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2255发布日期:2018-09-14 21:4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



背景技术:

铜门,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以前常用于深宅要地,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护佑门内平安的坚固屏障;如今铜门开始现身于家居,铜门被广泛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坚固耐用的特性为住户撑足了面子,铜门的性能特点非常多,最突出的就是其外观特色,铜门之所以百年不衰,也是因为它的气质浑厚,永不过时,铜门永远是高贵身份的象征,而铜门将是门类高端产品的终极代表,以铜门为主的建筑,中华古来有之,铜本性温润,耐腐蚀,抗菌抗氧化,不易受损,寿长于木材,较之砖瓦,铜门更耐岁,而且风姿卓越,色调绚丽,浑厚沉稳中不失风雅,苍古盎然中蕴涵新意;通过精工打造,匠心诚厚,诸形工美,承传统建筑之典雅,苍古盎然中蕴涵新意,又不失材质的坚固,且防水,防腐,将精湛的铜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可令有限的空间挥发无限的气度。

铜门在出厂前需要对铜门进行喷漆,为了满足喷漆工艺的要求,喷漆的铜门需要适当的温度进行烘干加工,而一般情况下采用燃烧炉提供热源,且大部分燃烧炉都是使用燃油进行加温的,而油漆属于易燃物品,所以使用燃油燃烧炉进行加温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易产生火灾事故,且燃烧炉提供热源烘烤不均匀,热量也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了烘烤成本;有的采用电加热烘干,但是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设备将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了经济损失;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铜门的烘干设备中,需要对铜门的两平面均进行烘干,有时候因为烘干不均匀,需要对铜门进行翻转,但是,铜门比较重,翻转作业困难,需要多个人力共同完成翻转,在翻转过程中,会对没有烘干彻底的油漆造成划伤,影响铜门的美观度;并且多个人工对铜门进行翻转,浪费劳动力,减低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设计了两套加热设备,其中一套是利用水箱加热,在水箱内加入水,通过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将蒸汽输送到烘干室内,对喷漆的铜门进行烘干;另一套加热设备采用电加热板,利用循环风对烘干室内喷漆的铜门进行烘干;本实用新型双套加热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套加热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停工进行检修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两套加热设备进行切换,不需要停工,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对加热设备进行维修,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便于铜门门板翻转的翻转设备,在工作台上设有矩形通孔用于将铜门门板放置其中,卡夹将铜门门板的两端固定在工作台上同时又可以对其进行自由翻转,把挡板旋转到铜门门板的下部时可以将其固定,为工作人员在对铜门门板的翻转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避免对喷好的油漆造成划伤,可以先将铜门门板进行固定,然后对其喷漆,翻转设备的设计也方便对铜门门板进行喷漆,喷漆完毕之后,打开其中一套加热设备对喷漆完毕的铜门门板进行烘干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的正面设有进料门,所述烘干室的左侧通过导管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隔层,隔层内设有加热管;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第一开关;所述导管上靠近水箱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所述导管靠近烘干室的一侧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电磁阀之间设有吸水泵;所述水箱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箱与壳体背离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上设有进水阀门;所述烘干室的右侧设有循环加热设备,所述循环加热设备包括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下方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下方设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右侧设有排湿口,所述排湿口的外侧设有电控排湿门,所述第二腔室的右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外侧设有电控进风门,所述第二腔室内中部设有电加热板,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设有循环风机;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设有第一口,所述第三腔室与烘干室之间设有第三口,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设有第二口,所述第一腔室与烘干室之间设有第四口;所述循环加热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固定在循环加热设备的后方,循环加热设备的后方还设有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开关;所述烘干室内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控进风门、电控排湿门、电加热板;其中,所述烘干室内设有翻转设备,所述翻转设备包括支撑腿,支撑腿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在矩形通孔的两条短边外侧分别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安装有卡夹,在工作台矩形开口的两条长边的侧面销接有挡板;所述卡夹包括主轴,主轴与套筒配合,所述主轴与连接轴连接,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夹夹持部,卡夹夹持部上连接有螺栓。

所述水箱上刻有刻度。

所述循环加热设备的右侧设有侧门。

所述支撑腿为4个。

所述挡板为4个。

所述烘干室上端设有排气口。

所述排气口和排湿口出均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设计了两套加热设备,其中一套是利用水箱,在水箱内加入水,通过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将蒸汽输送到烘干室内,对喷漆的铜门进行烘干;另一套加热设备采用电加热板,利用循环风对烘干室内喷漆的铜门进行烘干;本实用新型双套加热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套加热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停工进行检修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两套加热设备进行切换,不需要停工,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对加热设备进行维修,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便于铜门门板翻转的翻转设备,在工作台上设有矩形通孔用于将铜门门板放置其中,卡夹将铜门门板的两端固定在工作台上同时又可以对其进行自由翻转,把挡板旋转到铜门门板的下部时可以将其固定,为工作人员在对铜门门板的翻转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避免对喷好的油漆造成划伤,可以先将铜门门板进行固定,然后对其喷漆,翻转设备的设计也方便对铜门门板进行喷漆,喷漆完毕之后,打开其中一套加热设备对喷漆完毕的铜门门板进行烘干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设备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夹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烘干室 2、排气口 3、进料门 4、导管 5、水箱 6、隔层

7、加热管 8、壳体 9、显示屏 10、第一开关 11、电磁阀

12、换热器 13、吸水泵 14、第一温度传感器 15、进水管道

16、进水阀门 17、循环加热设备 18、第一腔室 19、第二腔室

20、第三腔室 21、排湿口 22、电控排湿门 23、进风口

24、电控进风门 25、电加热板 26、循环风机 27、第一口

28、第三口 29、第二口 30、第四口 31、第二温度传感器

32、湿度传感器 33、侧门 34、翻转设备 35、支撑腿

36、工作台 37、矩形通孔 38、套筒 39、挡板

40、主轴 41、连接轴 42、卡夹夹持部 4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包括烘干室1,烘干室1的上端设有排气口2,排气口2处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烘干室用1于对喷漆完毕的铜门进行烘干,排气口2用于排出烘干室1内产生的废气,活性炭吸1内对铜门进行喷漆,所述烘干室1的正面设有进料门3,进料门3用于将铜门门板放入到烘干室1内;所述烘干室1的左侧通过导管4与水箱加热设备连接,所述水箱加热设备包括水箱5,水箱5上刻有刻度,便于更好的控制水量;所述水箱5的底部设有隔层6,隔层6内设有加热管7,加热管7用于对水箱5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水箱5的一侧设有壳体8,壳体8用于保护第一控制器(图中未示意),防止灰尘等进入第一控制器,影响第一控制器的寿命;所述壳体8内设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加热管7电连接,第一控制器控制加热管7加热;所述壳体8的外侧设有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9、第一开关10,显示屏9用于设定、显示参数,第一开关10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器的开关,即用于控制整个水箱加热设备的开关;所述导管4上靠近水箱5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11,所述导管4靠近烘干室1的一侧设有换热器12,所述换热器12与电磁阀11之间设有吸水泵13;工作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1打开,吸水泵13将水箱5内加热后的水通过导管4吸入到热换器12中,热换器12将热气通过导管4输入到烘干室1内;所述水箱5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用于测量水箱5内的加热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将信号传送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加热管7停止加热,显示屏用于显示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观察;所述水箱5与壳体8背离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15,进水管道15上设有进水阀门16,打开进水阀门16,水流通过进水管道15流入到水箱5内,达到的一定的水量之后,关闭进水阀门16;在本实用新型中,水箱5可以不通过进水管道15加水,可以在水箱5上开设有加水口,通过加水口直接将水倒入到水箱5内。

所述烘干室1的右侧设有循环加热设备17,所述循环加热设备17包括第一腔室18,第一腔室18的下方设有第二腔室19,第二腔室19的下方设有第三腔室20;第一腔室18的右侧设有排湿口21,所述排湿口21的外侧设有电控排湿门22,排湿口21上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此处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与排气口2设置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结构相同,为了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中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为将活性炭装入到包装盒内或包装袋内,将包装盒或者包装袋固定在排气口2和排湿口21处即可,此处的保证盒和包装袋需要透气,供热气、废气等流出;活性炭吸附装置用于吸附油漆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防止污染环境;排湿口21用于排出烘干室1内所产生的湿气;所述第二腔室19的右侧设有进风口23,所述进风口23的外侧设有电控进风门24,所述第二腔室19内的中部设有电加热板25,所述第二腔室19的底部设有循环风机26;所述第二腔室19与第三腔室20之间设有第一口27,所述第三腔室20与烘干室1之间设有第三口28;进风口23用于导入空气,电加热板25用于对空气介质进行1内;所述第二腔室19与第一腔室18之间设有第二口29,所述第一腔室18与烘干室1之间设有第四口30;所述循环加热设备17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二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在循环加热设备17的后板上(图中未示意),所述后板上还设有第二开关(图中未示意),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整个循环加热设备17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烘干室1中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31、湿度传感器32,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采集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1、湿度传感器32,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控进风门24的控制端、电控排湿门22的控制端、第三口28的控制端、第四口30的控制端以及电加热板25的控制端;第二温度传感器31、湿度传感器32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给第二控制器,若采集到的数据高于预先设定的数据,第二控制器控制电控进风门24和电控排湿门22开启,使室外干燥新风通过进风口23进入到干燥室内参与循环,同时,部分高湿气体经由排湿口21排出,以达到除湿干燥效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循环加热设备17的右侧设有侧门33,打开侧门33便于对循环加热设备17进行维修。

其中,所述烘干室1内设有翻转设备34,翻转设备34用于夹持铜门,并使铜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随意翻转,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十分的方便;所述翻转设备34包括支撑腿35,支撑腿35上设有工作台36,支撑腿35用于支撑工作台36,支撑腿35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35的数量为四根;所述工作台36上开设有矩形通孔37,所述矩形通孔37的各边长度大于铜门门板各边的长度50mm-80mm,使得铜门门板可以放置于其中,所述工作台36的上表面在矩形通孔37的两条短边外侧分别焊接有套筒38,所述套筒38安装有卡夹,在工作台36的矩形通孔37的两条长边的侧面销接有挡板3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39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卡夹包括主轴40,主轴40与套筒38配合,所述主轴40与连接轴41连接,连接轴4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夹夹持部42,卡夹夹持部42上连接有螺栓43;翻转设备34在使用时,先将铜门门板的顶端和底端对准并且放入到卡夹的卡夹夹持部42中,并拧紧螺栓43,实现了铜门门板的固定,铜门门板以两个卡夹的主轴40为轴心自由翻转;当需要固定铜门门板时,只需将挡板39旋转到铜门门板的底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水箱加热设备和循环加热设备17都可以正常运行的时候,使用任意一台加热设备均可;首先先通过翻转设备34对铜门门板进行固定,打开进料门3,将铜门门板放置在烘干室1内,放入烘干室1的铜门门板可以是喷完漆的铜门门板,也可以是未经喷漆的铜门门板;喷完漆的铜门门板,直接开启左侧的水箱加热设备或者右侧的循环加热设备17对其进行加热即可,未经喷漆的铜门门板在翻转设备34上进行固定之后,先对铜门门板进行喷漆,喷完漆之后,再开启左侧的水箱加热设备或者右侧的循环加热设备17即可;翻转设备34在使用时,先将铜门门板的顶端和底端对准并且放入到卡夹的卡夹夹持部42中,并拧紧螺栓43,实现了铜门门板的固定,铜门门板以两个卡夹的主轴40为轴心自由翻转;当需要固定铜门门板时,只需将挡板39旋转到铜门门板的底部即可(如图5所示),铜门门板固定之后,利用左侧的水箱加热设备或者右侧的循环加热的设备17对其加热。

左侧的水箱加热设备的加热原理:通过进水阀门16和进水管道15往水箱5内注入水,注入完毕之后,关闭进水阀门16,然后打开第一开关10,水箱加热设备开始运行,蒸汽不断从导管4经过换热器12进入到烘干室1内,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水箱5内的蒸汽温度,并将数据显示到显示屏9中,通过电磁阀11和第一控制器来调节进入烘干室1的蒸汽温度,使得喷漆的铜门门板烘烤达到最佳效果,关闭第一开关10,打开进料门3,取出烘干的铜门门板,完成作业;当烘干室1内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打开排气口2,将烘干室1内的热气向外界排除一部分,避免发生危险。

右侧的循环加热设备17的加热原理:打开第二开关,启动循环加热设备17,关闭电控进风门24和电控排湿门22,打开第三口28和第四口30,第二控制器控制电热加板25加热通过进风口23进入到第二腔室19的空气介质,并通过所述循环风机26将热空气经过第一口27、第三口28吹入烘干室1内,热风将热量传递给喷完漆的铜门门板,并将油漆蒸发的水分带走,再经过第四口30和第二口29回到烘干室1内,再次进行加热,形成内循环;当第二温度传感器31和湿度传感器32测量的温度和湿度高于预先设定的数值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电控进风门24和电控排湿门22开启,使室外干燥的空气通过进风口23进入到烘干室1内,参与循环,同时,部分的湿气体经由排湿口21排出,以达到除湿干燥效果;烘干完成之后,关闭第二开关即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门喷漆的烘干室,设计了两套加热设备,其中一套是利用水箱加热,在水箱5内加入水,通过加热管7对水箱5内的水进行加热,将蒸汽输送到烘干室1内,对喷漆的铜门进行烘干;另一套加热设备采用电加热板25,利用循环风对烘干室内喷漆的铜门进行烘干;本实用新型双套加热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套加热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停工进行检修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两套加热设备进行切换,不需要停工,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对加热设备进行维修,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便于铜门门板翻转的翻转设备34,在工作台36上设有矩形通孔37用于将铜门门板放置其中,卡夹将铜门门板的两端固定在工作台上36同时又可以对其进行自由翻转,把挡板39旋转到铜门门板的下部时可以将其固定,为工作人员在对铜门门板的翻转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避免对喷好的油漆造成划伤,可以先将铜门门板进行固定,然后对其喷漆,翻转设备34的设计也方便对铜门门板进行喷漆,喷漆完毕之后,打开其中一套加热设备对喷漆完毕的铜门门板进行烘干即可。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