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桶生产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5952发布日期:2018-11-02 21:4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桶生产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桶多用于各种液体的储存和运输,对特殊的危险品包装具有良好的特性,它有不易碎、不生锈、质轻等特点,而且耐油、耐强腐蚀性能优异,对用于需要保温、防潮、耐压、抗腐蚀的危险品包装。塑料桶的材料多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经塑料吹塑、注塑、吸塑、滚塑而成。

在塑料桶的生产原料是由多种物料混合而成,混合后的物料需投入至熔融挤出机,进行后续加工,传统的生产设备中,混合料传送效率不高,人力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混合料传送效果好的塑料桶生产用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桶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基板,在基板的上方设置横置的搅拌罐,搅拌罐下表面的尾端与基板铰接,在基板的下方设置第一气缸,在第一气缸的活塞端部铰接第一连杆,在基板上开设供第一连杆穿过且可水平移动的条形孔,第一连杆与搅拌罐铰接,在搅拌罐尾端面的下边缘开设有半圆形的出料口,出料口与搅拌罐边缘相切,在出料口外设置与搅拌罐轴线相平行的第一上料管和驱动第一上料管转动驱动机构,第一上料管的首端半圆封闭、尾端设置第二上料管,第一上料管和第二上料管铰接,铰接点所在侧壁与第一上料管封闭半圆正对,在第一上料管和第二上料管之间设置环形的连接布,连接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料管和第二上料管对接且密封,第一上料管首端的半圆与出料口正对且该半圆直径大于出料口直径,第一上料管与搅拌罐的端面转动连接,围绕第二上料管的外周开设凹槽,凹槽两侧壁的外边缘水平向内延伸有凸出部,在第二上料管的上方设置第二气缸,在第二气缸的活塞端部铰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端部铰接连接块,连接块与凹槽滑动连接且位于凸出部的下方,连接块的尺寸大于两凸出部的间距,在第二上料管的下方设置螺杆输料机,第二上料管的外端部与螺杆输料机的投料口正对,在螺杆输料机卸料口的下方设置与熔融挤出机相连接的上料斗。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一上料管外周的大齿轮,在大齿轮的上方设置由第一电机驱动的且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第一电机与搅拌罐的端面固接。

优选地:在搅拌罐内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在搅拌轴的两侧连接设置搅拌杆,在搅拌罐的上表面开设进料口。

优选地:在第一上料管内设置的与第一上料管同轴线的转轴,转轴贯穿第一上料管首端的封闭半圆且密封固接,转轴与搅拌罐的端面转动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上料管封闭半圆的边缘设置与搅拌罐端面密封的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杆的作用下搅拌罐可围绕其尾端倾斜,保证物料倾尽,在第一上料管、电机、大小齿轮的作用下可实现搅拌罐出料口的开合,第二上料管与第一上料管铰接,在第二气缸、其二连杆、连接块、凹槽的配合下,可在搅拌罐倾斜过程中调节第二上料管与螺杆输料机投料口的间距,保证投料精准度。本实用新型拌料输料过程流畅,传送效率高、人力消耗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上料管及搅拌罐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杆;2-基板;3-第一上料管;4-大齿轮;5-凹槽;6-第一电机;7-小齿轮;8-连接布;9-第二连杆;10-第二上料管;11-螺杆输料机;12-上料斗;13-进料口;14-搅拌杆;15-搅拌轴;16-搅拌罐;17-第一气缸;18-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板2,在基板2的上方设置横置的搅拌罐16,搅拌罐16下表面的尾端与基板2铰接,在基板2的下方设置第一气缸17,在第一气缸17的活塞端部铰接第一连杆1,在基板2上开设供第一连杆1穿过且可水平移动的条形孔,第一连杆1与搅拌罐16铰接,在搅拌罐16尾端面的下边缘开设有半圆形的出料口,出料口与搅拌罐16边缘相切,在出料口外设置与搅拌罐16轴线相平行的第一上料管3和驱动第一上料管3转动驱动机构,第一上料管3的首端半圆封闭、尾端设置第二上料管10,第一上料管3和第二上料管10铰接,铰接点所在侧壁与第一上料管3封闭半圆正对,在第一上料管3和第二上料管10之间设置环形的连接布8,连接布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料管3和第二上料管10对接且密封,第一上料管3首端的半圆与出料口正对且该半圆直径大于出料口直径,第一上料管3与搅拌罐16的端面转动连接,围绕第二上料管10的外周开设凹槽5,凹槽5两侧壁的外边缘水平向内延伸有凸出部,在第二上料管10的上方设置第二气缸18,在第二气缸18的活塞端部铰接第二连杆9,第二连杆9端部铰接连接块,连接块与凹槽5滑动连接且位于凸出部的下方,连接块的尺寸大于两凸出部的间距,在第二上料管10的下方设置螺杆输料机11,第二上料管10的外端部与螺杆输料机11的投料口正对,在螺杆输料机11卸料口的下方设置与熔融挤出机相连接的上料斗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物料投入至搅拌罐16中混合,此时第一上料管3的封闭半圆封堵搅拌罐16的出料口,完毕后,第一气缸17及第一连杆1驱动搅拌罐16向出料口侧倾斜,同时第一电机6、小齿轮7、大齿轮4驱动第一上料管3转动,使第一上料管3未封闭的半圆与出料口正对,混合料依次进入第一上料管3、第二上料管10、螺杆输料机11及熔融挤出机的上料斗12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一上料管3外周的大齿轮4,在大齿轮4的上方设置由第一电机6驱动的且与大齿轮4啮合的小齿轮7,第一电机6与搅拌罐16的端面固接。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物料自搅拌罐16中排尽,搅拌罐16倾斜度逐渐增大,为了配合搅拌罐16与第一上料管3的倾斜,将第一上料管3与第二上料管10设计为铰接结构,当第一上料管3首端的封闭半圆与出料口正对时,第一上料管3与第二上料管10的铰接处朝下,第二上料管10在第二气缸18、第二连杆9、凹槽5、连接块的作用下可实现竖向翻转,连接块在凹槽5内滑动以配合第一上料管3的转动,当搅拌罐16倾斜角度较小时,第二上料管10外端距离螺杆输料机11的投料口较远,可通过翻转第二上料管10提高投料精准度。

本实施例中,在搅拌罐16内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15,在搅拌轴15的两侧连接设置搅拌杆14,在搅拌罐16的上表面开设进料口13。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管3与搅拌罐16端面的转动连接方式为:在第一上料管3内设置的与第一上料管3同轴线的转轴,转轴贯穿第一上料管3首端的封闭半圆且密封固接,转轴与搅拌罐16的端面转动连接。为了保证第一上料管6封闭半圆与出料口的密封性,在第一上料管3封闭半圆的边缘设置与搅拌罐16端面密封的密封垫。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