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气动喷雾器和发热管喷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9036发布日期:2018-06-08 18:3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头、气动喷雾器和发热管喷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膜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喷头、气动喷雾器和发热管喷膜机。



背景技术:

喷雾器的设计优劣是雾化的重要条件, 是成膜的一重要因素。在相同气压作用下,不同的设计方法直接影响喷岀雾粒的液滴大小(粒径)、几何形状(偏雾、放射角度)、分布状态、空间液滳密度及速度等, 对薄膜生长动能, 最终影响形成多晶态结构的性能。

目前应用在发热管成膜的喷雾器主要是外混气流式喷雾器(外混气动喷雾器),其是利用压缩空气以尽可能很高的速度从喷咀喷出,气、液两相间速度差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原液分裂为雾滳。

常规外混气动喷雾器采用负压喷雾喷头,其气压越高,物粒粒径越小。但是单纯的增加输出功率以提高气压,其难度是非常大且不经济的,再者单纯靠输出功率提高气压,易造成气流与液流的压差不稳定而形成波动,不仅造成液料供给失衡浪费液料,又影响成膜的质量。而且喷头一般需要伸入高达700℃的高温环境中,受高温影响,喷头里的原液会急剧汽化,从而阻碍了原液的正常输送,形成热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喷头,其中气体流道的内径被设计为多级变化以多次增加气体流速,即在有限空间的喷头内,将入口低压的气体经过多次加速形成高压,气流与液流的压差稳定,雾化效果好且雾化后粒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动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热管喷膜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头,其具有液体流道和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的内径被设计为多级变化以多次增加气体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变化为三级变化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变化依次包括内径一次收缩、内径扩大、内径二次收缩。

进一步地,还具有冷却通道。

一种气动喷雾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喷头。

一种发热管喷膜机,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气动喷雾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碳化硅炉膛,其设有多个加温区。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碳化硅炉膛口的补温区。

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硅炉膛一侧还设有差速混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混流结构包括两根长度不等的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有限空间的喷头内,将入口低压的气体经过多次加速形成高压,气流与液流的压差稳定,雾化效果好且雾化后粒径稳定。

冷却通道可以将喷头里的原液降温,防止热阻现象发生。

进水管和出水管形成回路可以使冷冻水对喷头进行强制热交换,以消除热阻现象。

碳化硅炉膛内的多个加温区可对载体进行加热,以使载体上的镀膜工艺得以实施。

不同加温区的功率各不相同,可有效控制碳化硅炉膛内的热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喷雾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多级变化4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管喷膜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化硅炉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喷头100,其包括液体流道2和气体流道3,所述气体流道3的内径被设计为多级变化4以多次增加气体流速。在有限空间的喷头内,将入口低压的气体经过多次加速形成高压,气流与液流的压差稳定,雾化效果好且雾化后粒径稳定。

具体地,所述液体流道2的出料口方向和气体流道3的出气口方向相交且使原液与气流交汇于喷头的外部。所述气体流道3在所述液体流道2的出料口一侧设计为环状气体流道,使得气流类似一种环形刀刃,中间喷出的原液被环形气刀切削冲击破碎,达到充分雾化的效果。

请参阅图2,优选但不限定地,所述三级变化依次包括内径一次收缩41、内径扩大42、内径二次收缩43。更优选地,所述内径扩大42和内径二次收缩43被设计在所述环状气体流道部分。气体通过内径一次收缩41加速至一定速度后再经内径扩大42进一步进行加速,该气体再经过内径二次收缩43以达到理想速度。本实施例中的内径扩大42、内径二次收缩43为螺旋状,气体经过螺旋加速后再喷出。在具体实现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内径不止三级的变化,以及内径变化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径为气体流道3的管道直径。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100还包括冷却通道1,优选地,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道3的外围,更优选地,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道3与液体通道2之间的空腔内。更优地,该冷却通道1包括至少一个进水管11和至少一个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相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冷却需要设置多个进水管11和多个出水管12,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具体实现时,因喷头100工作在炉膛内的700℃等高温环境中,受高温辐射影响原液会急剧气化,阻碍原液正常输送,即是热阻。往进水管11注入冷冻水,且冷冻水从出水管12流出以形成回路,通过冷冻水对喷头100进行强制热交换,以消除热阻现象。

该多级变化4可以在输入气压相同的情况下,提升气体流道3内的气体流动速度,可使液体流道2内的原液喷出雾化后粒径更小;而经冷却通道1冷却降温后,液体流道2内的原液不会急剧汽化,其可顺利喷出,避免了热阻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动喷雾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喷头10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气动喷雾器为外混式喷雾器,其喷头部分做了如上改进,即所述的喷头100。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外混式喷雾器的其余部分没有特别的限制,可采用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请结合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热管喷膜机,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气动喷雾器。

优选地,所述发热管喷膜机还包括碳化硅炉膛5,该碳化硅炉膛5内设有多个加温区6,以对载体7进行加热。

优选地,不同加温区6的加热功率各不相同且各自独立控制,由于碳化硅炉膛5的门工作时需要频繁开关,门口处的热量损失较大,碳化硅炉膛5内的温度会形成由里到外的温度梯度变化,这对载体7在化学沉淀时的均匀度影响极大。本实施例将加温区6的加热功率由里到外逐渐提高,从而达到碳化硅炉膛5热平衡,使载体7上的镀层均匀分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加温区6的分布情况,对于两边均设有开口的碳化硅炉膛5来说,可以提高碳化硅炉膛5两端开口处的加温区6加热功率,降低中间部分的加温区6加热功率,以达到碳化硅炉膛5热平衡。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碳化硅炉膛5门口处的补温区8,由于碳化硅炉膛5门口处的温度散失较快,单纯提高碳化硅炉膛5门口处的加温区6加热功率其性价比较低,且容易对加温装置造成损坏。通过额外增设的补温区8来提高加热效率。提升碳化硅炉膛5内的热平衡。

本实施例将的每个加温区6为5个加热棒9,其均匀排布在碳化硅炉膛5内。补温区8为4个加热棒9。其可有效均匀的对碳化硅炉膛5进行平衡的加热,使载体7上的镀层均匀分布。

由于载体7进入碳化硅炉膛5内时的温度为常温,靠近载体7的温度将急剧变化影响碳化硅炉膛5内的热平衡,本实施例于碳化硅炉膛5内一侧设有差速混流结构10,加快碳化硅炉膛5内的温度交换,从而使碳化硅炉膛5内的温度达到平衡。优选地,该差速混流结构10包括两根长度不等的进气管,间隔性地通入气流,由于进气管的长度不等,气流先后进入碳化硅炉膛5内腔,从而产生了混流,以达到加快碳化硅炉膛5内热交换的效果,进而使碳化硅炉膛5内的温度达到平衡。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