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802发布日期:2019-01-08 21:4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甲醇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甲醇生产系统中,需要用到二氧化碳吸收溶剂不断吸收CO2作为甲醇生产中碳元素的补充。通常随着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连续使用,其吸收效果会越来越差,因此会使用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排掉部分不用的溶剂和返回部分有用溶剂到吸收塔内循环使用,但现有技术中回收加热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采用的热源不稳定,造成对其中溶剂的蒸煮效果差,进一步地造成溶剂吸收的CO2量较少,溶剂的使用率不够高,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其通过改变溶剂回收加热器的热源系统,来增加溶剂对CO2吸收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用于提高甲醇生产系统中二氧化碳溶剂的利用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布置的溶液回收加热器,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内具有多条,且沿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长度方向布置的U型加热管;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U型加热管两端的蒸汽进口和冷凝水出口,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的顶部依次排列设置有溶液入口、氮气口、蒸汽出口、蒸汽冲洗口、脱盐水进口、碱液进口,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污口;其中所述蒸汽进口连接中压蒸汽管道,且该管道上依次设置有中压蒸汽减压阀、减温器,所述减温器的冷却介质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冷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的另一端还设有多个液位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减温器的蒸汽出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疏水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减温器连接冷水管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减温水调节阀、过滤器、流量计。

进一步地,在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的蒸汽进口处设置有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解决了溶剂回收加热器内加热温度不足的问题,有利于CO2溶剂的降解,提高了CO2溶剂的吸收效率,降低了溶剂的消耗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溶液回收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用于提高甲醇生产系统中二氧化碳溶剂的利用率,包括水平布置的溶液回收加热器1。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内具有多条U型加热管,且沿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长度方向倒置布置。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U型加热管两端的蒸汽进口g和冷凝水出口h,其中所述蒸汽进口g连接中压蒸汽管道,且该管道上依次设置有中压蒸汽减压阀2、减温器3。所述减温器3的冷却介质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冷水管。

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的顶部依次排列设置有溶液入口f、氮气口l、蒸汽出口e、蒸汽冲洗口j、脱盐水进口d、碱液进口c;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污口a;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的另一端还设有多个液位计接口b。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主要用于回收部分二氧化碳吸收溶剂,并加入新的原料对二氧化碳吸收溶剂进行更新,使其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原有使用过的二氧化碳吸收溶剂从溶液入口f进入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并从氮气口l、脱盐水进口d、碱液进口c按一定比例加入氮气、脱盐水、烧碱溶液,再经过U型加热管进行加热,加热后形成的蒸汽则从蒸汽出口e排出,并进入下一步循环。另外蒸汽冲洗口j用于接入水蒸汽来清洗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排污口a则用于定期排出一些不可再利用的二氧化碳吸收溶剂。

所述中压蒸汽管道内的中压蒸汽过高,不宜直接接入U型加热管,因此通过中压蒸汽减压阀2进行减压调节;并且为了保证U型加热管的温度恒定,因此采用减温器3对中压蒸汽减温调节。所述减温器3的冷却介质为冷水,减温器3通过连接冷水管的管道上依次设置的减温水调节阀4、过滤器5、流量计6来控制减温效果。所述减温器3的蒸汽出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疏水系统10,用于排出蒸汽通道产生的冷凝液体。

所述中压蒸汽减压阀2和减温水调节阀4均为电动调节阀,同时在所述减温器3的蒸汽进口处以及溶液回收加热器1与疏水系统1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6来反馈控制调节所述中压蒸汽减压阀2和减温水调节阀4的开启情况。

另外为了防止进入所述U型加热管内的蒸汽压力过大,在所述溶液回收加热器1的蒸汽进口g处设置有安全阀7。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循环利用系统,极大的提高二氧化碳吸收溶剂的回收率,降低了新鲜溶剂的添加量,节约了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