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022发布日期:2019-01-15 23:2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料结构,具体为一种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往往需要对物料进行定量包装,该定量包装一般包括物料输送、配料、混料及包装等步骤。

电石颗粒的生产与包装也是如此。

根据粒径的不同,将电石颗粒由不同的输送轨道进行运输,存储在储罐内,再通过在线配料,将电石颗粒与辅料按配比混合,随后输送至包装环节进行装袋,装袋后封口、整形运输、码垛。

不过考虑到电石颗粒的特殊性,在上述各环节中,仍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如电石颗粒,粒径在0.5mm至100mm之间,为强吸湿性工业碳化钙,其输送需尽力隔绝空气与水分,并防止各种摩擦产生静电、粉尘。因而电石颗粒的输送需要特种的输送装置,配料、混料也不适用传统的搅拌式混料结构,需进行独立设计,装袋时也需尽力排出空气与水分,以保障电石颗粒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因而,电石颗粒的生产每一环节,都需进行自主研发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包括出料仓及设置于其下方的出料带,所述出料仓包括料仓I、料仓II,所述出料带包括水平段和提升段,所述提升段末端下方设置有若干段呈上下层结构、首尾依次相接、且相互垂直设置的输送带,当物料依次出料后于所述出料带上呈层状分布,当物料由提升段倾倒至第一输送带、并依次输送至最后输送带时,物料不断倾倒混合并最终完成混料。

其中,所述若干段首尾依次相接、且相互垂直设置的输送带,各段输送段上下布置,即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其前端下方对应为第二输送带的末端,以此类推。故物料输送过程中,在各输送带之间不断倾倒、混合,最终均匀混料。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带、输送带均为皮带输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段末端下方设置有三段首尾依次相接、且相互垂直设置的输送带,其中第一输送带的末端上方对应为提升段的末端,第一输送带的前端下方对应为第二输送带的末端,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下方对应为第三输送带的末端,第三输送带的前端下方卸料用于包装。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带、输送带均安装于封闭的机壳内。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在电石颗粒由出料仓出料后,成层状落至下方出料带,两个料仓同时出料时,将形成双层的待混合物料。随后物料经提升段提升,并倾倒至第一输送带,实现第一次混料,随后物料由第一输送带倾倒至第二输送带,实现第二次混料,并依次进行直至最后输送带,最终完成均匀混料,随后卸料包装。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混料方式,借由多段式输送带,对物料不断倾倒自动混料,避免了电石颗粒等物料混料难、混料易扬尘、易产生静电等问题,且混料效果好,结构易实现。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或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形状构成限制,图中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如必要的支撑结构、已知/现有的安装结构。其中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电石颗粒多段式自动混料装置,包括出料仓1及设置于其下方的出料带2,出料仓1包括料仓I、料仓II,分别用于不同粒径电石颗粒的出料或主料电石颗粒与辅料的出料,料仓的出料口设置为条、缝状。出料带2包括水平段和提升段,物料出料后落至下方的水平段上,且呈层状均匀分布,因两个料仓同时出料,得以形成双层的待混合物料。

为避免物料在提升段滑动/滚动,提升段的角度不宜过高,同时可在提升段皮带上设置防滑纹路等结构。提升段的角度改变由转向辊实现,参考现有皮带输送结构。提升段的末端下方设置有三段呈上下层结构、首尾依次相接、且相互垂直设置的输送带3:

三段输送段上下布置,即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第二输送带位于第三输送带的上方,第一输送带的末端上方对应为提升段的末端,其前端下方对应为第二输送带的末端,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下方对应为第三输送带的末端,第三输送带的前端下方卸料用于包装。此处的前端、末端均相对于物料输送方向而言。

基于上述结构,物料输送过程中,在各输送带3之间不断倾倒、混合,最终均匀混料。

上述的出料带2、输送带3均采用现有皮带输送结构,配置有必要的驱动电机,电机安装与驱动结构应用现有技术,为更好的体现本申请关键结构而图中未示出。同时,为尽力避免空气和水分对电石颗粒的影响,出料带2、输送带3均应可安装于封闭的机壳4内,并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混料方式,借由多段式输送带3,对物料不断倾倒自动混料,避免了电石颗粒等物料混料难、混料易扬尘、易产生静电等问题,且混料效果好,结构易实现。

上述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不同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