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4806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过滤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过滤筒。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净水机中的过滤筒起到主要的过滤和净化作用。一般来说,过滤筒内设置有滤芯,滤芯的主要作用是过滤。长期使用后,由于过滤筒缺乏良好地固定结构,水体流通将造成滤芯容易错位,进而使得滤芯与过滤筒之间产生较大间隙,进而使得水体直接从间隙中流出,使得部分水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过滤,造成过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过滤筒的取法对滤芯的固定结构,导致滤芯容易产生错位,使得部分水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过滤,造成过滤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过滤筒。

一种过滤筒,包括:筒本体、滤芯、内端盖和外端盖;

所述筒本体内设置过滤腔,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筒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过滤腔连通;

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芯靠近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所述滤芯通过所述固定圈抵接于所述筒本体的内侧表面,所述内端盖抵接于所述滤芯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内端盖开设有连通口;

所述外端盖与所述筒本体第二端连接,所述外端盖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外端盖抵接于所述内端盖,且所述外端盖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端盖具有环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具有环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端盖朝向所述滤芯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抵接于所述滤芯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端盖与所述筒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内衬金属层,所述内衬金属层与所述筒本体的内侧表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绕所述进水管设置,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还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所述加强筋通过若干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支撑筋绕所述进水管呈放射状设置。

上述过滤筒,通过在滤芯的两端分别设置固定圈以及内端盖,进而从两端对滤芯进行固定和限位,避免滤芯产生偏移和错位,使得水体得到充分的过滤,进而使得过滤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过滤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过滤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过滤筒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过滤筒,包括:筒本体、滤芯、内端盖和外端盖;所述筒本体内设置过滤腔,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筒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过滤腔连通;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芯靠近所述筒本体的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所述滤芯通过所述固定圈抵接于所述筒本体的内侧表面,所述内端盖抵接于所述滤芯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内端盖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外端盖与所述筒本体第二端连接,所述外端盖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外端盖抵接于所述内端盖,且所述外端盖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滤芯的两端分别设置固定圈以及内端盖,进而从两端对滤芯进行固定和限位,避免滤芯产生偏移和错位,使得水体得到充分的过滤,进而使得过滤效果更佳。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过滤筒10,包括:筒本体100、滤芯200、内端盖300和外端盖400;所述筒本体100内设置过滤腔101,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一端110设置有进水口102,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二端120设置有开口103,所述进水口102以及所述开口103分别与所述过滤腔101连通;所述滤芯200设置于所述过滤腔101内,所述滤芯200靠近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一端11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500,所述滤芯200通过所述固定圈500抵接于所述筒本体100的内侧表面,所述内端盖300抵接于所述滤芯200靠近所述开口103的一端,所述内端盖300开设有连通口301;所述外端盖400与所述筒本体100第二端120连接,所述外端盖400封闭所述开口103,所述外端盖400抵接于所述内端盖300,且所述外端盖400开设有出水口401,所述出水口401通过所述连通口301与所述过滤腔101连通。

具体地,滤芯200一端通过固定圈500抵接于筒本体100的内侧表面,另一端抵接于内端盖300的一面,而内端盖300相背的另一面则抵接于外端盖400,这样,筒本体100和外端盖400的连接,将滤芯200和内端盖300固定,而内端盖300和固定圈500则很好地从两端对滤芯200进行固定和限位,避免滤芯200产生偏移和错位,使得水体得到充分的过滤,进而使得过滤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筒本体100的开口103与过滤腔101连通,该开口103即为过滤腔101的开口103。外端盖400与筒本体100连接,进而将将筒本体100的开口103封闭,使得水体进能够从进水口102流入过滤腔101,并从出水口401流出过滤腔101。使用中,水体从进水口102进入过滤腔101,水体被过滤腔101内滤芯200所过滤,过滤后的水体流经连通口301,并最终从外端盖400的出水口401流出,从而完成水体的过滤。例如,该滤芯200为PP棉滤芯,PP棉又称聚酯纤维,能够有效过滤水体中各种微粒和杂质,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使得过滤筒10具有很好地过滤效果。

为了更好地固定滤芯200,例如,该固定圈500为橡胶圈,例如,该固定圈500的材质为橡胶,具体地,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能够使得滤芯200更为紧密地抵接于筒本体100的内侧表面,使得滤芯200得到很好的固定,且橡胶圈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固定该固定圈,例如,请参见图3,滤芯200靠近所述进水口103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固定部210,所述固定圈500套设于所述固定部210的外侧,通过该固定部将固定圈500限制,使得固定圈500得到充分固定。

为了进一步固定滤芯200,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内端盖300具有环形截面,例如,所述滤芯200具有环形截面,即该滤芯200为中部空心的圆筒状,其横向截面为环形,或者说,其径向截面为环形,这样,内端盖300可以通过限制滤芯200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将滤芯200固定。

为了进一步固定滤芯200,例如,请再次参见图3,所述内端盖300朝向所述滤芯200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所述第一固定部3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20分别抵接于所述滤芯200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例如,所述第一固定部310绕所述连通口301设置。例如,所述内端盖300的内侧边沿以及外侧边沿分别朝向所述滤芯200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所述第一固定部3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20分别抵接于所述滤芯200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例如,所述内端盖300包括内端盖本体330、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分别与连接内端盖本体330的内侧和外侧,且朝向所述滤芯200方向延伸设置。

例如,第一固定部310具有圆形截面,例如,第一固定部310为圆筒状,例如,第二固定部320具有圆形截面,例如,第二固定部320为圆筒状,例如,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的横向截面同圆心设置,例如,第一固定部310插设于所述滤芯200的中部,且第一固定部310抵接于滤芯200的内侧表面,例如,第二固定部320套设于所述滤芯200的外侧,且第二固定部320抵接于滤芯200的外侧表面,这样,通过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夹紧滤芯200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避免滤芯200产生横向偏移,进而使得滤芯200得到充分固定。

为了解决圆筒状的滤芯200如何过滤的问题,例如,筒本体100设置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与进水口102连通,该引流通道对齐于滤芯200,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水体能够从进水口102流入引流通道,进而渗入滤芯200,从滤芯200的中部渗出,固定圈500与筒本体100的内侧表面配合,有效避免水体直接从进水口102流入滤芯的中部,从滤芯200的中部渗出的水体流经连通口301,并最终从外端盖400的出水口401流出,从而完成水体的过滤。

为了便于滤芯200的更换,以及便于过滤腔101的清洗,例如,所述外端盖400与所述筒本体100可拆卸地连接。由于外端盖400与筒本体100可拆卸地连接,滤芯200从开口103进出过滤腔101,进而使得滤芯200可以更换,为了实现外端盖400和筒本体100的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外端盖与所述筒本体螺纹连接,例如,外端盖设置有内螺纹,筒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外端盖和筒本体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进而使得外端盖和筒本体的可拆卸连接,且使得外端盖的安装和拆卸更为方便,进而便于清理过滤腔,并便于对滤进行更换。

为了进一步净化水体,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筒10还包括内衬金属层600,所述内衬金属层600与所述筒本体100的内侧表面连接。例如,所述内衬金属层600贴覆于筒本体100的内侧表面,由于过滤腔101设置于筒本体100的内部,因此,可视为内衬金属层600包覆所述过滤腔101,例如,内衬金属层600设置于过滤腔101的外侧,例如,该内衬金属层600为内衬银层,即该内衬金属层600的材质为金属银,又如,该内衬金属层600为内衬铜层,即该内衬金属层600的材质为金属铜。具体地,内衬金属层600在水中将产生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能够有效消除水中的细菌,使得水体更为洁净,且能够有效消除过滤水的异味和异色。例如,内衬银层在水体中产生银离子,银离子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例如,内衬铜层在水体中产生铜离子,铜离子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进而使得水体在过滤掉颗粒杂质的同时,还能消除水中的细菌,使得水体更为洁净,且能够有效消除过滤水的异味和异色,使得过滤效果更佳。

为了提高过滤腔101的容积,提高过滤效率,例如,所述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为0.1mm~0.5mm,例如,所述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为0.2mm~0.4mm,例如,所述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为0.3mm。应该理解的是,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太大,压缩了过滤腔101的空间,使得过滤腔101的容积较小,造成过滤效率较低,而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太小,则将造成水中产生的金属离子数量较少,使得对水体中的细菌的清除效果较差,因此,本实施例中,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为0.3mm,一方面,由于内衬金属层600的厚度较小,能有效增加过滤腔101的容积,提高过滤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内衬金属层600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产生足量的金属离子,有效对水体中的细菌进行消除,使得水体更为洁净,且水体含有金属离子,有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

为了实现与外部的水管的连通,便于外部的水管与过滤筒10的连接,例如,请参见图1,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一端110设置有进水管130,所述进水管130与所述进水口102连通。该进水管130用于与外部的水管连接,使得外部的水管与进水口102连通,这样能够便于外部的水管通过进水口102与过滤腔101连通,便于过滤筒10的使用。

为了加强进水管130的强度,例如,请再次参见图1,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一端110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1,所述第一加强筋131绕所述进水管130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筋131与所述进水管130连接。例如,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一端110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筋132,所述第一加强筋131通过若干所述第一支撑筋132与所述进水管130连接。例如,若干所述第一支撑筋132绕所述进水管130呈放射状设置。这样,通过第一加强筋131和第一支撑筋132对进水管130的支撑,有效加强了进水管130的强度,有效避免进水管130受到冲击而损坏。

为了实现与外部的水管的连通,便于外部的水管与过滤筒的连接,例如,所述外端盖设置有出水管(图中被遮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这样,通过出水管,能够便于外部的水管与出水口连通,使得出水口的与外部的水管的连通更为便捷。

为了加强出水管的强度,例如,所述外端盖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图中被遮挡),所述第二加强筋绕所述出水管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例如,所述外端盖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筋(图中被遮挡),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若干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例如,若干所述第二支撑筋绕所述出水管呈放射状设置。这样,通过第二加强筋和第二支撑筋对出水管的支撑,有效加强了出水管的强度,有效避免出水管受到冲击而损坏。

在外部的水管与进水管130之间存在间隙时,为了避免水体无规则溢出导致水浪费,例如,请再次参见图1,所述筒本体100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引流槽141,所述引流槽141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30的一侧,这样,当外部的水管与进水管130之间存在间隙,导致水体渗出,水体可以沿着引流槽141流出,使得渗出的水体可以集中排出,有效避免水体不规则地渗出,可以有效地对渗出的水体进行收集,避免水浪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