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轴破碎机上冲击下打击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4573发布日期:2018-08-14 18:1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轴式破碎机,特别涉及立轴式破碎机的上冲击下打击转子。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用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制砂开始广泛推广。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由上部、中部腔、转子体总成、轴承座总成和下部组成,其中转子体总成分开式转子和闭式转子2种。一般立轴式破碎机开式转子结构,包括转子体框架、上耐磨板、立耐磨块、抛料头、分料帽、转子体压板及转子体内外锥套。而闭式转子体结构,包含转子体框架、上下耐磨板、顶耐磨板、分料帽、挡料板、抛料头、立耐磨块、转子体压板及转子体内外锥套等。工作时,一部分物料由上部分料斗进入转子体中心区域,物料经转子高速旋转加速,最终脱离转子甩向中部腔中的铁砧或石衬,通过高速物料冲击铁砧或石衬实现破碎,或者另一部分石料经上部分料斗外周分料门落到中部腔,与前述部分转子体中加速甩出的物料相撞击破碎;同时第一部分物料冲击铁砧或石衬后,部分反弹物料与转子体甩出的物料相撞击。冲击式转子在破碎制砂效果比原来的棒磨机等要好,但也存在破碎率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及成砂细度模数偏粗的问题。在专利CN201310307508.1中提到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用搓磨整形装置,工作时其通过活动的搓磨块与搓磨衬环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对物料搓磨整形,其装置能够解决产品粒形效果不理想问题,对于提高破碎率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结构决定了其主要通过搓磨整形。专利US3044720中提出一种双转子装置,在上转子冲击一次后物料通过一导流板流向下转子,下转子对物料进行再次加速,后冲击破碎板提高破碎率。其抛料头连接结构复杂,同时也必须要有导流板和连接板,下转子通过导流板实现物料流向下转子,这在实际中容易形成物料堵塞通道,该装置主要实现对落下的物料再次加速进行冲击破碎。之后专利US3150838在专利US3044720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结构在原基础上简化了,但依旧复杂,在新结构中抛料头连接用的转子圆板作为连接结构是必不可少部分,该结构下转子对于落下的物料具有有限的打击破碎,结构主要功能是实现转子对落下的物料再次加速进行冲击破碎。为了提高制砂效果,业内也采用提高转子转速和增大转子直径等方案,它们有一定的效果,但转子提速和增大转子直径,导致能量损耗加大,同时对轴承润滑性能要求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轴式破碎机的上冲击下打击转子,它可以对转子体落下的物料进行二次破碎,从而提高物料破碎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立轴式破碎机上冲击下打击转子,包括上冲击式转子结构和下打击转子结构,下打击转子结构包括下板锤座和下板锤,下板锤固定在下板锤座上,下板锤座固定在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的冲击式转子体底板下表面,下板锤超出冲击式转子体底板外沿。

具体的,上冲击式转子结构是闭式转子或开式转子。

更特别的是,所述下板锤座形状为U型,下板锤座靠近转子外侧的U形板比内侧更厚,同时U形板外侧旋转半径不超出转子体半径,而下板锤的U形板面位于冲击式转子体底板的直径方向上。

具体的,闭式转子,上冲击式转子结构主要包括顶耐磨板、转子体框架、冲击式转子体底板、下导流板、抛料头、分料帽、压板、挡料板、立耐磨块、上导流板和转子体外锥套。转子体框架上端安装顶耐磨板,顶耐磨板的中心设有入料口,转子体框架下端安装冲击式转子体底板,冲击式转子体底板的中心设有下料口,转子体框架的内部安装压板,压板固定分料冒,转子体框架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料口,每个出料口处安装下导流板和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固定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上表面,上导流板固定在顶耐磨板下表面,每个出料口一侧的立板上安装抛料头,并在出料口的内侧安装挡料板,立耐磨块安装在抛料头的外侧,转子体外锥套固定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下表面。

工作时顶耐磨板、上下导流板、分料帽和立耐磨块具有保护作用,防止高速物料磨损转子体框架。抛料头是抛射物料时的耐磨件,由于物料是在抛料头处高速抛出,所以抛料头一般采用耐磨的硬质合金。而对于物料打击后反弹导致抛料头磨损不均匀,为节省材料,抛料头常为拆分式结构。通常转子体通道数为2-7,本实用新型采用三通道,通道数与抛料头数量无关。

具体的,上冲击式转子结构可以是开式转子,包括转子体框架、抛料头、立耐磨板、上耐磨板、侧护板、分料帽、压板、转子体外锥套构成,转子体框架内安装分料帽,分料帽通过压板固定,并安装若干抛料头,在抛料头外侧安装立耐磨板,抛料头顶部安装上耐磨板,转子体框架四周安装侧护板,转子体框架底部安装转子体外锥套。工作时物料落入开式转子中心处,转子分料帽和上耐磨板可以防止物料落下时磨损转子体框架底板,抛料头防止高速抛出的物料对立板磨损,侧护板和立耐磨板是防止物料反弹对转子体磨损。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四通道,通道数与抛料头数量无关。

具体的,下板锤座与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下板锤座焊接或螺栓连接于转子底板下面;也可以是下板锤座与一块下打击转子底板构成一个整体,再连接于上转子冲击式转子体底板下表面;也可以是通过销将一下板锤座架和下板锤座固定,然后下板锤座架通过螺栓连接于上冲击式转子结构,销宜采用非圆形销,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但多边形销要保证下板锤座固定,不推荐接近圆形销的n边形销。下板锤座与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的连接方式优点是,结构刚性好,拆装方便。

特别的是,下板锤的外形,可以为平板型,也可以为市面上常见的板锤。

特别的是,下板锤座的数量可以为2个,也可以是2个以上,如3、4、5、6……。其数量与抛料头的数量没有关系。下板锤数量根据客户需要灵活变换,其优点是如客户不需要破碎太细,可以减少下板锤数量。

特别的是,下板锤座的安装位置,与抛料头位置无关,具体位置根据试验决定。

特别的是,下板锤旋转半径超出上冲击式转子结构外围,呈悬臂状态,具体超出多少通过试验确定。优点是保证下板锤能够对落下的物料进行二次破碎,同时旋出的下板锤能够有效的保护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的转子体外锥套。

特别的是,下板锤的打击面沿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直径方向,并沿圆周方向均布。保证物料落下时,下板锤对物料进行正向打击。其优点是保证下板锤正向打击物料,可以实现物料最大破碎率,减少能量浪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下打击转子装置,实现对一次撞击后落下的物料进行再次拍打,该装置比冲击式转子破碎率更高。该装置是在现有冲击式转子基础上改进转子,可以将其拆卸变成冲击式转子,冲击式转子也可以改装成本实用新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下板锤能够实现对冲击式转子体的甩出物料进行再次打击,提高破碎率;2.下板锤对轴承透盖具有一定的保护;3.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上冲击下打击转子和冲击式转子容易互换。

附图说明

图1是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上冲击下打击转子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冲击下打击转子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冲击下打击转子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冲击下打击转子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下打击转子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下打击转子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下打击转子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下打击转子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耐磨板;2.转子体框架;3.冲击式转子体底板;4.下导流板;5.抛料头;6.分料帽;7.压板;8.挡料板;9.立耐磨块;10.上导流板;11.转子体外锥套;12.下板锤座;13.板锤;14.下打击转子底板;15.下板锤座架;16.三角形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冲击下打击转子由上冲击式转子结构和下打击转子结构构成。

图1为上冲击式转子结构的示意图,上冲击式转子结构主要包括顶耐磨板1、转子体框架2、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下导流板4、抛料头5、分料帽6、压板7、挡料板8、立耐磨块9、上导流板10和转子体外锥套11。转子体框架2上端安装顶耐磨板1,顶耐磨板1的中心设有入料口,转子体框架2下端安装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转子体框架2的内部安装有压板7,压板7与分料冒6连接,转子体框架2均匀开设有三个出料口(当然出料口的数量可以改变),每个出料口处安装下导流板4和上导流板10,下导流板4固定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上表面,上导流板10固定在顶耐磨板1下表面,每个出料口一侧的立板上安装抛料头5,并在出料口的内侧安装挡料板8,立耐磨块9安装在靠近抛料头5的转子体框架外侧,转子体外锥套11固定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下表面。

其中顶耐磨板1位于转子体框架2顶部,物料从转子体顶部中心进入转子体内部,位于转子体内部的挡料板8挡住物料,保证物料往出料口方向跑。在转子体加速下物料到达出料口处,通过安装在出料口处的抛料头5高速甩出撞击铁砧实现破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的上冲击式转子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的下表面安装下打击转子结构,下打击转子结构包括下板锤座12和下板锤13,下板锤座12固定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下表面,下板锤13固定在下板锤座12上,下板锤座12和下板锤13均匀分布在转子体外锥套11外侧,并且下板锤13超出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外沿,下板锤13位于抛料头5正下方。下板锤13采用高铬铸铁或高锰钢材料)。物料在冲击式转子体内部加速后,物料从出料口立板处的抛料头5甩出,甩出的物料撞击料衬或铁砧后,往下落至安装于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下表面的下板锤座12时,下板锤13对物料进行正向打击,形成二次破碎。

如图6所示,下板锤座12和下板锤13组成了下打击转子结构。其中下板锤座12与下板锤13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后焊接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上。

图2中所示下板锤座12形状为U型,下板锤座12靠近转子外侧的U形板比内侧更厚,同时U形板外侧旋转半径不超出转子体半径,而下板锤13的U形板面位于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的直径方向上,保证板锤13对物料的正向打击。靠近转子体外侧的U形板更厚,在工作时保证下板锤13刚性。

图2中所示下板锤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锤座12上,下板锤13外端面超出转子体的外沿,下板锤13沿直径方向均布。下板锤13通过伸出转子体部分对石料进行二次破碎,并保证下板锤13沿直径方向均布,对物料的正向打击。

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下打击转子结构增加了下打击转子底板14,下打击转子底板14固定在冲击式转子体底板3下表面。如图7或图8所示,下板锤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锤座12,下板锤座12用螺栓连接在下打击转子底板14上,并且下板锤13与抛料头5具有一定距离。

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下打击转子结构增加下板锤座架15和三角形销16。如图9所示,3个下板锤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锤座12,下板锤座12通过三角形销16连接在下板锤座架15上,并且下板锤13与抛料头5具有一定距离。

另一个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上冲击式转子结构采用开式转子,开式转子由转子体框架、抛料头、立耐磨板、上耐磨板、侧护板、分料帽、压板、转子体外锥套构成。转子体框架内安装分料帽,分料帽通过压板固定,并安装若干抛料头,在抛料头外侧安装立耐磨板,转子体框架上表面安装上耐磨板,转子体框架四周安装侧护板,转子体框架底部安装转子体外锥套。新结构是在开式转子的底部安装下打击转子底板14,下板锤座12固定在下打击转子底板14下表面,下板锤13与下板锤座12固定在一起。

下打击转子结构可以是图7或图8所示结构,下打击转子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3上,并且下板锤13与上冲击转子抛料头相隔一定距离。其中下板锤座12焊接在下打击转子底板14上,下板锤13连接在下板锤座12上,最后下打击转子底板14螺栓连接在上冲击转子体底板3上。

在上文中已描述下打击转子底板14螺栓连接在上冲击转子体底板3上,在替代实例中,也可以是其它的连接方式,如通过焊接实现。

在上文中已描述下打击转子板锤座13通过三角形销16固定连接在下板锤座架15上,应领会在替代实例中,连接方式可以是其它的非圆形销,如方形销、五边形销,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销,但多边形销要保证板锤座不容易旋转为佳。

在上文中已描述新式转子下板锤数量为沿径向均布3个,应领会在替代实例中,下板锤数量可以为2、4、5、6等,下板锤座数量也可以多于下板锤数量。

综上所述,立轴破碎机上冲击下打击转子,其上部结构为冲击式转子,物料经上冲击式转子破碎后落下至下打击转子的下板锤部位,下板锤对物料进行正向打击,实现二次破碎,从而提高破碎率,固定的下板锤旋转半径超出上冲击式转子外沿,并保证下板锤打击面正向打击物料。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