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传送滚筒的过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743发布日期:2018-07-20 18:1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肥料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机肥料传送滚筒的过滤网。



背景技术:

有机肥料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现有技术中,对于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再利用,常常会采用热风炉进行初处理、烘干,在处理后将肥料中多余水分去除,形成颗粒、圆球状的肥料原产品,便于进行后续加工等。在对肥料处理时,处理肥料产生的废气、烘干后的扬尘是肥料处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网大多采用单层或者双层不可调的滤网结构,多级滤网的间距固定、连接死板。当除尘器风压变化、吸力不同时,滤网过滤效果会起伏波动,调节不便不符合使用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针对上诉问题,提供一种有机肥料传送滚筒的过滤网,该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滤网更具有适用性,设置的可调间距的双层过滤结构根据不同除尘器功率调整不同的吸附长度和范围,保证不同条件下具有宽泛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它包括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所述第一固定层与第二固定层通过高度可调的活动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层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网状捕捉层,所述第二固定层可拆卸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之间还填充有多层细纱布。

由于采用上诉技术方案,当面对使用情况不同时,操作人员可以调整两层过滤层之间的间隙,自由调整吸附长度。当间隙压缩至最小时,此时细纱布最致密,两者之间空气流速受迫最大,流速减缓保证两层过滤层充分工作,适用于大风压和波动较大风压下情况下的吸附和过滤。当间隙最大时,此时细纱布展开,过滤网前后空气流速相差不大,两层过滤网能够充分吸附扬尘和废气等,适用于小风压和平缓性风压工作状况。

可拆卸的设置网状捕捉层与活性炭吸附层,使用便利性更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滤网的整体式更换,本实用新型根据滤网寿命不同而可以单独更换,使用成本上降低,并且更加便于检修和排故。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捕捉层为金属网格编织而成,所述金属网格外表面进行镀锌处理;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由蜂窝状煤质活性炭制备而成。

由于采用上诉技术方案,镀锌处理防止金属网格与扬尘中的水、杂质等发生原电池反应,有效的提高使用寿命。采用蜂窝状煤质活性炭制备活性炭吸附层,利用其具有合理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吸附性能,机械强度高的特点,较好的初步去除扬尘空气中的臭味和有害性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支架为单层弹簧支架,所述单层弹簧上设置有固定锁紧装置。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的外部。

由于采用上诉技术方案,防滑垫在滤网安装使用时(装入管道中),不易脱出和滑落,保证了使用的稳定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诉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结构简单、方式可靠,成本较低,适宜推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便利性大大增强。

2、双层过滤结构之间的间距大小可调,根据不同使用情况,保证该实用新型具有宽泛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同使用状态的细纱布压缩状态及固定层之间高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标记: 1、第一固定层;2、第二固定层;3、活动支架;4、防滑垫;5、细纱布;101、网状捕捉层;201、活性炭吸附层;H1、间隙最大时两层固定层间距;H2、间隙最小时两层固定层间距;△h、间距变化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1至图2对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

一种有机肥料传送滚筒的过滤网,它包括第一固定层1和第二固定层2,所述第一固定层1与第二固定层2通过高度可调的活动支架3连接;

所述活动支架3为单层弹簧支架,所述单层弹簧上设置有固定锁紧装置。

所述第一固定层1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网状捕捉层101,所述网状捕捉层101为金属网格编织而成;

所述金属网格外表面进行镀锌处理;

所述第二固定层2可拆卸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201;

所述活性炭吸附层201由蜂窝状煤质活性炭制备而成。

所述第一固定层1和第二固定层2之间还填充有多层细纱布5。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滑垫4,所述防滑垫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层1和第二固定层2的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