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釜专用液位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0590发布日期:2018-09-14 21:3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位计,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熔釜专用液位计。



背景技术:

热熔釜是带搅拌和加热盘管的常压罐,一般为物料加热熔化和脱色所使用,所以必须安装液位计,但若使用釜内液位计,当釜内温度达到60°以上时,因蒸汽移出而会看不见液位;若是使用玻璃管和磁翻板液位计,则会因为釜内有固体颗粒容易堵塞液位计底部,使液位计失灵;若是使用普通浮球液位计,由于搅拌转动,浮球的线绳容易缠绕到搅拌叶上使液位计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标示清晰的热熔釜专用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熔釜专用液位计,包括热熔釜和液位计,所述热熔釜内设置有搅拌轴和盘管,所述搅拌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搅拌轴圆周,所述液位计包括内浮筒和液位标示器,所述内浮筒设置在所述盘管与所述热熔釜内壁之间,所述内浮筒内设置有内浮子,所述内浮子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内浮筒外的所述液位标示器连接,所述内浮筒下端靠近底部处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置有蒸汽管子,所述蒸汽管子延伸到所述内浮筒外部,并且在所述内浮筒外部的蒸汽管子上设置有一个蒸汽吹扫阀。

所述内浮筒的高度高于所述热熔釜的高度,所述内浮筒下半部分的筒壁及筒底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内浮筒的最上部和所述热熔釜的外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固定滑轮,且两个固定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内浮子利用钢丝绳通过固定滑轮后与所述液位标示器连接。

所述热熔釜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利用荧光漆标注从小到大的体积刻度,所述内浮筒为内部光滑耐高温耐腐蚀内浮筒,所述内浮子为直径小于所述内浮筒直径的耐高温耐腐蚀内浮子,所述钢丝绳为不锈钢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内浮筒设置在盘管与热熔釜内壁之间,内浮筒内设置有内浮子,内浮子通过钢丝绳与内浮筒外的液位标示器连接,内浮子在内浮筒中上下移动,避免了钢丝绳与搅拌叶发生缠绕,保证了其能正常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在内浮筒下半部分的筒壁及筒底上设置有通水孔,一方面能够保证内浮筒内的液体与热熔釜内的液体液位一致,避免假液位造成的测量不准确,另一方面能够使进入内浮筒的固体颗粒不堵塞内浮筒,即使发生堵塞现象,将内浮筒下端靠近底部处的连接孔连接的蒸汽管子接上蒸汽吹扫机,用蒸汽进行吹扫即可,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在热熔釜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利用荧光漆标注的从小到大的体积刻度,利用荧光漆进行标注,能够在蒸汽大时清楚的看清数字,提高其辨识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熔釜专用液位计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参见图1,图中:1-热熔釜,2-搅拌轴,3-盘管,4-电机,5-内浮筒,6-液位标示器,7-内浮子,8-钢丝绳,9-蒸汽管子,10-蒸汽吹扫阀,11-通水孔,12-固定滑轮。

实施例:一种热熔釜专用液位计,包括热熔釜1和液位计,热熔釜1内设置有搅拌轴2和盘管3,搅拌轴2与电机4连接,盘管3设置在搅拌轴2圆周,液位计包括内浮筒5和液位标示器6,内浮筒5设置在盘管4与热熔釜1内壁之间,内浮筒5内设置有内浮子7,内浮子7通过钢丝绳8与内浮筒5外的液位标示器6连接,内浮筒5下端靠近底部处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置有蒸汽管子9,蒸汽管子9延伸到内浮筒5外部,并且在内浮筒5外部的蒸汽管子9上设置有一个蒸汽吹扫阀10。

内浮筒5的高度高于热熔釜1的高度,内浮筒5下半部分的筒壁及筒底上设置有通水孔11,内浮筒5的最上部和热熔釜1的外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固定滑轮12,且两个固定滑轮12在同一水平线上,内浮子7利用钢丝绳8通过固定滑轮12后与液位标示器6连接。

热熔釜1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利用荧光漆标注从小到大的体积刻度,内浮筒5为内部光滑耐高温耐腐蚀内浮筒,内浮子7为直径小于内浮筒直径的耐高温耐腐蚀内浮子,钢丝绳8为不锈钢钢丝绳。

使用过程中,若热熔釜1内液体升高,内浮子7受到的浮力和热熔釜1外钢丝绳8的重力及钢丝绳8另一端的液位标示器6重力之和大于内浮子7和热熔釜1内钢丝绳8重力之和,内浮子7向上移动,热熔釜1外液位标示器6向下移动,读数变大;若热熔釜1内液位不变,内浮子7受到的浮力和热熔釜1外钢丝绳8的重力及钢丝绳8另一端的液位标示器6重力之和等于内浮子7和热熔釜1内钢丝绳8重力之和,内浮子7不移动,热熔釜1外的液位标示器6不动,读数不变;若热熔釜1内液位下降,内浮子7受到的浮力和热熔釜1外钢丝绳8的重力及钢丝绳8另一端的液位标示器6重力之和小于内浮子7和热熔釜1内钢丝绳8重力之和,内浮子7向上移动,热熔釜1外的液位标示器6向上移动,读数变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未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