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2902发布日期:2019-01-16 07:4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领域,经常需要对块状的生物有机肥进行碾碎处理,以便将其碾碎成需要粒径大小的有机肥。现有的生物有机肥碾碎装置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碾碎处理,并且无法实现动态碾碎,使得碾碎后的有机肥很容易粘附在滤网上,导致滤孔被堵塞,同时影响对有机肥的碾碎效果,并且碾碎的过程中很容易堆积在一起,使得碾碎无法持续高效的进行,影响碾碎的效率及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定位装置、电缸装置、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研磨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下方的筛选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左侧的第一定位杆,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一移动杆、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的第一定位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内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右侧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第一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上的第一定位块、推动架、设置于所述推动架上的第一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端的第一滚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光滑块、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进料框、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右侧的第三弹簧,所述驱动装置研磨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框、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内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右侧的第二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框上方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右侧的第五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杆右端的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右侧的第一研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研磨板右侧的若干研磨块、位于所述第一研磨板左侧的第一弹性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杆左端的第二滚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二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上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端的第二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引导板、位于所述引导板下方的第二研磨板、位于所述第二研磨板右侧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端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四固定杆、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左侧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右侧的第七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左侧的第二弹性杆,所述筛选装置包括集中框、位于所述集中框下方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出料框、设置于所述出料框内的凸轮、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筛网、位于所述筛网上方的第八弹簧、位于所述第八弹簧上方的三角块、设置于所述三角块上的振动器、位于所述三角块左右两侧的研磨轮、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斜板。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底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底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移动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架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推动杆枢轴连接。

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框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移动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研磨板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五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研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研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研磨板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研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研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左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弹性杆枢轴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贯穿所述光滑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枢轴连接,所述引导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引导板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引导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研磨板的上端与所述引导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研磨板顶靠在所述研磨块及所述第一研磨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研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引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框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集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集中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集中框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方孔,所述出料框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凸轮收容于所述出料框内且与所述出料框枢轴连接,所述筛网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且与所述集中框内表面滑动接触。

所述第八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筛网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且与所述集中框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八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三角块固定连接,所述研磨轮与所述集中框枢轴连接,所述斜板的左端与所述集中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能够实现对有机肥充分有效的碾碎处理,碾碎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实现对生物有机肥的动态碾碎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止有机肥堆积在一起,保证碾碎持续高效的进行,同时可以对有机肥多重碾碎处理,增强对其碾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定位装置2、电缸装置3、框体装置4、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4内的研磨装置5、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4上的驱动装置6、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下方的筛选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11、位于所述回收箱11左侧的第一定位杆12。所述回收箱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1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定位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左侧的第一移动杆22、第一弹簧2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端的第一定位框24、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4内的第二弹簧25、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4右侧的第一固定杆26。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底板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可以在所述底板1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杆2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22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底板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移动杆22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1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移动杆2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2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框24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框24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4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框24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移动。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2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定位框2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杆2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杆26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2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2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3包括第一电缸3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31上的第一定位块32、推动架33、设置于所述推动架33上的第一推动杆34、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4上端的第一滚轮35。所述第一电缸3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缸3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缸31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32与所述第一电缸3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33呈“7”字形,所述推动架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缸3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架3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架33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块3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架3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架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34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3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3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推动杆3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35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框体41、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上的光滑块42、位于所述框体41上方的进料框43、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的第二固定杆4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44右侧的第三弹簧45。所述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41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411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412,所述第一通孔411及第二通孔412均成方形且贯穿所述框体41的内外表面。所述光滑块42呈长方体,所述光滑块4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411内且与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42采用光滑材料制成。所述进料框43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进料框4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412且与所述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料框43的内部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固定杆4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44的左端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5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44的右端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研磨装置5包括第二定位框51、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内的第四弹簧52、位于所述第四弹簧52右侧的第二移动杆5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1上方的第三固定杆54、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54右侧的第五弹簧55、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杆53右端的第一连接块5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6右侧的第一研磨板57、设置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右侧的若干研磨块58、位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左侧的第一弹性杆59、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杆59左端的第二滚轮50。所述第二定位框5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框51的左右表面相通,所述第二定位框51的左端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2的左端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5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四弹簧5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固定杆5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5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55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5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块56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移动杆5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块56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研磨板5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研磨板57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且与所述框体4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研磨板57可以在所述框体41内转动,所述第五弹簧5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56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5对所述第一研磨板5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研磨板57采用研磨材料支撑,使其可以对有机肥进行研磨。所述研磨块58设有若干个,所述研磨块58上下设置且相邻的研磨块58相互顶靠在一起,所述研磨块58的纵截面呈等边三角形,所述研磨块58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块58采用研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弹性杆59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弹性杆59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59的左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杆59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二滚轮50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50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弹性杆59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0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50顶靠在所述框体41内腔左表面上,所述第二滚轮50可以在所述框体41内表面上滚动。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支撑板61、位于所述支撑板61上方的第二电缸6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62上的第二推动杆63、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63左端的第二连接块64、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64上的引导板65、位于所述引导板65下方的第二研磨板66、位于所述第二研磨板66右侧的第二支撑杆6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7右端的第三滚轮68、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63上方的第四固定杆69、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69左侧的第六弹簧60、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63下方的第五固定杆601、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601右侧的第七弹簧602、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601左侧的第二弹性杆603。所述支撑板6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61的左端与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6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缸6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电缸62与所述支撑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6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缸6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62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贯穿所述光滑块4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6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的左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6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块64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6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块64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旋转。所述引导板65呈倾斜状,所述引导板65位于所述第二通孔412的下方,使得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12的有机肥落在所述引导板65上,所述引导板65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且与所述框体4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引导板65可以在所述框体41内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块64与所述引导板6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研磨板66的上端呈波浪状,所述第二研磨板66的下端呈直板状,所述第二研磨板66的上端与所述引导板6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研磨板66顶靠在所述研磨块58及所述第一研磨板57上,以便对有机肥进行研磨处理。所述第二支撑杆67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67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研磨板6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7的右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三滚轮68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68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7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68可以在所述第五凹槽内旋转。所述第四固定杆69呈长方体,所述第四固定杆69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60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69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60的左端与所述引导板6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引导板6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五固定杆601呈长方体,所述第五固定杆60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02的左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6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02的右端与所述框体41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固定杆60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弹性杆603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弹性杆603的上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6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603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68上,所述第二弹性杆60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

如图1所示,所述筛选装置7包括集中框71、位于所述集中框71下方的固定板73、位于所述固定板73下方的出料框72、设置于所述出料框72内的凸轮74、收容于所述集中框71内的筛网75、位于所述筛网75上方的第八弹簧76、位于所述第八弹簧76上方的三角块78、设置于所述三角块78上的振动器77、位于所述三角块78左右两侧的研磨轮79、位于所述集中框71右侧的斜板70。所述集中框7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杆26的右端与所述集中框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4与所述集中框7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3呈长方体,所述集中框71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7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3上设有方孔731,所述方孔731贯穿所述固定板73的上下表面。所述出料框72呈空心状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出料框72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出料框72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73固定连接。所述凸轮74收容于所述出料框72内且与所述出料框7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凸轮74可以在所述出料框72内转动,所述凸轮74与电机(未图示)连接,带动其主动旋转。所述筛网75呈长方体,所述筛网75收容于所述集中框71内且与所述集中框7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筛网75可以在所述集中框71内上下移动,所述凸轮74旋转时可以穿过所述方孔731顶靠在所述筛网75上,使得所述筛网75在所述集中框71内上下移动。所述第八弹簧76设有若干个且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76的下端与所述筛网75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78的纵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块78收容于所述集中框71内且与所述集中框7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三角块78可以在所述集中框7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八弹簧76的上端与所述三角块78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三角块78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振动器77设有若干个,所述振动器77与所述三角块78固定连接,所述振动器77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振动器77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研磨轮7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块78的左右两侧,所述研磨轮79与所述集中框7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研磨轮79可以在所述集中框71内旋转,所述研磨轮79与电机(未图示)连接,带动其主动旋转,所述研磨轮79顶靠在所述三角块78上。所述斜板70呈倾斜状,所述斜板70的左端与所述集中框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35顶靠在所述斜板70上,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二电缸62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63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块64不断的左右移动,所述引导板65随之不断的左右移动,由于所述第二研磨板66顶靠在所述第一研磨板57及研磨块58上,此时所述第一研磨板57与所述研磨块58围绕所述第二移动杆53的右端不断的摆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研磨板66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及研磨块58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并且所述第二移动杆53可以向左移动,所述第四弹簧52被压缩,从而可以增大所述第一研磨板57、研磨块58与所述第二研磨板66之间的力度,使得对有机肥的研磨更加的充分。然后将有机肥倒入到所述进料框43内,然后掉落在所述引导板65上,然后滑过所述引导板65向左下方滑动,并且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接触,由于所述第二研磨板66与第一研磨板57及研磨块68不断的相对滑动,并且引导板65、第一研磨板57的上端不断的左右摆动,使得有机肥可以逐渐的进入到研磨块58与所述第二研磨板66之间的间隙内,并且研磨块58与所述第二研磨板66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以对有机肥进行初步的研磨粉碎处理,所述第二研磨板66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弹簧52被压缩,从而可以显著增大第二研磨板66按压在有机肥上的力度,以便使得研磨的更加充分细腻,并且第二研磨板66与所述研磨块58相对滑动且左右晃动的过程中使得有机肥可以缓慢的向下移动,并且研磨块58及第二研磨板66上端弯折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延长有机肥向下移动的时间及距离,从而有利于第二研磨板66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及研磨块58对有机肥充分有效的研磨处理,便于研磨充分。由于第二研磨板66的下端呈直板状,使得有机肥移动到研磨块58的下方时可以处于第二研磨板66与所述第一研磨板57之间,以便第一研磨板57与所述第二研磨板66对有机肥进行再次研磨处理,然后进入到所述集中框71内。所述第二研磨板66的下端伸入到集中框71内,且处于所述三角块78的一侧,所述第二研磨板66的下端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移动到三角块78的左右两侧,并且带动三角块78随之摆动,同时可以向下移动,打开与所述研磨轮79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研磨轮79旋转,经过第一研磨板57与所述第二研磨板66研磨的有机肥周期性的移动到三角块78的左侧及右侧,从而有利于左右两侧的研磨轮79与所述三角块78配合对有机肥充分有效的研磨处理,以便分担研磨的压力,并且三角块78的振动可以有效的防止有机肥粘附在三角块78上,保持三角块78上的清洁。经过研磨轮79研磨的有机肥集中在筛网75上,然后打开与所述凸轮74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凸轮74旋转,所述凸轮74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所述筛网75在所述集中框71内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加快筛网75对研磨后的有机肥的筛选,使得有机肥穿过筛网75的滤孔进入到所述出料框72内,然后集中在所述回收箱11内,方便对其收集。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打开第一电缸3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架33、第一推动杆34及第一滚轮35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斜板70使得所述集中框71不断上下移动的同时亦可以不断的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对集中框71及框体41内的有机肥进行充分的晃动,加快对其研磨筛选的处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至此,本发明生物领域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块状碾碎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