓶。医疗用玻璃瓶品种繁多,从容量为1ml的小瓶到十几升的大瓶,从圆形、方形、到异形与带柄瓶,从无色透明的琥珀色、绿色、蓝色、黑色的遮光瓶以及不透明的乳浊玻璃瓶等,不胜枚举。

医疗用的玻璃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病菌扩散,加大污染量,占用大量的空间。现有的玻璃瓶破碎装置存在破碎效率低、破碎不完全、操作复杂的缺点,且不能直接对破碎的玻璃瓶做消毒处理,必须破碎后在另行消毒处理,使得破碎的玻璃瓶在转运的过程中直接暴露在空气,造成细菌扩散,造成污染,甚至危及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有破碎腔(2)和碾碎腔(3),破碎腔(2)设在碾碎腔(3)的上方,破碎腔(2)通过连通孔(4)与碾碎腔(3)贯通连接,破碎腔(2)的顶壁贯通连接加料孔(5),破碎腔(2)的顶壁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喷淋装置(9),喷淋装置(9)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高压喷嘴(10),破碎腔(2)内左右对称设有破碎辊(6),破碎辊(6)通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在破碎腔(2)的内壁上,破碎辊(6)上均匀设有若干破碎球(8),第一转轴(7)的一端穿过破碎腔(2)的内壁且固定连接在外部电机的电机轴上;碾碎腔(3)内设有碾碎装置和传送装置,碾碎装置包括两个碾碎辊(11),两个碾碎辊(11)左右对称的分设在碾碎腔(3)的左右两侧,碾碎辊(11)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在碾碎腔(3)的内壁上,第二转轴(12)一端穿过碾碎腔(3)的侧壁且固定连接在外部电机的电机轴上,碾碎辊(11)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凸起(13),传送装置包括两个转辊(14)和传送链(16),两个转辊(14)相互对称的设在碾碎腔(3)的左右两侧,两个转辊(14)之间通过传送链(16)连接,转辊(14)通过第三转轴(15)转动连接在碾碎腔(3)的侧壁上,第三转轴(15)一端穿过碾碎腔侧壁且固定连接在外部电机的电机轴上,碾碎腔(3)一侧壁中部设有出料孔(22),出料孔(22)在水平方向上与传送装置相对应,碾碎腔(3)的底部设有净化器(17),净化器(17)通过水管(19)与喷淋装置(9)贯通连接,水管(19)上设有循环泵(18),碾碎腔(3)的底壁贯通连接排污管(20),排污管(20)上设有控制阀(21),机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23)。

更进一步的,传送链(16)包括减震层(161)和底层(162),底层(162)是金属链层,传动链(16)通过底层(162)与转辊(14)连接,底层(162)的顶端固定连接减震层(161),减震层(161)是橡胶材质制作,减震层(161)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凸起(163),凸起(163)是长条形结构设计,凸起(163)的长度与减震层(161)的宽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加料孔(5)是锥形孔。

更进一步的,所有高压喷嘴(10)均向加料孔(5)的方向倾斜。

更进一步的,两个破碎辊(6)在竖直方向上与加料孔(5)相对应。

更进一步的,碾碎装置设在传送装置的正上方。

更进一步的,两个碾碎辊(11)在竖直方向上与连通孔(4)相对应。

更进一步的,机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腿(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有相互关联的破碎腔和碾碎腔,使得医疗玻璃瓶先经过碾碎腔中破碎球进行破碎,再经碾碎腔中的碾碎辊进行碾碎,使得玻璃瓶完全粉碎,保证粉碎效果,粉碎过程中,喷淋装置一直喷射消毒液,对破碎的玻璃瓶进行消毒,保证破碎后的玻璃渣无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的传送链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破碎腔,3-碾碎腔,4-连通孔,5-加料孔,6-破碎辊,7-第一转轴,8-破碎球,9-喷淋装置,10-高压喷嘴,11-碾碎辊,12-第二转轴,13-凸起,14-转辊,15-第三转轴,16-传送链,161-减震层,162-底层,163-凸起,17-净化器,18-循环泵,19-水管,20-排污管,21-控制阀,22-出料孔,23-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消毒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设有破碎腔2和碾碎腔3,所述破碎腔2设在碾碎腔3的上方,破碎腔2通过连通孔4与碾碎腔3贯通连接,破碎腔2的顶壁贯通连接加料孔5,所述加料孔5是锥形孔,破碎腔2的顶壁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喷淋装置9,所述喷淋装置9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高压喷嘴10,所有所述高压喷嘴10均向加料孔5的方向倾斜,所述破碎腔2内左右对称设有破碎辊6,所述破碎辊6通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在破碎腔2的内壁上,破碎辊6上均匀设有若干破碎球8,两个破碎辊6在竖直方向上与加料孔5相对应,所述第一转轴7的一端穿过破碎腔2的内壁且固定连接在外部电机(图中未画出)的电机轴上;所述碾碎腔3内设有碾碎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碾碎装置设在传送装置的正上方,碾碎装置包括两个碾碎辊11,两个所述碾碎辊11左右对称的分设在碾碎腔3的左右两侧,两个碾碎辊11在竖直方向上与连通孔4相对应,碾碎辊11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在碾碎腔3的内壁上,第二转轴12一端穿过碾碎腔3的侧壁且固定连接在外部电机(图中未画出)的电机轴上,所述碾碎辊11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凸起13,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转辊14和传送链16,两个转辊14相互对称的设在碾碎腔3的左右两侧,两个转辊14之间通过传送链16连接,转辊14通过第三转轴15转动连接在碾碎腔3的侧壁上,第三转轴15一端穿过碾碎腔侧壁且固定连接在外部电机(图中未画出)的电机轴上,所述碾碎腔3一侧壁中部设有出料孔22,所述出料孔22在水平方向上与传送装置相对应,所述碾碎腔3的底部设有净化器17,所述净化器17通过水管19与喷淋装置9贯通连接,所述水管19上设有循环泵18,所述碾碎腔3的底壁贯通连接排污管20,所述排污管20上设有控制阀21,所述机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23。

所述传送链16包括减震层161和底层162,所述底层162是金属链层,传动链16通过底层162与转辊14连接,底层162的顶端固定连接减震层161,所述减震层161是橡胶材质制作,减震层161能吸收玻璃碎片掉落时的动能,增大能量损耗,减少玻璃碎片二次跳跃的高度,保证玻璃碎片完全掉落在传动链16上,减震层161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凸起163,所述凸起163是长条形结构设计,凸起163的长度与减震层161的宽度相同。

本发明使用时,玻璃瓶通过加料孔5投入破碎腔2内,在破碎球8的撞击下破碎,同时喷淋装置9喷出的消毒液对破碎的玻璃瓶进行初步消毒,破碎的玻璃瓶通过连通孔4掉入碾碎腔3内,在掉落的过程中,被两个碾碎辊11进行二次粉碎,保证玻璃瓶完全粉碎,粉碎后的玻璃瓶渣直接掉落在传送装置上,从出料孔22排出,消毒后的消毒液经净化器17后,在循环泵18的作用下得到循环利用,提高消毒液的利用效果,节约消毒成本,最终污水从排污管20排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