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胶路径的定位方法和喷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8329发布日期:2018-12-01 01:2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喷胶路径的定位方法和喷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胶路径的定位方法和喷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壳体具有载胶面,通过喷胶工艺在载胶面上喷涂胶水,再将显示屏粘接在载胶面上。进行喷胶工序先需要确定喷胶路径,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准确地确定喷胶路径,导致无法实现高精度喷胶。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胶路径的定位方法和喷胶方法。

所述喷胶路径的定位方法,包括:提供机台和壳体,所述机台上装有三维激光相机,所述壳体具有承载面和围设在所述承载面的周缘的载胶凸台,所述载胶凸台的顶面为载胶面;将所述壳体装夹在所述机台上,使所述承载面朝向所述三维激光相机;控制所述三维激光相机对所述壳体进行扫描,以获取所述壳体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根据所述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得到所述壳体的扫描视角图像;根据所述扫描视角图像确定对应所述载胶面的载胶面图形;在所述载胶面图形中定位喷胶路径,使所述喷胶路径位于所述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与外边线之间。

所述喷胶方法包括:使用所述定位方法定位喷胶路径;沿所述喷胶路径在所述载胶面上喷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中的壳体装夹在机台上并使用三维激光相机扫描的示意图;

图3是壳体相对三维激光相机运动以使三维激光相机对壳体进行扫描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壳体的一个截面的截面轮廓图像;

图5是图3中的壳体的扫描视角图像;

图6是由图5的扫描视角图像确定出的载胶面图像;

图7是由图6的载胶面图像确定出的喷胶路径示意图;

图8是将壳体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使用三维激光相机分区域进行扫描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壳体的一个区域的某一截面的截面轮廓图像;

图10是图9中的区域的扫描视角图像;

图11是图8中的壳体的扫描视角图像;

图12是对图11的扫描视角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确定载胶面图像的示意图;

图13是设置有装饰圈的壳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设置有边框的壳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胶路径的定位方法,用于在壳体的待喷胶面上确定具体的喷胶路径。喷胶路径即喷嘴或喷头的移动路径,也即喷涂上去的胶水的分布轨迹。所述壳体为电子设备的壳体,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屏,显示屏装在壳体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包括:

01.提供机台和壳体,所述机台上装有三维激光相机,所述壳体具有承载面和围设在所述承载面的周缘的载胶凸台,所述载胶凸台的顶面为载胶面;

02.将所述壳体装夹在所述机台上,使所述承载面朝向所述三维激光相机;

03.控制所述三维激光相机对所述壳体进行扫描,以获取所述壳体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

04.根据所述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得到所述壳体的扫描视角图像;

05.根据所述扫描视角图像确定对应所述载胶面的载胶面图形;

06.在所述载胶面图形中定位喷胶路径,使所述喷胶路径位于所述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与外边线之间。

具体的,如图1所示,步骤01中所提供的壳体10可以包括承载部11,承载部11用于承载显示屏的主体部分,承载部11上用于放置显示屏的主体部分的表面为承载面11a。载胶凸台12围设在承载面11a的周缘,载胶凸台12用于承载显示屏的边缘部分。优选的,载胶凸台12可以围绕承载面11a一周,以形成封闭环状结构;或者,载胶凸台12也可以仅围绕承载面11a的部分周缘,形成开放的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载胶凸台12可以内缩于承载面的边缘之内,即载胶凸台12的外侧面(即朝向载胶凸台12所成的环状结构的外部的侧面)可以与承载面11a的边缘不平齐;或者,载胶凸台12的外侧面也可以与承载面11a的边缘平齐。载胶凸台12的顶面(即远离承载面11a的一面)为载胶面12a,显示屏的边缘部分具体放置在载胶面12a上。

如图2所示,在步骤02中,可以将壳体10装夹在机台20上,使壳体10的承载面11a朝向三维激光相机30,以使三维激光相机30发出的激光能从承载面11a一侧射到壳体10上。优选的,承载面11a水平放置在机台20上,激光垂直于承载面11a射向壳体10。三维激光相机30用于通过向壳体10发射激光并接收壳体10反射回来的激光,以摄取壳体10的三维截面轮廓,三维激光相机30所成的三维截面轮廓图像中的各个像点具有高度信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步骤03中,可以使壳体10相对三维激光相机30运动(可以是壳体10运动而三维激光相机30固定,或者相反),使激光从壳体10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完成对壳体10的若干个截面的轮廓形状采集,使三维激光相机30获取壳体10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图4示出了其中一个截面i的截面轮廓图像)。所述截面轮廓图像显示对应截面的轮廓形状,并且包含了轮廓中各个点的高度信息。(在装夹壳体10时,可以选取一高度测量基准,以承载面11a的法向为高度方向,壳体10上各个位置的高度为: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各个位置到所述高度测量基准的距离。所述高度测量基准可以是在机台20上。)激光所扫描的截面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当需要提升采集精度时,可以进行精细扫描以采集更多截面的轮廓图像;当需要平衡采集数据量和采集效率时,可以简化扫描以采集较少截面的轮廓图像。优选的,可以令相对运动的方向与壳体10的一个基准轴(包括但不限于对称轴,图3中以对称轴y为例)平行,每个截面均垂直于相对运动的方向,以此得到更加准确的截面轮廓图像。

如图5所示,在步骤04中,三维激光相机30获取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例如可以经过图像拼接拼成一幅完整的扫描视角图像(图5中最外侧线框表示承载部11的外轮廓,中间线框表示载胶凸台12的外轮廓线,最内侧线框表示载胶凸台12的内轮廓线)。所述扫描视角图像指在壳体10与三维激光相机30保持上述的相对位置时(即壳体10位于扫描视角下),壳体10被激光所扫描到的表面的成像。所述扫描视角图像对应的观察视角,与截面轮廓图像对应的观察视角是垂直的。所述扫描视角图像中包含了对应载胶面12a的载胶面图形,及对应承载面11a的承载面图形。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图像处理方式由截面轮廓图像得到扫描视角图像。

如图6所示,在步骤05中,可以从扫描视角图像中确定对应载胶面12a的载胶面图形(图6中虚线框以内的图形)。例如,壳体1010中载胶面12a的位置尺寸与轮廓尺寸,与扫描视角图像中载胶面图形的位置尺寸及轮廓尺寸是对应的(基本相等),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产品中载胶面12a的位置与形状大小,从扫描视角图像中确定载胶面图形的位置与形状大小。又例如,可以对扫描视角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将载胶面图形从扫描视角图像中提取出来。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载胶面图形。

如图7所示,胶水需要喷涂在载胶面12a内,也即喷胶路径位于载胶面12a图内(图7中虚线框表示喷胶路径)。因此,在步骤06中,可以在载胶面图形之内,即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靠近承载面11a的边线)与外边线(远离承载面11a的边线)之间确定一条线,此线即为喷胶路径。优选的,喷胶路径可以位于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外边线之间间距的一半处,并与内边线互成相似形。当然,喷胶路径也可以是在载胶面图形之内的任意位置,喷胶路径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只要利于喷胶即可。

本实施例的喷胶路径定位方法,能够利用三维激光相机30扫描及图像处理获得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扫描视角图像中包含了对应所述载胶面12a的载胶面图形,因此可以在扫描视角图像中确定出载胶面图形。喷胶路径为载胶面图形中的线条,因此可以从载胶面图形确定出喷胶路径。由于三维激光相机30的扫描和成像精度高,且三维激光相机30是朝向载胶面12a进行扫描,因此能够获得精准的载胶面图形,从而准确定位喷胶路径,利于后续进行喷胶。并且,由于采用了三维激光相机30扫描,对于载胶面较窄的壳体也能高精度地成像从而准确定位喷胶路径。因此,本定位方法能够适用于较窄载胶面的壳体,有利于实现壳体的窄边框设计。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步骤03可以包括:

031.将所述壳体划分为依次相连的若干个区域;

032.控制所述三维激光相机对每个所述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每个所述区域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

具体的,如图8和图9所示,在步骤031中,可以将壳体10用平行于其基准轴的若干直线(图8中的虚线)划分成若干区域,每条直线均横穿壳体10的相对两端,划分出的各个区域并排排列。所划分的区域大小及数目根据三维激光相机30的视角范围确定,保证划分出的每个区域都涵盖在三维激光相机30的视角范围之内。各个区域的大小可以基本一致。在步骤032中,三维激光相机30对每个区域进行扫描,从而获取每个区域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图8和图9分别示意性的绘制了3个区域10a、10b和10c,及其中一个区域10a的截面轮廓图像,实际上区域及每个区域中截面轮廓图像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相应的,步骤04进一步可以包括:

041.对每个所述区域的所有截面轮廓图像进行第一拼接处理,得到每个所述区域的扫描视角图像;

042.将所有所述扫描视角图像进行第二拼接处理,得到所述壳体的扫描视角图像。

具体的,如图8-图10所示,在步骤041中,可以使用第一拼接处理,对步骤032中获得的每个区域的所有截面轮廓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每个区域的扫描视角图像。例如,对图8中区域10a中的全部截面轮廓图像做拼接,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对应此区域的扫描视角图像。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步骤042中,通过第二拼接处理,将步骤041中获得所有扫描视角图像进行拼接,得到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第二拼接与第一拼接的拼接方向可以相垂直,以逐步将零散的截面轮廓图像拼接成完整的扫描视角图像。本实施例中,采用划分区域、分别成像及拼接成像的方式,能够基于已有三维激光相机30的较小视角范围参数,对较大尺寸的壳体10进行扫描成像。当然,可以采用具有较大视角范围的三维激光相机30,只需对壳体10整体进行一次扫描即可获得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步骤04进一步可以包括:

043.将各个所述区域的所有截面轮廓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所述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

具体的,在步骤043中,可以对步骤032中获得的全部区域的全部截面轮廓图像直接进行拼接,即不再采用逐步拼接的方式,而是直接将所有截面轮廓图像一次性拼接成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此种方式能提升成像效率。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步骤05可以包括:

051.确定所述承载面11a在所述扫描视角图像中的高度值;

052.对所述扫描视角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使所述扫描视角图像中高度大于所述高度值的第一像点与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高度值的第二像点的灰度差值为预设值,以得到由所述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

053.根据由所述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确定对应所述载胶面12a的载胶面图形。

具体的,在步骤051中,由于扫描视角图像中包括了对应承载面11a的承载面图形及承载面图形的高度(即承载面11a的高度),因此可以在扫描视角图像中确定承载面11a的高度。在步骤052中,可以对扫描视角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具体的,承载面11a是用于承载显示屏主体的具有较大面积的面,可以将承载面11a的高度作为二值化的筛选阈值。在做二值化处理时,可以在扫描视角图像中筛选出高度大于承载面图形的第一像点,及高度小于或等于承载面图形的第二像点,使第一像点的灰度与第二像点的灰度相差一预设值,以将第一像点与第二像点区别开。所述预设值优选的为255,即第一像点的灰度可以是255(白色,如图12所示),第二像点的灰度可以是0(黑色,如图12所示);或者,第一像点的灰度是0(黑色),第二像点的灰度255(白色)。当然,所述预设值也可以是小于255的值,以能分辨第一像点与第二像点即可。通过步骤052可获得由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此图形即为载胶面图形,因此在步骤053中可以获得载胶面图形。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二值化处理方式能够通过灰度变换准确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载胶面图形,此种图像处理方式图像数据处理量较小,能够提升本定位方法的定位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进一步的,步骤01中所提供的壳体10可以包括装饰圈13,所述装饰圈13围设在所述载胶凸台12的外侧且与部分所述载胶面12a搭接,且所述装饰圈13位于所述承载面11a之上。装饰圈13可以围绕承载部11一周,也可以是仅在承载部11的部分外周分布。因此,步骤04中得到的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还包括对应装饰圈13的装饰圈图形,且装饰圈图形与载胶面图形有部分重叠(对应装饰圈13于载胶面12a搭接的部分)。

相应的,在步骤052中,由所述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包括对应所述装饰圈13的装饰圈图形和对应所述载胶面12a的载胶面图形。因此,在步骤053中,可从所述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中确定载胶面图形。例如,可以根据装饰圈13与载胶面12a的位置尺寸及轮廓尺寸,确定出载胶面图形。此外,由于载胶面图形与装饰圈图形部分重叠,装饰圈图形覆盖了载胶面图形的外边线,而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并未被遮挡。因此在步骤06中,可以将以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为基准,距内边线一定距离(例如内外边线间距的一半)处的线作为喷胶路径。由于内边线的位置更易清楚地确定,所以根据内边线确定的喷胶路径的精度更高。另外,由上述记载的载胶面图形的确定原理可知,本定位方法不受具体的壳体10结构限制,无论是否设计装饰圈13,都能准确确定载胶面图形及喷胶路径。换言之,本定位方法可以适用于更加的复杂的壳体10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一步的,步骤01中所提供的壳体10还可以包括边框14,所述边框14围设在所述承载部11的外周,边框14可以围绕承载部11一周,也可以是仅在承载部11的部分外周分布。所述装饰圈13承载于所述边框14上,所述边框14上与所述装饰圈13配合的表面位于所述承载面11a之上。因此,步骤04中得到的壳体10的扫描视角图像还包括对应边框14的边框图形。

相应的,在步骤052中,由所述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包括对应位于所述承载面11a之上的部分所述边框14的边框图形、对应所述装饰圈13的装饰圈图形,以及对应所述载胶面12a的载胶面图形。因此,在步骤053中,可从所述第一像点构成的图形中确定载胶面图形。本定位方法对于增设了边框14的壳体10结构,依然能准确确定载胶面图形及喷胶路径。另外,本定位方法可以使用载胶面图形的内边线作为涂胶路径的基准(与边框图形无关),即使由于边框14与承载部11非一体成型导致边框14与承载部11的组装误差较高,此装配误差也不会影响涂胶路径的确定。因此,本定位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组装式边框14的壳体10。而相较一体式边框14,组装式边框14可以降低加工精度要求、降低成本。当然,本定位方法也适用于具有一体式边框14的壳体10。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步骤01中提供的机台20上可以设置可移动的移动座。

相应的,步骤02可以包括:将所述壳体10装夹在所述移动座上以使所述壳体10随所述移动座移动。

相应的,步骤03可以包括:控制所述移动座沿第一方向平移,使所述三维激光相机30依次对准所述壳体10的各个截面以对所述壳体10进行扫描,以获取所述壳体10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具体的,第一方向可以是平行于壳体10的一个基准轴,通过使壳体10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三维激光相机30固定扫描的方式,获取壳体10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进一步的,可以使三维激光相机30对准的每相邻两个所述截面等间距,即每相隔固定距离扫描一个截面的轮廓,使得到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的所对应的各个截面之间的间距相同,由此能均匀地采集壳体10的截面轮廓,保证最终获得的扫描视角图像具有较高精度。当然,三维激光相机30所扫描的各个截面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是不同的。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壳体10划分为若干区域以进行分区域扫描的方案,进一步的,步骤03可以包括:

在第i次扫描时,控制所述移动座沿第一方向平移,使所述三维激光相机30依次对准第i区域的各个截面,以对所述第i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所述第i区域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其中i为1,2,3,…n,n为正整数;

在第i+1次扫描时,控制所述移动座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再沿第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再次控制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平移,使所述三维激光相机30依次对准第i+1区域的各个截面,以对所述第i+1区域进行扫描,进而获取所述第i+1区域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

现以i=1为例说明。具体的,在第1次扫描时,移动座带动三维激光相机30沿第一方向平移,使三维激光相机30依次对准第1区域的各个截面对第1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第i区域的若干个截面轮廓图像。第1区域扫描完成后,移动座将带动三维激光相机30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即三维激光相机30在扫描开始时所处的位置,可以是壳体10的一端部)。之后,为了进入第2区域扫描,移动座将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此距离使三维激光相机30能够扫描到壳体10的第2区域。然后,移动座再次重复第1次扫描时的动作,带动三维激光相机30沿第一方向平移,以使得三维激光相机30获取第2区域的若干截面轮廓图像。如此类推,直至完成第n个区域的扫描和成像。当然,移动座在三维激光相机30完成前一次扫描时,也可以不用返回初始位置,而是沿第二方向偏移一定距离,再直接反向移动带动三维激光相机30进行下一次扫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喷胶方法,用于在上述实施例的壳体10上喷胶。所述喷胶方法可以包括:

使用上述定位方法定位喷胶路径;

沿所述喷胶路径在所述载胶面上喷胶。

本实施例的喷胶方法可以准确地定位喷胶路径,进而能够确保喷胶质量,并且能够适用于具有较窄载胶面的壳体,从而有利于实现壳体的窄边框设计。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