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氧化钠配制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1052发布日期:2018-09-04 22:11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制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氧化钠配制釜。



背景技术:

因生产需要,将固体的氢氧化钠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便于使用。普通的人工手动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但是现有的氢氧化钠配制釜还存在着对氢氧化钠的溶解效果差,水冷效率低和造价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氢氧化钠配制釜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氧化钠配制釜,以解决现有的氢氧化钠配制釜对氢氧化钠的溶解效果差,水冷效率低和造价成本高的问题。一种氢氧化钠配制釜,包括支撑腿,托架,水冷装置,防滑垫角,混料装置,配制釜结构,出料管和调节阀,所述的支撑腿焊接在配制釜结构的下部;所述的托架焊接在支撑腿的上部;所述的水冷装置套接在配制釜结构的外侧;所述的防滑垫角胶接在支撑腿的下端;所述的混料装置安装在配制釜结构的上部左侧;所述的出料管插接在配制釜结构的右下部;所述的调节阀安装在出料管上;所述的配制釜结构包括配制釜本体,搅拌电机,纵向搅拌轴,搅拌叶,连接块和螺旋搅拌桨,所述的搅拌电机螺栓安装在配制釜本体的中上部;所述的纵向搅拌轴设置在配制釜本体的内部并与搅拌电机轴接;所述的搅拌叶螺纹连接在连接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块焊接在纵向搅拌轴的中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水冷装置包括外夹套,水箱,循环泵,水冷循环管和观察窗,所述的水箱安装在外夹套的下部;所述的循环泵螺栓安装在水箱的上部左侧;所述的水冷循环管胶接在外夹套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窗镶嵌在水箱的前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注料斗,混料电机,横向搅拌轴,搅拌杆和混料斗,所述的注料斗焊接在混料箱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混料电机螺栓安装在混料箱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横向搅拌轴设置在混料箱的内部,并与混料电机连接;所述的搅拌杆焊接在横向搅拌轴外侧;所述的混料斗焊接在混料箱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配制釜本体内壁上还设置有折流板。

优选的,所述的配制釜本体具体采用碳钢釜体。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搅拌轴的内侧焊接有U型搅拌框。

优选的,所述的水冷循环管蛇形分布在外夹套的前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螺旋搅拌桨焊接在纵向搅拌轴的下部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配制釜本体内壁折流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氢氧化钠的溶解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水冷循环管蛇形分布在外夹套的前表面,有利于提高对配制釜本体内液料的水冷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配制釜本体具体采用碳钢釜体,有利于提高容易冶炼效果,且造价成本低。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旋搅拌桨焊接在纵向搅拌轴的下部外侧,有利于方便将配制釜本体底部的氢氧化钠向上传送,进而加快溶解速度。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搅拌轴内侧U型搅拌框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入料时的混合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搅拌叶螺纹连接在连接块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更换搅拌叶,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制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腿;2、托架;3、水冷装置;31、外夹套;32、水箱;33、循环泵;34、水冷循环管;35、观察窗;4、防滑垫角;5、混料装置;51、混料箱;52、注料斗;53、混料电机;54、横向搅拌轴;541、U型搅拌框;55、搅拌杆;56、混料斗;6、配制釜结构;61、配制釜本体;611、折流板;62、搅拌电机;63、纵向搅拌轴;64、搅拌叶;65、连接块;66、螺旋搅拌桨;7、出料管;8、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氧化钠配制釜,包括支撑腿1,托架2,水冷装置3,防滑垫角4,混料装置5,配制釜结构6,出料管7和调节阀8,所述的支撑腿1焊接在配制釜结构6的下部;所述的托架2焊接在支撑腿1的上部;所述的水冷装置3套接在配制釜结构6的外侧;所述的防滑垫角4胶接在支撑腿1的下端;所述的混料装置5安装在配制釜结构6的上部左侧;所述的出料管7插接在配制釜结构6的右下部;所述的调节阀8安装在出料管7上;所述的配制釜结构6包括配制釜本体61,搅拌电机62,纵向搅拌轴63,搅拌叶64,连接块65和螺旋搅拌桨66,所述的搅拌电机62螺栓安装在配制釜本体61的中上部;所述的纵向搅拌轴63设置在配制釜本体61的内部并与搅拌电机62轴接;所述的搅拌叶64螺纹连接在连接块65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块65焊接在纵向搅拌轴63的中上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水冷装置3包括外夹套31,水箱32,循环泵33,水冷循环管34和观察窗35,所述的水箱32安装在外夹套31的下部;所述的循环泵33螺栓安装在水箱32的上部左侧;所述的水冷循环管34胶接在外夹套31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窗35镶嵌在水箱32的前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混料装置5包括混料箱51,注料斗52,混料电机53,横向搅拌轴54,搅拌杆55和混料斗56,所述的注料斗52焊接在混料箱5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混料电机53螺栓安装在混料箱51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横向搅拌轴54设置在混料箱51的内部,并与混料电机53连接;所述的搅拌杆55焊接在横向搅拌轴54外侧;所述的混料斗56焊接在混料箱51的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配制釜本体61内壁上还设置有折流板611。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配制釜本体61具体采用碳钢釜体。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横向搅拌轴54的内侧焊接有U型搅拌框541。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水冷循环管34蛇形分布在外夹套31的前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螺旋搅拌桨66焊接在纵向搅拌轴63的下部外侧。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将原料从注料斗52内,倒入到混料箱51内,并利用混料电机53提高横向搅拌轴54带动搅拌杆55对混料箱51内的原料进行初步混合搅拌,初步搅拌完后的原料在混料斗56内,导入到配制釜本体61内,同时利用搅拌电机62通过纵向搅拌轴63带动搅拌叶64和螺旋搅拌桨66对配制釜本体6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同时将沉积在独步的原料传送到上方,进而提高混合效率,同时利用水冷循环管34对其水冷降温。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