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2640发布日期:2018-12-12 00:1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的外表漆面会影响汽车的美观,因此被人们重视。人们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进行一次汽车漆面的打蜡保护,而汽车美容店在进行汽车打蜡时,总是要先上蜡,然后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待漆面的蜡稍风干后,采用人工的方式,使用干抹布进行擦拭,完成漆面的打蜡工作。手工涂抹汽车漆面,速度慢,效率低,同时也无法保证上蜡的均匀。

为此,中国专利cn107755129a中公开了一种方便上蜡带蜡腔的汽车用上蜡器,采用在一滚筒上设置一支架,在该支架上设置一蜡腔,通过滚筒上蜡,利用滚筒滚动来达到均匀在汽车车身漆面上蜡,相比传统手工上蜡的方式上蜡速度快,蜡面层薄,既节约了蜡油同时也提高了上蜡速度,整体提高打蜡的速度、质量和工作效率。

但是上述专利存在如下问题:需要手工推动滚筒上蜡,导致上蜡的效率依旧不高,蜡层涂抹的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使用滚筒上蜡效率低下,蜡层涂抹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的基础方案如下:包括筒状的框架,所述框架内同轴设有蜡油仓和第一转轴,框架外表面设有海绵层,所述蜡油仓内壁设有供蜡油流出的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开设在蜡油仓上的开口,开口处铰接有挡片,挡片与蜡油仓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框架,第一转轴一端连接有电机,第一转轴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转轴自由端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转轴与开口相对处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相贯通;所述框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电机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框架外表面的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啮合有齿条,两个第一齿轮远离齿条的一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支架,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缠绕有细线,细线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伸入蜡油仓内与挡片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需要打蜡时,操作人员向下按压齿条,齿条向上运动,齿条运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支架向靠近第一转轴的方向转动;齿条向靠近第一转轴方向运动时,缠绕在第二转轴上的细线持续收紧,细线又与挡片连接,因此,收紧的细线拉动挡片压缩弹簧,挡片向远离蜡油仓内壁方向运动,开口被打开,蜡油仓内的蜡油通过开口流出蜡油仓;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框架以及蜡油仓旋转,框架外表面上套设有海绵层,从开口流出的蜡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抛洒在海绵层上,此时可通过均匀涂抹有蜡油且处于旋转状态的海绵层进行打蜡。

需要停止打蜡时,关闭电机,把支架扳至初始位置,则第二齿轮随支架同向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反向转动,与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转轴亦反向转动,缠绕在第二转轴上的细线开始放松,细线拉动挡片的拉力减小,被压缩的弹簧逐渐回复至初始状态,弹簧回复的过程中推动挡片向靠近蜡油仓内壁方向运动,直至挡片与蜡油仓内壁接触将开口封闭,蜡油无法再从蜡油仓内部流出;由于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运动的同时带动齿条向远离第一转轴方向运动,直至齿条运动至初始位置;此时,支架与齿条可用于支撑框架。

有益效果:1、利用电机带动框架转动上蜡,上蜡速度快,效率明显提高;2、蜡油仓内的蜡油从开口处流出,框架及蜡油仓旋转带来的离心力可使蜡油均匀分布在海绵层上,使上蜡均匀;3、蜡油仓旋转时,蜡油仓内部的蜡油受到离心力作用不停地翻转,确保了蜡油不会凝固;4、不需要打蜡时,齿条和支架能够支撑本装置,方便放置本装置;5、通过收紧或放松细线即可使开口打开或闭合,此结构简单,占用蜡油仓内部空间小,操作简单便捷。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使用滚筒上蜡效率低下,蜡层涂抹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使得第一齿轮转动时,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幅度更大,保证支架可运动至框架边缘之内,避免打蜡过程中支架与车身接触。

进一步优化,所述齿条上铰接有挂钩,齿条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挂钩扣合的第一挂扣,其中一个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挂钩扣合的第二挂扣;挂钩挂在第二挂扣上保证了本装置在不使用时,齿条不会运动,使缠绕在第二转轴上的细线不再保持收紧状态,且该设置使支撑机构的稳定性更强;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将挂钩挂在第一挂扣上,不会影响该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上均设有密封环;保证了蜡油仓内的蜡油不会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至蜡油仓外部。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位于蜡油仓内部;受到离心力作用翻转的蜡油落在螺旋桨上,使得蜡油被螺旋桨打散,进一步保证蜡油不会凝固。

进一步优化,所述蜡油仓与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杆;保证了蜡油仓与框架之间的稳固性。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有把手;操作人员可通过把手操控本装置,便于操作人员操控本装置进行打蜡,避免操作人员受限于胳膊长度无法对离胳膊较远处进行打蜡。

进一步优化,所述细线为细钢丝;细钢丝不易磨损,不易被扯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时开关机构和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打蜡时开关机构和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框架1、蜡油仓2、第一转轴3、电机4、螺旋桨5、海绵层6、把手7、支架8、齿条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三转轴12、挡片13、弹簧14、密封环15、细线16、支杆17、第二转轴18、挂钩19、第二挂扣20、第一挂扣2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3所示:汽车用自动打蜡装置,包括筒状的框架1,框架1内同轴设有蜡油仓2和第一转轴3,蜡油仓2与框架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杆17,框架1外表面设有海绵层6,蜡油仓2侧壁设有供蜡油流出的开关机构,开关机构包括开设在蜡油仓2上的开口,开口处铰接有挡片13,挡片13与蜡油仓2之间连接有弹簧14;第一转轴3固定贯穿框架1,第一转轴3一端连接有电机4,第一转轴3另一端为自由端,电机4固定连接有把手7。第一转轴3自由端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转轴3与开口相对处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相贯通,第一转轴3同轴连接有螺旋桨5,螺旋桨5位于蜡油仓2内部。

框架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与电机4相对设置,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框架1外表面的两个第一齿轮10,两个第一齿轮10之间啮合有齿条9,两个第一齿轮10远离齿条9的一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10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1的直径,第一齿轮10同轴连接有第二转轴18,第二齿轮11同轴连接有第三转轴12,第三转轴12固定连接有支架8,齿条9右侧的第二转轴18上缠绕有细线16,细线16逆时针缠绕在第二转轴18上,本实施例中的细线16优选为细钢丝,细钢丝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伸入蜡油仓2内与挡片13连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上均设有密封环15。

齿条9上铰接有挂钩19,齿条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挂钩19扣合的第一挂扣21,其中一个所述支架8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挂钩19扣合的第二挂扣20。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需要打蜡时,操作人员先将与第二挂扣20扣合的挂钩19取下,再将挂钩19扣合在第一挂扣21上,之后向下按压齿条9,齿条9向上运动,齿条9运动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支架8向靠近第一转轴3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一齿轮10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1的直径,使得第一齿轮10转动时,与第一齿轮10啮合的第二齿轮11转动幅度更大,使支架8运动至框架1边缘之内,避免打蜡过程中支架8与车身接触;由于齿条9向靠近第一转轴3方向运动时,齿条9右侧的第一齿轮10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轴18顺时针转动,逆时针缠绕在第二转轴18上的细钢丝持续收紧,细钢丝又与挡片13连接,因此,收紧的细钢丝拉动挡片13压缩弹簧14,挡片13向远离蜡油仓2内壁方向运动,开口被打开,蜡油仓2内的蜡油通过开口流出蜡油仓2,由于通孔上设有密封环15,蜡油仓2内的蜡油不会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流至框架1外部;此时,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第一转轴3与框架1、蜡油仓2固定连接,则第一转轴3带动框架1以及蜡油仓2旋转,框架1上套设有海绵层6,从开口流出的蜡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抛洒在海绵层6上,此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操控把手7,利用均匀涂抹有蜡油且处于旋转状态的海绵层6进行打蜡;同时,蜡油仓2内的蜡油受离心力作用不停翻转,翻转的蜡油落在螺旋桨5上,使得蜡油被螺旋桨5打散。

需要停止打蜡时,关闭电机4,同时,把支架8扳至初始位置,第二齿轮11随支架8同向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第一齿轮10反向转动,与第一齿轮10同轴连接的第二转轴18亦反向转动,缠绕在第二转轴18上的细钢丝开始放松,细钢丝拉动挡片13的拉力减小,被压缩的弹簧14逐渐回复至初始状态,在弹簧14弹力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挡片13再次封闭开口,蜡油无法再从蜡油仓2内部流出;由于齿条9与第一齿轮10啮合,第一齿轮10运动的同时带动齿条9向远离框架1方向运动,直至齿条9运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将挂钩19挂在第二挂扣20上,使得本装置在不使用时,齿条9不会发生运动,使缠绕在第二转轴18上的细钢丝不再保持收紧状态;下次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将挂钩19从第二挂扣20上取下挂在第一挂扣21上,不会影响该装置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