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349发布日期:2019-01-13 17:1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集成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水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快,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遭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家用净水产品应运而生,目前家用净水器种类繁多,如前置过滤器,软水机,纳滤净水器,超滤净水器,龙头净水器,反渗透净水器等;其中以超滤净水器和纳滤净水器过滤效果最佳,即能过滤掉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又能充分保留水中的微量矿物质,较好的保护了用户的饮水健康。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超滤净水器采用2分、3分水管以及各种快接接头,将各级滤芯及配件连接起来,该种结构的净水器组装起来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因操作上连接不到位,错接、漏接等外部因素,容易引起机器各部件的渗水、漏水,密封性能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水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水路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多个串联的滤芯单元;所述的滤芯单元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滤芯以及与所述的滤芯连接的滤芯盖;所述的滤芯盖为空腔结构用于与其他集水水路结构连接;每个所述的滤芯单元的出水口与相邻的所述的滤芯单元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设置有所述的滤芯盖匹配的卡槽,所述的滤芯盖通过所述的卡槽固定在所述的下壳体上。

所述的上壳体以及所述的下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位用于将所述的上壳体以及所述的下壳体固定连接。

首个滤芯单元与其他所述的滤芯单元垂直设置。

相邻的滤芯单元的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的连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水路结构,各滤芯单元之间紧密连接,使用空腔的滤芯盖可以和其他的集水水路连接,从而形成按需的支路。无需连入软管,保障了水路的简便,极大的缩减了生产工艺、优化了生产成本,可避免不必要的渗水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成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集成水路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多个串联的滤芯单元;所述的滤芯单元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滤芯以及与所述的滤芯连接的滤芯盖;所述的滤芯盖为空腔结构用于与其他集水水路结构连接;每个所述的滤芯单元的出水口与相邻的所述的滤芯单元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设置有所述的滤芯盖匹配的卡槽,所述的滤芯盖通过所述的卡槽固定在所述的下壳体上。所述的上壳体以及所述的下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位用于将所述的上壳体以及所述的下壳体固定连接。首个滤芯单元与其他所述的滤芯单元垂直设置。相邻的滤芯单元的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图1示出其中一种形式的集成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滤芯单元;所述的第一滤芯单元包括第一滤芯盖2、与第一滤芯盖连接的第一滤芯、第一滤芯上的进水口1和第一滤芯的出水口4;第一滤芯单元的出水口4与第二滤芯单元的进水口5紧密连接;第二滤芯单元包括第二滤芯、第二滤芯盖7、第二滤芯的进水口5与第二滤芯的出水口17;第三滤芯单元包括第三滤芯、第三滤芯盖8、第三滤芯盖上的第三滤芯进水口16与第三滤芯出水口15;第四滤芯单元包括第四滤芯、第四滤芯盖9、第四滤芯进水口14及第四滤芯出水口13;第五滤芯单元包括第五滤芯和第五滤芯盖10,第五滤芯上同样设有第五滤芯进水口12及第五滤芯出水口11;相邻的滤芯单元的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的连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各滤芯盖通过卡槽有序固定在下壳体6上。所述的上壳体以及所述的下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位3用于将所述的上壳体以及所述的下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水路结构,各滤芯单元之间紧密连接,使用空腔的滤芯盖可以和其他的集水水路连接,从而形成按需的支路。无需连入软管,保障了水路的简便,极大的缩减了生产工艺、优化了生产成本,可避免不必要的渗水出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