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海水舱内置式虾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04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海水舱内置式虾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虾水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海水舱内置式虾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拖网渔船的重力式虾水分离装置设置在冷海水舱上方,靠重力作业进行虾水分离,并靠重力将渔货滑至冷海水舱,其缺点有如下两点:

1、重力式虾水分离装置只能设置在没有尾滑道的拖网渔船上,且泵吸系统的泵只能为离心泵,而对于真空泵有高度瓶颈限制。

2、重力式虾水分离装置全不锈钢制作,价格较为昂贵。

现有的另外一些渔船使用螺旋沥水装置进行虾水分离,螺旋沥水装置倾斜布置,通过螺旋旋转推送,将虾水混合物由低位端推送至高位端,在这个过程中,水由于重力作业通过致密的格栅被沥掉,而被沥掉水的虾被螺旋器一点点推向高位端而达到分离水的目的,其缺点有如下四点:

1、沥水效果不好:由于虾也比较小,会堵住致密的沥水格栅,从而会影响沥水效果,通常沥水之后的虾还含有大量的水;

2、由于虾是靠螺旋推送的,所以虾容易被挤坏挤碎,制作成的冻虾品质一般,会影响售价。而且被挤破的虾大脑中的酶会释放出来水解虾体,时间一长,泵吸上来的虾会被分解一部分;

3、虾水分离能力有限:螺旋沥水器的虾水分离能力跟不上加工线消耗虾的能力,也跟不上泵吸系统泵吸能力;

4、全不锈钢制作,体积较大,由于需要倾斜布置,占用的空间更大;若要加大沥水能力,则数量要求较多及倾斜角度需要更大,所需空间则更大;价格非常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冷海水舱内置式虾水分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海水舱内置式虾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水分离装置包括:

一格栅,所述格栅可拆卸,斜置在冷海水舱内,冷海水舱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格栅将冷海水舱分为溢流区和磷虾区,冷海水舱位于溢流区的后断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口,每个溢流口处均设有电磁流量控制阀,溢流口的外部连接一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电磁止回通海阀,电磁止回通海阀安装在设计水线以上;冷海水舱位于磷虾区的两侧壁上设有一个虾水入口,每个虾水入口处设有电磁控制阀,每个虾水入口均连接一虾水入口管;冷海水舱位于磷虾区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磷虾出口,每个磷虾出口处设有电磁控制阀;

格栅上设有若干防止虾通过的小孔;

一虾水分离控制系统,虾水分离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虾水分离装置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溢流口距冷海水舱舱底高度为h2(单位:m);

溢流口距设计水线高度为h1(单位:m);

溢流口的个数n;

每个口的最大溢流量为q1(单位:t/h);

虾水入口距设计水线高度为H(单位:m);

虾水入口流量为Q(单位:t/h);

虾水入口处虾水混合物中虾的含量为a(%);

冷海水舱舱容为V(单位:m3);

冷海水舱舱高为h3(单位:m);

磷虾出口流量为q2(单位:t/h);

磷虾出口处虾水混合物中虾的含量为b(%);

液位传感器液位高度h(单位:m);

则有以下等式和不等式成立:

2Q(1-a)%+nq1=q2(1-b)%;

2Q<nq1+2q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海水舱的内壁上设有不锈钢保温内胆,不锈钢保温内胆的内部设有保温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分离效果好、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2;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0、格栅 30、虾水分离控制系统 40、冷海水舱 41、溢流区 42、磷虾区 43、溢流口 44、电磁流量控制阀 45、排水管 46、电磁止回通海阀 47、虾水入口 48、电磁控制阀 49、磷虾出口 50、不锈钢保温内胆 5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加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海水舱内置式虾水分离装置,虾水分离装置包括格栅10、以及虾水分离控制系统30。

格栅10可拆卸的斜置在冷海水舱40内,格栅10上设有若干防止虾通过的小孔,本实用新型格栅专门针对南极磷虾设置,如选择捕鱼,进行鱼水分离,则只需更换格栅即可;冷海水舱40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将传输至虾水分离控制系统30;冷海水舱40的内壁上设有不锈钢保温内胆50,不锈钢保温内胆50的内部设有保温层51;格栅10将冷海水舱40分为溢流区41和磷虾区42,冷海水舱40位于溢流区41的后断壁上设有三个溢流口43,每个溢流口43处均设有电磁流量控制阀44,电磁流量控制阀44用以溢流口43的开启及调整溢流量;三个溢流口43混总接至一根大直径的排水管45,排水管45上设有电磁止回通海阀46,使溢流出的海水进入大海,电磁止回通海阀46安装在设计水线以上;冷海水舱40位于磷虾区42的两侧壁上设有两个虾水入口47,每个虾水入口47处设有电磁控制阀48,每个虾水入口47均连接一虾水入口管(图中未画出),虾水入口管与外部泵吸系统设备连接(图中未画出);冷海水舱40位于磷虾区42的底部设有两个磷虾出口49,磷虾通过磷虾出口49被泵送至加工线,每个磷虾出口49处均设有电磁控制阀48,用于控制磷虾出口49的开关和流量。

泵吸系统设备与虾水入口管连接,用于将虾和水一起泵吸上船,并通过虾水入口47进入冷海水舱40的磷虾区42。

虾水分离控制系统30用于控制整个虾水分离装置的运行,泵吸系统设备相关信号、液位传感器、电磁流量控制阀44、电磁止回通海阀46以及电磁控制阀48的状态和信号也都传输至虾水分离控制系统30。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虾和水一起被外部泵吸系统设备泵吸上船之后,从虾水入口47进入冷海水舱40,虾水混合体进入冷海水舱40内之后随即虾开始下沉,海水达到溢流口43之后并自动开始溢流,由于格栅10布置成倾斜状态,受磷虾自重作用,虾不会累积在上面而堵住格栅上的孔,不影响海水溢流。

本实用新型设:

溢流口距冷海水舱舱底高度为h2(单位:m);

溢流口距设计水线高度为h1(单位:m);

溢流口的个数n;

每个口的最大溢流量为q1(单位:t/h);

虾水入口距设计水线高度为H(单位:m);

虾水入口流量为Q(单位:t/h);

虾水入口处虾水混合物中虾的含量为a(%);

冷海水舱舱容为V(单位:m3);

冷海水舱舱高为h3(单位:m);

磷虾出口流量为q2(单位:t/h);

磷虾出口处虾水混合物中虾的含量为b(%);

液位传感器液位高度h(单位:m);

则有以下等式和不等式成立:

2Q(1-a)%+nq1=q2(1-b)%;

2Q<nq1+2q2

通过以上代入实际数据计算,并可以确定溢流口布置高度h2的位置。

磷虾出口虾的含量比b是有特殊要求的,我们使用数据编程,加载这些参数,虾水分离控制系统自动调整参数,通过控制各电磁阀的启闭和流量大小,来达到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