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553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重瓶,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属于建筑材料实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容重瓶,是一种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颈上有刻度,通过刻度线从而确定容重瓶所能够容纳的体积,容重瓶具有多种规格,主要是以容积大小进行划分。

目前常用的容重瓶瓶口直径较小,在加入液体时可以采用玻棒引入容重瓶中,而在建筑材料实验中,在加入建筑材料(例如:沙子或者小石子等)时,没有引入的工具,或者临时采用纸卷成筒引入,使用一次就扔掉,资源浪费,并且缝隙大,容易外漏,引入液体时仍然需要玻棒,操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引入液体和沙石等建筑材料的带漏斗的容重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包括容重瓶和设置在容重瓶瓶口的漏斗,所述容重瓶瓶颈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容积的刻度线,所述漏斗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位于容重瓶内,与容重瓶瓶口接触所在的漏斗外径不大于4.75mm,位于与瓶口接触所在的漏斗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通气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容量瓶内部,所述漏斗与容重瓶为可拆连接。通过漏斗将建筑材料或者液体引入容重瓶中,不出出现材料洒落,并且快速,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与容重瓶瓶口接触所在的漏斗外径不大于4mm。采用此设计能够控制流量,并且留出垫圈的余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所述容重瓶瓶口还设置有柔性垫圈。能够避免在长期实用过程中漏斗和瓶口出现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垫圈的厚度为0.5mm-1mm。由于瓶口较细,采用此厚度能够充分保证通道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所述漏斗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部设置有一通孔,第一壳体下还设置有呈锥形柱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通孔与第一壳体连通。采用此方式能够确保进口的开度够大,容易观察,不会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所述漏斗内还设有用于开启或闭合的阀门,所述阀门位于与容重瓶接触所在的漏斗之上。采用阀门能够在加入的材料到达刻度线时立即组织材料或者液体进入容重瓶。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包括两端同轴线连接在漏斗壳体上的板体和旋转装置,所述板体通过旋转装置进行旋转。结构简单,易控制流速和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所述漏斗还设置有用于收置的收纳装置。便于漏斗收纳,不会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装置为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所述漏斗是采用塑料一体制成。采用此设计使漏斗的密封效果更好,并且塑料材料耐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解决了传统的容重瓶加入材料和溶液外漏外洒的问题,通过专用漏斗的设置使建筑实验材料和液体很顺畅的进入容重瓶,避免材料或溶液的洒落损失,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漏斗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容重瓶、2-漏斗、3-刻度线、4-凹槽、5-进口、6-出口、7-柔性垫圈、8-第一壳体、9-第二壳体、10-阀门、11-板体、12-转动装置、13-收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如图1所示,包括容重瓶1和设置在容重瓶瓶口的漏斗2,容重瓶1瓶颈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容积的刻度线3,漏斗2上设置有进口5和出口6,出口6位于容重瓶1内,与容重瓶1瓶口接触所在的漏斗2外径不大于4.75mm,位于与瓶口接触所在的漏斗2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通气的凹槽4,凹槽4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容量瓶内部,漏斗2与容重瓶1为可拆连接。通过漏斗2建筑材料和液体能够很顺畅的进入到容重瓶1中,避免了材料外洒的问题,能够有效的保证实验平台不会脏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加入材料。

具体的,容重瓶1的瓶口内径为4.75mm。

当然,在漏斗2与容重瓶1瓶口直接进行接触之后,在长期实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因此,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容重瓶1瓶口还设置有柔性垫圈7。显而易见,在加设柔性垫圈7之后瓶口内径再次缩小,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设计,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与容重瓶1瓶口接触所在的漏斗2外径不大于4mm。作为优选的,采用3.75mm或者4mm。

在上述的设计基础上,对柔性垫圈7依然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柔性垫圈7的厚度为0.5mm-1mm。做进一步优化的,柔性垫圈7的厚度为0.75mm。不仅能够保证材料通道直径到大小,同时保证柔性垫圈7的弹性,利于漏斗安装。

漏斗2在设计上可以有很多中设计方式,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漏斗2呈锥形筒体。而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漏斗2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壳体8,第一壳体8中部设置有一通孔,第一壳体8下还设置有呈锥形柱的第二壳体9,第二壳体9通过通孔与第一壳体8连通。采用设计即能提高漏斗2的实用性,并且能够保证进口5的开度。

采用漏斗引入材料和液体时,当在容积到达指定刻度线时漏斗内会存在一定的余量,不能够及时停止,容易造成精度不准,因此,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漏斗2内还设有用于开启或闭合的阀门10,阀门10位于与容重瓶1接触所在的漏斗2之上。

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阀门10包括两端同轴线连接在漏斗2壳体上的板体11和旋转装置12,板体11通过旋转装置12进行旋转。才有此设计结构更为简单,并且流量的可控范围更大。

由于漏斗2与容重瓶1是可拆的,作为两个独立板块,因此,为了更好的收纳漏斗2,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漏斗2还设置有用于收置的收纳装置13。具体的,收纳装置13为挂钩。

基于上述的设计,具体的,漏斗2是采用塑料一体制成。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实验的容重瓶解决了传统的容重瓶加入材料和溶液外漏外洒的问题,通过专用漏斗的设置使建筑实验材料和液体很顺畅的进入容重瓶,避免材料或溶液的洒落损失,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