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凝胶原液微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2475发布日期:2018-07-04 00:3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酶解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芦荟凝胶原液微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芦荟凝胶微滤器,直接对凝胶粉碎过滤其过滤效率低、过滤精度达不到精度要求,而且不具备现场加工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可现场加工:从芦荟凝胶中酶解后提纯“滑水”精度,且具有较高过滤级别的芦荟凝胶原液微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芦荟凝胶原液微滤器材质为304不锈钢材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酶解室、网滤室、粗滤室、细滤室、微滤室和巴氏灭菌加热水槽;

酶解室内设加热装置,酶解室进料端分别设有温控器;

网滤室内设有滤网,网滤室的进料端分别设有压力表、放气阀、和电气泵入口,网滤室通过网滤出料导管与粗滤室相连;

粗滤室内设有粗砂棒滤芯,粗滤室通过粗滤出料导管与细滤室相连;

细滤室内设有细砂棒滤芯,细滤室通过细滤出料导管与微滤室相连;

微滤室内设有多个叠加在一起的微滤盘,各微滤盘间夹设有孔径0.22微米的微滤膜(可将 0.45微米的细菌微滤掉),微滤室下面设有出料导管。

巴氏灭菌水槽内设温控器、加热管和瓶子隔离挡板。

所述酶解室、网滤室、粗虑室、细滤室的顶部设有密封盖。

所述粗滤室上都设有一个安检出料口阀门。

所述多个微滤盘为三个微滤盘,其间夹设有两层微滤膜。

所述微滤盘和微滤膜为圆形。

所述密封盖为旋拧式盖。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由于设有对芦荟凝胶酶解和四级过滤程序,所以大大提高了过滤的精度,在巴氏灭菌加热后使产品更加稳定;另外,本实用新型小巧灵活,操作方便,可以随时现场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

1酶解室 2网滤室 3粗滤室

4细滤室 5微滤室 6巴氏灭菌加热水槽

7加热管 8温控器 9滤网

10压力表 11放气阀 12安检排料口

13电气泵 14网滤出料导管 15粗砂棒滤芯

16粗滤出料导管 17安检排料口 18细砂棒滤芯

19细滤出料导管 20安检排料口 21微滤盘

22微滤膜 23出料导管截阀 24温控器

25加热管 26密封盖 27顶部设有密封盖

28酶解室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

酶解室1、网滤室2、粗滤室3、细滤室4、微滤室5、巴氏灭菌加热水槽6;

酶解室1内设加热管7和温控器8;

网滤室2的进料端分别设有压力表10、放气阀11、安检排料口12和电气泵13;

网滤室2通过网滤出料导管14与粗滤室3相连;

粗滤室3内设有粗砂棒滤芯15、安检排料口17;

粗滤室3通过粗滤出料导管16与细滤室4相连;

细滤室4内设有细砂棒滤芯18、安检排料口17;

细滤室4通过细滤出料导管19与微滤室5相连;

微滤室5内设有三个叠加在一起的微滤盘21、各微滤盘21间夹设有微滤膜22;

微滤室5下面设有出料导管23与巴氏灭菌加热水槽6相连接;

加热巴氏灭菌水槽6内设有温控器24、加热管25、隔热挡板26;

所述酶解室1、网滤室2、粗虑室3、细滤室4的顶部设有密封盖27;

所述酶解室1桶外设有倾倒把手28;

所述网滤室2上设有一安检出料口12、粗滤室3上设有一安检出料口17、上设有一安检出料口20、(排故障之用)。

所述多个微滤盘21为三个微滤盘,其间夹设有两层微滤膜22。

所述微滤盘21和微滤膜22为圆形,图1中的微滤盘21和微滤膜22是该圆形的侧视图。

所述巴氏灭菌加热水槽6,图为平面图设由放置瓶子不锈钢隔板26。

具体使用时,将芦荟叶片表皮进行臭氧消毒处理后剥皮再将芦荟凝胶切成碎块并粉碎,再对搅碎的芦荟凝胶倒入酶解室内进行加热,冷却后将其倒入网滤室内将网滤室盖子拧紧后加压进行网滤(网滤为300目),加压至0.4~0.6大气压时,使网滤后的芦荟原液流入到粗滤室;粗滤室内置有粗砂棒滤芯,因压力的存在将粗滤室内的芦荟原液导入细滤室;细滤室内设细砂棒滤芯,因压力的存在将细滤室内的芦荟原液导入微滤室进行微滤,微滤室内有三个微滤盘两层微滤膜,微滤膜孔径为0.22微米,细菌为0.45微米,都能微滤掉;从微滤盘流出的液体经出料导管进入巴氏灭菌加热水槽内灌装瓶内;加热巴氏灭菌最终加工出无菌合格产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