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5771发布日期:2019-03-27 11: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造纸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手工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

在造纸的生产流程中要用到很多的搅拌设备,而传统的一些混合搅拌装置过于简单,效率过低,往往要用上很长时间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而目前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这些老式混合搅拌装置逐渐跟不上步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混合腔、电机、抽送机构、旋转套筒;所述混合腔的上端右侧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左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锥齿轮b,锥齿轮b固定安装在旋转套筒的外侧,旋转套筒的下端贯穿混合腔的上端且与混合腔转动连接,位于所述混合腔内侧的旋转套筒上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搅拌棒;所述混合腔的内侧设置有抽送机构,抽送机构包括活塞缸、活塞、推动杆和曲轴,活塞缸呈柱形设置且固定安装在混合腔的内侧底部,活塞缸的左侧下端连通有进液口,活塞缸的右端下侧与回流管的一端连通,回流管的另一端贯穿混合腔的侧壁且与混合腔的右侧上端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齿轮b的左侧啮合有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锥齿轮c,旋转轴的左端贯穿左侧固定板且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来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第一搅拌棒的内侧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套筒的外侧,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锥齿轮a,锥齿轮a与固定安装在混合腔内壁上的环形锥齿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上对称安装有多组第二搅拌棒。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口和回流管内均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活塞缸的内侧,活塞的上端与推动杆固定来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贯穿活塞缸且贯穿旋转套筒内侧且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曲轴上,曲轴的左端贯穿左侧的固定板且通过皮带与旋转轴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第一搅拌棒转动时对浆液进行搅拌,转动杆在锥齿轮a和环形锥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发生竖直方向上的转动,转动杆竖向转动时带动第二搅拌棒转动,从而实现竖向搅拌,进一步增加了浆液的混合效果;

2、推动杆带动活塞在活塞缸内往复性上下移动,从而将混合腔底部的混合浆液抽送到混合腔的内侧上端,从而实现混合浆液的循环流动,增加了混合浆液的混合效果,同时可有效避免混合腔底部搅拌不到造成的混合不均匀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活塞缸处于推送状态)。

图2为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活塞缸处于抽吸状态)。

图3为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混合腔、2-电机、3-第一搅拌棒、4-回流管、5-转动杆、6-锥齿轮a、7-第二搅拌棒、8-环形锥齿轮、9-活塞缸、10-进液口、11-活塞、12-推动杆、13-旋转轴、14-皮带、15-曲轴、16-连接杆、17-锥齿轮b、18-锥齿轮c、19-进料斗、20-旋转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造纸的制浆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混合腔1、电机2、抽送机构、旋转套筒20;所述混合腔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进料斗19,进料斗19的左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锥齿轮b17,锥齿轮b17的左侧啮合有与旋转轴13固定连接的锥齿轮c18,旋转轴13的左端贯穿左侧固定板且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来接,所述锥齿轮b17固定安装在旋转套筒20的外侧,旋转套筒20的下端贯穿混合腔1的上端且与混合腔1转动连接,位于所述混合腔1内侧的旋转套筒20上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搅拌棒3,电机2带动旋转轴13转动,旋转轴13通过锥齿轮b17和锥齿轮b18的啮合作用带动旋转套筒20转动,旋转套筒20带动第一搅拌棒3转动,从而对混合腔内的浆液进行搅拌,进而提高混合效果;两组所述第一搅拌棒3的内侧设置有转动杆5,转动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套筒20的外侧,转动杆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锥齿轮a6,锥齿轮a6与固定安装在混合腔1内壁上的环形锥齿轮8啮合,旋转套筒20转动时带动转动杆5转动,同时转动杆5在锥齿轮a6和环形锥齿轮8的啮合作用下发生竖直方向上的转动,所述转动杆5上对称安装有多组第二搅拌棒7,转动杆5竖向转动时带动第二搅拌棒7转动,从而实现竖向搅拌,增加了浆液的混合效果。

所述混合腔1的内侧设置有抽送机构,抽送机构包括活塞缸9、活塞11、推动杆12和曲轴15,活塞缸9呈柱形设置且固定安装在混合腔1的内侧底部,活塞缸9的左侧下端连通有进液口10,活塞缸9的右端下侧与回流管4的一端连通,回流管4的另一端贯穿混合腔1的侧壁且与混合腔1的右侧上端连通,所述进液口10和回流管4内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活塞11滑动连接在活塞缸9的内侧,活塞11的上端与推动杆12固定来接,推动杆12带动活塞11在活塞缸9内往复性上下移动,从而将混合腔1底部的混合浆液抽送到混合腔1的内侧上端,从而实现混合浆液的循环流动,增加了混合浆液的混合效果,同时可有效避免混合腔底部搅拌不到造成的混合不均匀现象产生;所述推动杆12的上端贯穿活塞缸9且贯穿旋转套筒20内侧且与连接杆16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曲轴15上,曲轴15的左端贯穿左侧的固定板且通过皮带14与旋转轴13转动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