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0996发布日期:2018-07-17 22:33阅读:48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



背景技术:

分子筛式制氧机是指以变压吸附技术为基础,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设备。其利用分子筛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在制氧机内装填分子筛,在加压时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再将剩余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净化处理后即可获得高纯度氧气。在制氧机的分子筛塔中,通常会在分子筛底部设置多孔均流板,从而使得进入分子筛塔内的空气能够均匀地流经分子筛,提高了分子筛的使用效率。现有技术通常是以注塑方式制造的开孔塑胶板作为均流板,这种均流板通常孔径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使得气流在分子筛中不能均匀分布,从而影响分子筛的使用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子筛吸附塔,采用多孔烧结材料制备均流板,使得气体能够均匀地流经分子筛,从而提高分子筛塔的制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不能均匀流经分子筛,从而导致分子筛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包括塔筒、设于塔筒内的分子筛和第一均流板,所述分子筛设于所述第一均流板上方;所述第一均流板与所述塔筒的底壁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且第一均流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孔隙率为30%至80%,所述第一气孔的直径为20微米至1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由烧结多孔材料制成,所述烧结多孔材料为烧结金属材料、烧结陶瓷材料或烧结塑料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第一空间内,两端分别抵触在第一均流板和塔筒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设于塔筒内的第二均流板;所述分子筛设于所述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之间,所述第二均流板与塔筒的顶壁和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二均流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塔筒包括筒体和上盖,所述筒体为上端具有第一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包括上盖顶壁和上盖侧壁,所述上盖侧壁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n个凸出的第一卡扣;所述筒体上部设有n个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第一轴向开槽和第一周向开槽,所述第一轴向开槽顶部贯穿所述筒体顶壁,所述第一周向开槽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向开槽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上盖侧壁的外壁上还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扣下方,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下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塔筒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底壁和下盖侧壁,所述下盖侧壁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n个凸出的第二卡扣;所述筒体下部设有n个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第二轴向开槽和第二周向开槽,所述第二轴向开槽底部贯穿所述筒体底壁,所述第二周向开槽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向开槽顶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下盖侧壁的外壁上还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扣上方,用于卡设所述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n为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子筛吸附塔,通过设置小孔径的第一均流板,使得空气能够更均匀地流向分子筛,提高了分子筛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分子筛吸附塔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分子筛吸附塔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塔筒的部分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说明书中,需要理解的是,“顶”、“底”、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装置或部件必须特有的特定方位或位置关系。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包括塔筒1、设于塔筒1内的分子筛2和第一均流板3,所述分子筛2设于所述第一均流板3上方;所述第一均流板3与所述塔筒1的底壁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4,且第一均流板3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孔隙率为30%至80%,所述第一气孔的直径为20微米至1毫米。

本实施例通过在塔筒内预设第一空间,使得从底部流入分子筛吸附塔的空气先进入第一空间,再从第一空间经第一均流板流入分子筛,使得空气能够均匀的流向分子筛;且第一均流板由于小孔径的第一气孔,与气孔较大的均流板相比,空气能够更均匀地流向分子筛,从而提高了分子筛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3由烧结多孔材料制成;所述烧结多孔材料为烧结金属材料、烧结陶瓷材料或烧结塑料材料。本方案能够使得空气扩散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的直径在20微米至0.5毫米之间。本方案使得空气能够更均匀的流向分子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间4内还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触在第一均流板3和塔筒1的底壁上。本方案的弹簧能够对第一均流板起支撑作用,维持第一空间的高度;同时还能够压紧分子筛,对分子筛起限位作用,避免分子筛因移位而造成粉化。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的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设于塔筒1’内的第二均流板6’,所述分子筛2’设于所述第一均流板3’和第二均流板6’之间;所述第二均流板6’与塔筒1’的顶壁和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间7’,所述第二均流板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气孔。

本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气孔,大大增加了气体流出分子筛的面积,使得经分子筛分离后的气体能够及时流出分子筛吸附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由烧结多孔材料制成,所述烧结多孔材料为烧结金属材料、烧结陶瓷材料或烧结塑料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5’设于第二空间7’内,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塔筒1’的顶壁和第二均流板6’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分子筛、第一均流板、第二均流板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塔筒的顶壁/底壁可以是可拆卸结构。

例如,所述塔筒包括筒体和盖体,所述筒体为上端和/或下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或下盖。

本实施例中,筒体11’两端具有开口,所述盖体包括上盖12’和下盖13’。

参考图2至图4,所述上盖12’包括上盖顶壁121’和上盖侧壁122’,所述上盖侧壁122’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n个凸出的第一卡扣1221’;所述筒体11’上端具有第一开口111’,上部设有n个与所述第一卡扣1221’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112’,所述第一卡槽112’包括第一轴向开槽1121’和第一周向开槽1122’;所述第一轴向开槽1121’沿筒体11’轴向开设,且顶部贯穿所述筒体顶壁;所述第一周向开槽1122’沿筒体11周向开设,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向开槽1121’底部连通。本方案的连接方式简单,能够实现塔体的快速安装,有利于塔体的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所述上盖侧壁122’的外壁上还环设有第一凹槽1222’,所述第一凹槽1222’位于所述第一卡扣1221’下方,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圈8’。本方案使得上盖和筒体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能够避免气体泄漏,提高了制氧效率。

同样的,所述下盖13’包括下盖底壁和下盖侧壁,所述下盖侧壁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n个凸出的第二卡扣;所述筒体下端具有第二开口,下部设有n个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第二轴向开槽和第二周向开槽;所述第二轴向开槽沿筒体轴向开设,且底部贯穿所述筒体底壁;所述第二周向开槽沿筒体周向开设,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向开槽顶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下盖侧壁的外壁上还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卡扣上方,用于卡设所述第二密封圈。本方案使得下盖和筒体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能够避免气体泄漏,提高了制氧效率。

本方案的上盖12’与筒体11’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将上盖侧壁122’从第一开口111’处盖入所述筒体11’内,所述第一卡扣1221’沿轴向插入至所述第一轴向开槽底部;然后沿周向旋转上盖12’,可使所述第一卡扣1221’卡设在所述第一周向开槽1122’内,从而实现上盖12’和筒体11’之间的连接。同样的,下盖13’与筒体11’装配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方案通过将上盖卡设在筒体上,能够避免出现因分子筛吸附塔内压力过大造成上盖与筒体容易分离的现象,使得分子筛吸附塔的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n为3。本方案使得上盖与体筒连接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下盖和筒体的之间的连接与上盖和筒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在分子筛吸附塔内,第一均流板3’通过抵触在下盖侧壁的边缘上而实现支撑,从而形成第一空间4’。进一步地,所述下盖1上设有进气孔,所述上盖上设有出气孔。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底壁上设有一个进气孔(图中未标示),所述上盖顶壁中间设有一个出气孔1211’。本实施例的分子筛吸附塔在使用过程中,待分离的空气从进气孔进入第一空间4’;再均匀地从第一气孔流向分子筛2’,经分子筛2’吸附氮气后,气体从第二气孔流入第二空间7’;最后从第二空间7’经出气孔1211’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