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盐桶及用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7967发布日期:2019-04-05 22:48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盐桶及用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软化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盐桶及用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制药或者其他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均需要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目前硬水软化处理使用较多的是离子交换法。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软化器主要由全自动控制阀、树脂罐、钠离子交换树脂、溶剂箱、吸盐阀组成,其原理是:原水进入软化器与钠离子交换树脂接触,钙、镁离子被钠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当钠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到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后,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吸附钙、镁离子,必须进行再生,再生时采用饱和盐水作为再生液,利用再生液中的钠离子把树脂里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恢复钠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钙、镁离子的能力。

再生液是由盐(nacl)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得的饱和盐水,通常为简单方便以及降低成本,制备饱和盐水是在装有一定量水的溶盐桶内不断加盐,保持盐水中存在固体盐沉淀不溶解的,以反映盐水处于饱和状态,但是这种方式无法确定该如何加盐,即,什么时候需要加盐,加多少盐,另外,由于这种方式在制备饱和盐水的过程中,盐桶中始终存在未溶解的盐,在抽取盐水过程中很容易将未溶解的颗粒盐抽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盐桶,所述溶盐桶结构巧妙,方便控制加盐的程度,同时在抽取饱和盐水时也不会将颗粒盐抽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溶盐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这种方法制备饱和盐水简单易行,经济方便。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溶盐桶,包括容纳颗粒盐和盐水混合物的桶体和将桶体分成上下两层的隔板,还包括抽水通道管以及设置在抽水通道管内用于从桶体内抽取饱和盐水的抽水管;所述隔板设置在桶体底部高于桶体底面的位置,隔板与桶体底面之间空间形成溶盐区;所述抽水通道管从桶体上部穿到隔板下侧与溶盐区相通;所述隔板采用深色材质,其上设有若干实现隔板上下侧溶质传递的细小通孔。具体的,所述隔板可采用黑色塑料板材,这样容易实现加工,且能与白色颗粒盐形成鲜明对比;所述细小通孔只允许部分未溶解颗粒盐从隔板上侧穿到下侧溶盐区,添加的固体盐沉淀在隔板的上侧,只有最靠近隔板,粒径较小的颗粒盐才会从所述细小通孔穿到溶盐区,所以,进入溶盐区的盐及其少量,很快就可以溶解,因而,可以认为最终溶盐区内基本不存在颗粒盐。本发明通过设置深色的隔板,使得在添加固体盐时能明显地观察到桶内盐的剩余情况,确保一直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不会少加盐也不会盲目添加过多盐;另外,通过设置从桶体上部穿到隔板下侧与溶盐区相通的抽水通道管,将抽水管的抽水端设置在抽水通道内,可以避开加盐区的颗粒盐从溶盐区抽取盐水,避免抽出未溶解颗粒盐。

进一步的,所述细小通孔为孔径1mm~4mm的圆形通孔。为了控制隔板上侧颗粒盐进入隔板下侧溶盐区的速度,本发明中,通过限制细小通孔的孔径大小实现,当其孔径为1mm~4mm时效果最好;另外,所述隔板厚度设置应合理,为了避免太多颗粒盐进入到溶盐区,同时适当延长颗粒盐的溶解时间隔板的厚度不易过小,为避免颗粒盐堵塞细小通孔,隔板的厚度不易过大,本发明中隔板的厚度为3~7cm。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下侧面到桶底的距离为桶体高度的1/15~1/8。本发明中,由于隔板下方的溶盐区存在的盐是少量的,其占有的体积不易过大,综合考虑,其隔板下侧面到桶底的距离为桶体高度的1/15~1/8。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通道管底端距离桶体底面的高度为4mm~10mm。本发明中,抽水通道管底端与桶体底面的距离适中,其底端与桶体底面形成密封圈,即使桶体底部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当抽水管进行抽水,盐水从溶盐区进入抽水通道管内时,其中的颗粒盐由于密封圈的阻碍也无法进入抽水通道管被抽出。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管位于抽水通道管内的一端设有过滤塞,所述过滤塞用于防止未溶解颗粒盐进入抽水管。具体的,待溶盐桶内的盐水制备达到要求后,采用抽水管将溶盐桶内的饱和盐水从抽水通道管吸出,抽水管连接泵体将饱和盐水输出到需要的装置中,为避免来自溶盐区内盐中的未溶解的颗粒盐对泵体造成堵塞,或对使用饱和盐水的装置造成影响,抽水管位于抽水通道管内的一端设有过滤塞,防止未溶解颗粒盐进入抽水管。此外,本发明中,所述抽水管位于抽水通道管内的一端距离桶体底面的高度为桶体高度的1/6~1/2,当溶盐区存在少量未溶解的颗粒盐,其会由于重力作用沉积到桶体底面,所述抽水管距离桶底面具有一定高度,可以避免将颗粒盐抽出,同时在抽取盐水时,低于抽水管的盐水无法被抽出,所以抽水管距离桶底面的高度是也不能太大,其距离桶体底面的高度应适中。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未溶解颗粒盐。由于盐溶解到最后呈透明的颜色,当其量不足够多的时候很难发现有盐存在,本发明在隔板上设置凹槽,可以使得添加的固体盐聚集在凹槽内,增加隔板上固体盐的辨识度,更好地把握添加固体盐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隔板的上侧面,所述细小通孔设置在凹槽的间隙区域。具体的,所述凹槽截面呈圆形,凹槽位置不设细小通孔,由于凹槽太浅起不到聚集作用,太深会影响盐进入隔板下侧,所以,凹槽的深度设置需合理,本发明中凹槽深度为1cm~3cm。

进一步的,所述溶盐桶还包括用于实现隔板上下侧盐水循环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抽水端与位于隔板下方的桶体旁侧连通,出水端与位于隔板上方的桶体旁侧连通。具体的,所述循环泵的抽水端设有过滤网,或者采用隔膜泵,避免未溶解颗粒盐对循环泵体造成损害。本发明考虑到盐水桶具有一定高度,盐在桶内的扩散速度有限,而添加的颗粒盐基本位于隔板上侧靠近桶底部的位置,容易出现底部浓度较高,上方浓度较低的问题,为了增快桶内盐水的溶解,确保隔板上下侧盐水浓度的均匀性,设置循环泵,将其隔板上下方连通,使得隔板下方没有颗粒盐的浓度高的底部抽取到上方均衡上方浓度低的区域,多次单向循环,最终得到浓度均匀的饱和盐水。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桶体的连通位置到桶顶部的距离为桶体高度的1/6~1/2。本发明中,制备饱和盐水的液面一般距离桶顶部的高度为1/8~1/4,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桶体的连通位置位于液面以下,其到桶顶部的距离为桶体高度的1/6~1/2。

进一步的,所述溶盐桶还包括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包括位于桶体内的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所述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分别设置在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具体的,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分别设置在桶体与循环泵抽水端和出水端的连接位置附近。所述浓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探头浓度检测和第二探头浓度检测比对的单片机,所述浓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盐水的浓度并根据当前温度判断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一种使用所述溶盐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盐水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液面高度不超过抽水通道管上端;

s2:分批次向盐水桶内加固体盐;

s3:步骤s2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隔板上是否一直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若是,配置饱和盐水完毕,若否,进入步骤s2。

具体的,步骤s3中制备饱和盐水完毕,采用抽水管从溶盐区抽取饱和盐水。

进一步的,为确保采用以上方法制备的饱和盐水在桶内上下方的浓度一致,避免桶底部盐水饱和,顶部盐水浓度不够饱和。本发明,所述溶盐桶还包括用于实现隔板上下侧盐水循环的循环泵和浓度检测装置;所述循环泵的抽水端与位于隔板下方的桶体旁侧连通,出水端与位于隔板上方的桶体旁侧连通;所述浓度检测装置包括位于桶体内的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所述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分别设置在隔板的上方和下方。

步骤s3中配制饱和盐水完毕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l1:根据浓度检测装置从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分别获得对应区域盐含量,当盐含量不一致时,打开循环泵,使隔板上下侧盐水实现循环流动;

l2:步骤l1进行一段时间后,暂停循环泵,观察隔板上是否还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若没有,向桶内添加一定量固体盐,打开循环泵,再次进入步骤l2;若有,直接进入步骤l3;

l3:通过浓度检测装置判断桶内盐水是否达到饱和,若达到饱和,停止加盐,配置饱和盐水完毕;若没有达到饱和,继续打开循环泵,进入步骤l2。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盐桶,设有深色的隔板,使得在添加固体盐时能明显地观察到桶内盐的剩余情况,确保一直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不会少加盐也不会盲目添加过多盐;通过设置从桶体上部穿到隔板下侧与溶盐区相通的抽水通道管,将抽水管的抽水端设置在抽水通道内,可以避开加盐区的颗粒盐从溶盐区抽取盐水,避免抽出未溶解颗粒盐;设置实现隔板上下侧盐水循环的循环泵,加快颗粒盐的溶解,使溶盐桶内上方和下方盐水浓度一致,确保饱和盐水的均匀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使用所述溶盐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制备饱和盐水简单易行,能确保桶内盐水混合均匀,都达到饱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盐桶,包括容纳颗粒盐和盐水混合物的桶体10和将桶体分成上下两层的隔板20,还包括抽水通道管30以及设置在抽水通道管30内用于从桶体10内抽取饱和盐水的抽水管40;所述隔板20设置在桶体10底部高于桶体10底面的位置,隔板20与桶体10底面之间空间形成溶盐区;所述抽水通道管30从桶体10上部穿到隔板20下侧与溶盐区相通;所述隔板20采用深色材质,其上设有若干实现隔板20上下侧溶质传递的细小通孔21。具体的,所述隔板20可采用黑色聚丙烯板材,这样容易加工实现,且能与白色颗粒盐形成鲜明对比。

在使用过程中,当向溶盐桶内添加颗粒盐后,添加的固体盐沉淀在隔板20的上侧,盐分子在水中自由扩散并溶解,部分未溶解颗粒盐从隔板20上侧从所述细小通孔21穿到下侧溶盐区,在此过程中,只有最靠近隔板20,粒径较小的颗粒盐才会从所述细小通孔21穿到溶盐区,少量盐进入溶盐区,其很快全部溶解,最终溶盐区内几乎不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是均匀的盐水混合物。当桶内的盐水达到饱和且混合均匀后,采用抽水管40将饱和盐水抽出,由于抽水管40的抽水端设置在抽水通道内,抽水通道管30从桶体10上部穿到隔板20下侧与溶盐区相通,所以抽水管40抽取的是来自隔板20下侧溶盐区的盐水,其不含有颗粒盐。

进一步的,所述细小通孔21为孔径2mm的圆形通孔。另外,所述隔板20的厚度为5cm。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20下侧面到桶底的距离为桶体10高度的1/11。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通道管30底端距离桶体10底面的高度为7mm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管40位于抽水通道管30内的一端设有过滤塞50,所述过滤塞50用于防止未溶解颗粒盐进入抽水管40。另外,所述抽水管40位于抽水通道管30内的一端距离桶体10底面的高度为桶体10高度的1/4。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20上侧设有若干凹槽22,所述凹槽22用于容纳未溶解颗粒盐。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2均匀分布在隔板20的上侧面,所述细小通孔21设置在凹槽22的间隙区域。具体的,所述凹槽22截面呈圆形,凹槽22位置不设细小通孔21,凹槽22深度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溶盐桶还包括用于实现隔板20上下侧盐水循环的循环泵60,所述循环泵60的抽水端与位于隔板20下方的桶体10旁侧连通,出水端与位于隔板20上方的桶体10旁侧连通。具体的,所述循环泵60的抽水端设有过滤网,避免未溶解颗粒盐对循环泵60体造成损害。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60的出水端与桶体10的连通位置到桶顶部的距离为桶体10高度的1/4。本发明中,制备饱和盐水的液面一般距离桶顶部的高度为1/6,循环泵60的出水端与桶体10的连通位置位于液面以下,其到桶顶部的距离为桶体10高度的1/4。

进一步的,所述溶盐桶还包括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包括位于桶体10内的第一探头71和第二探头72,所述第一探头71和第二探头72分别设置在隔板20的上方和下方。具体的,第一探头71和第二探头72分别设置在桶体10与循环泵60抽水端和出水端的连接位置附近。所述浓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探头71浓度检测和第二探头72浓度检测比对的单片机。

一种使用所述溶盐桶制备饱和盐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盐水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液面高度不超过抽水通道管30上端;

s2:分批次向盐水桶内加固体盐,以确保隔板20上一直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

s3:步骤s2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隔板20上是否一直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若是,配置饱和盐水完毕,若否,进入步骤s2。

具体的,步骤s3中制备饱和盐水完毕,采用抽水管40从溶盐区抽取饱和盐水。

进一步的,为确保采用以上方法制备的饱和盐水在桶内上下方的浓度一致,避免桶底部盐水饱和,顶部盐水浓度不够饱和。本发明中,所述溶盐桶还包括用于实现隔板20上下侧盐水循环的循环泵60和浓度检测装置70;所述循环泵60的抽水端与位于隔板20下方的桶体10旁侧连通,出水端与位于隔板上方的桶体旁侧连通;所述浓度检测装置70包括位于桶体内的第一探头71和第二探头72,所述第一探头71和第二探头72分别设置在隔板20的上方和下方。

步骤s3中配制饱和盐水完毕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l1:根据浓度检测装置70从第一探头71和第二探头72分别获得对应区域盐含量,当盐含量不一致时,打开循环泵60,使隔板20上下侧盐水实现循环流动;

l2:步骤l1进行一段时间后,暂停循环泵60,观察隔板20上是否还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盐,若没有,向桶内添加一定量固体盐,打开循环泵60,再次进入步骤l2;若有,直接进入步骤l3;

l3:通过浓度检测装置70判断桶内盐水是否达到饱和,若达到饱和,停止加盐,配置饱和盐水完毕;若没有达到饱和,继续打开循环泵60,进入步骤l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进行随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